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政管学院“稷下对话论坛系列”第二期举行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9日 14:50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28日晚,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稷下对话论坛系列”第二期,主题为“今天我们如何理解‘家’”。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孙向晨教授,中山大学(珠海)哲学系系主任、“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陈建洪教授担任主讲人。论坛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教授主持。

孙向晨教授从其新作《论家:个体与亲亲》出发,指出不同文明背后都有自己的本体论预设,有关人文社科的知识在全世界并非具有绝对普遍性。随后,他对西方哲学史和“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思想史中消解否定“家”的现象进行了批判。他提出“家”对于中国人具有特殊的作用,个体通过“家”这个枢纽和载体与世代相传的生命连续体相联系,使自身富有意义。此外,他还特别阐述了“‘家’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家’作为一种理解世界的视角还是具有本体论价值”等问题。讲座最后,他提醒同学们在面对民情时,要充分考虑“家”在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心理结构中的特殊地位。

陈建洪教授对孙向晨教授的新作《论家:个体与亲亲》进行了详细评价。他认为,相对于许多儒家学者的观点,孙向晨教授提出的“‘个体-家’双重本体论”更加温和且温暖,对中西文化传统的结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孙教授关于“家”的思考更多的是伦理学和现象学的,而制度性和政治性的批评是不够的,“五四”运动以来的社会变迁既成事实不可忽视,怎样让“家”和“亲亲”的意识合理地切入现实的制度和生活中,还需进一步探讨。

在问答环节,学院教师贝淡宁、钟诚和汪沛先后就“未来社会中家庭的地位与作用”“从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理解‘家’”“‘家本体论’被消解后人们是否会陷入线性虚无”等问题与两位主讲人展开讨论。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张弘扬    摄影:胡涵奕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卞悦悦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