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精耕细作”大家谈 | 空间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耀、行政副院长杜猛:精耕细作,守正创新,聚力打造空间科学研究院2.0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2日 10:00 点击次数:

编者按:学校2022年春季学期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精耕细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以质图强、争创一流的思维范式、发展方式、工作模式,推动全校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以赴做好“聚势谋远”的“后半篇文章”。强化精耕细作,是立足学校新发展阶段作出的战略判断,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的必由之路。为全方位、立体化推动全校上下树牢精耕细作的意识和态度,深入落实“精进、精细、精准”的要求,推动学校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精耕细作大家谈”专栏,发布部分师生医务员工对“精耕细作”的观点看法、经验分享、务实举措等,激励大家以精耕细作增实效,以争先进位求突破,以实干担当促发展,不断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空间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耀、行政副院长杜猛:精耕细作,守正创新,聚力打造空间科学研究院2.0

最近,学校党委提出要把“精耕细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之内化为“以质图强、争创一流”、实现我校“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的思维和行动范式。这是贯彻“三新一高”工作要求的准确体现。通过几天认真学习、研讨,有所体会,与大家分享。

“精耕细作”直接体现的是一种对工作、对事业严谨、细致、认真的“匠心文化”。要实现学校“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必须顺势而为,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必然要求在已有事业基础上精耕细作。因此,可以说“精耕细作”就是在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维和行动方式或理念,目的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想做好“精耕细作”,需满足两方面要求:一是“守正”,就是守住或巩固事业发展的根基,包括以往改革发展过程中有利、有效的工作经验和体制机制,这些都是“精耕细作”的对象;二是“创新”,“精耕细作”并非简单要求认真仔细地原地开垦,而是要求勇于解决关键和深层次问题、新问题和潜在问题,要求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强优补短,激发内生动力,以改革和创新突破壁垒与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简言之,“精耕细作”要处理好“继承-改革”、“守成-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要能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

结合学校关于“精耕细作”的工作要求及上述理解,重新反思空间科学研究院的改革发展诉求,更加明确了研究院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路径。

空间科学研究院于2013年7月转为实体化运行,并作为试点单位在PI制与科研组织、人事聘用、薪酬与评价、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为主承担空间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与攀登计划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经过近十年的潜心建设,研究院已发展成一个功能要素齐全、实验设施先进、发展潜力大的科研机构,成为山东大学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学科交叉融合迅速提升学术竞争力、奋力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的重要力量。研究院的改革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做强学科、以体制机制改革促学科发展”以及“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术竞争力”的发展理念,践行了“学者强则学科强、学科强则学院强”的基本逻辑。

特别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在杰出人才引育和重大项目争取方面,研究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杰出人才方面,获批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与特岗等3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基金委优青、基金委海外优青各1人;在千万级重大项目争取方面,获批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问海计划”重点项目、载人航天办重大项目等多项,年度总立项经费超过7000万元。

这些成果的“井喷式”获取,源自学校支持下研究院改革发展的近十年积淀。如今,学科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已由小组科研转为“跨学科的理工融合”、团队协同作战模式,已由以基础研究为主转为服务国家重大空间探测任务与基础科学前沿研究并重的发展模式,已由2018年之前年均经费千万转为目前超7000万的科研体量。根据这一新发展阶段的判断,研究院提出了目标更加高远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三个五加一”发展目标。如何守正、如何创新,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聚势谋远”“精耕细作”,是摆在研究院面前的重大课题。

早在去年3月,研究院便出台了针对制约发展关键问题的“空间科学研究院2.0”建设方案,提出了详细的治理体系架构、建设总体目标与权责清单、运行体制机制等,并提交给了校区、学校等相关部门讨论。随着“精耕细作”工作要求的提出,我们更加明确了建设2.0的必要性以及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所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根据学校对研究院的功能定位,研究院是高峰学科和攀登计划创新团队的建设运行载体以及推动相关学科汇聚融合的平台。为实现学科“十四五”规划宏伟目标,还需要在学校政策支持下开展更加深入的工作。例如,为进一步整合学校各单位资源,柔性聘任多学科人员到各课题组开展研究,以满足国家重大项目任务对学科交叉融合的需求,提升承担大任务、培育大团队和大成果的能力,研究院制定了《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专聘科技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力求增强团队科研力量与相应人员的上升空间,这项工作需要尽快落地。又如,在能利用的人员编制资源近乎枯竭的情况下,还需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落实跨学院、跨校区人员兼聘的体制机制和研究院专聘人员的上升通道。因此,在所提交的2.0建设方案中,与1.0相比,最为突出的“新”特征便是要具备明确的、与所承担学科建设任务相对等的人财物等资源分配权限。

研究院1.0已持续8年有余,对应于初期(2013-2018)和快速发展(2018-今)两个阶段。其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粗放式发展、管理和制度化不够精细等问题。这使得当管理部门及学院领导更换时,便可能出现学科发展思路不一致、原有模式难以维系、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不得力等困局。需要首先解决当前研究院领导班子及相应决策体系不够完善、缺少人财物等资源分配相对自主权等问题,以推动研究院改革向“纵深”发展,彻底破除制约发展的壁垒与桎梏。

上述研究院改革发展诉求与学校推动“精耕细作”与“融合发展”的工作要求是一致的。一方面,研究院八年来所创建和实践的运行体制机制是有显著成效的,这一点从之前罗列的杰出人才成长和重大项目承接方面便可以看出,这正是我们“精耕细作”的对象以及需要“坚守”的条件和基础。另一方面,如同《山东大学关于推进学科汇聚融合交叉创新的实施意见》指出,“需要具备一定独立性和灵活性的研究机构,推广学院为主体的挂靠模式,研究机构具备人、财、物的相对自主权”,这些都要求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学院与研究院的功能定位、责权边界,以便从制度层面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为学校直属科研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做出有益的探索。

除了需要解决上述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外,研究院2.0还需要在多个方面“精耕细作”、改革完善,包括:以PI制为核心的科研组织体系、重大项目任务的组织实施、管理服务团队建设、学科交叉培育、跨校区融合发展以及建设经费使用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综而观之,只有立足学校“由大到强”新发展阶段,继续贯彻研究院“理工融合发展、学科任务互促”新发展理念,“聚势谋远”,并通过全方位“守正创新”“精耕细作”,方能将空间科学研究院1.0提质增效、升级换代,筑就2.0之新发展格局,早日实现我校空间学科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关链接

“精耕细作”大家谈 ︳山大二院党委书记柳丽华:明德精医 至善致远 打造“精致医院”

“精耕细作”大家谈 ︳路军伟:答好“精耕细作”赶考路上的财务答卷

“精耕细作”大家谈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高瑞:早规划、早布局、早启动,拉开学院“十四五”高速建设新篇章

“精耕细作”大家谈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精耕细作,推动山东大学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再出发

“精耕细作”大家谈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刘国亮:“精耕”创新高地 “细作”人才培育

“精耕细作”大家谈 ︳齐鲁医院党委书记侯俊平:精耕细作谋划医院高质量发展 助推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设

“精耕细作”大家谈 ︳文学院院长杜泽逊:从满足教学需要着手来带动学术研究和人才成长

“精耕细作”大家谈 ︳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方浩:精耕细作,做好创新药物研究院建设

“精耕细作”大家谈 ︳控制学院院长张承慧:精耕细作战略是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精耕细作”大家谈 ︳本科生院院长曹现强:聚力精耕细作 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精耕细作”大家谈 ︳威海校区党工委书记尹作升:紧盯实处细处精准发力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精耕细作”大家谈 ︳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院长王俊菊:既要心怀国之大者,又要事事脚踏实地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陈耀 杜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