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王华平教授在《哲学研究》发表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2日 11:39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王华平教授撰写的《他心的达及问题与直接感知理论》一文在《哲学研究》2021年第2期发表。

读心,即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基。人类的很多社会行为都离不开读心。然而,如何能够超出他身的感知而达及他心,该问题一直令人困扰。《他心的达及问题与直接感知理论》一文从他心的达及问题出发,先是分析了心灵理论(ToM)和早期直接感知理论(DPT)所存在的合理性与限度。接着从“巧知觉”概念入手,援引社会感知和知觉心理学的证据,论证了他心是作为高层次特征为“巧知觉”所直接感知的。

文中指出,DPT的早期提倡者所援引的现象学资源既不能消解达及问题,也不能为DPT提供充分辩护;巧知觉可以让人们直接感知快乐、愤怒一类的情绪状态和意图、欲望一类的意动状态。但是,诸如信念和思想之类的心理状态,由于它们与身体表达的联系是如此之松散,以至于知觉很可能捕捉不到足够的信息来表征它们。对于它们的认知,很可能是以ToM所描述的方式进行的。如此看来,DPT与ToM各自描述了不同类型的读心过程,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这个结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何人们会在读心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直觉:有时人们觉得他心很容易被理解(当DPT起作用时),有时又觉得他心颇费思量(当ToM起作用时)。

王华平教授长期致力于认知科学哲学、心灵哲学、知觉哲学、行动哲学和知识论方向的研究。《哲学研究》是社科双效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哲学类顶级期刊,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供稿单位:人文社会科学青岛院    作者:孟阳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心悦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