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叶军教授谈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轨迹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8日 11:01 点击次数:

[本站讯]10月23日,国际教育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叶军教授作“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轨迹”专题讲座。副院长王彦伟主持讲座,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参加活动。

叶军首先分析了语言的功能。他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语言的差异会造成人类交流的障碍,正是在这种沟通与阻隔中语言才得以不断发展。他认为,“中文”这一概念的内涵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进行解读,从国内角度来看,“中文”“汉语”“普通话”等概念的历史发展、词义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中文是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现代国家的标志,通过法律确立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有利于人际沟通,促进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他还通过一些具体的语言现象,分析了“中文”相对于“汉语普通话”的三个特点,即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强的包容性、更能体现出中文多民族融合。

从国际角度来看,叶军提出“国际中文(International Chinese)”的概念。他认为,汉语国际化引起了中文的国际化,汉语国际化是中国全方位走向世界的必然结果和迫切需求,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一方面,改革开放使得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由融入型动机转变为工具型动机,另一方面,汉语国际化是对世界多元化的一种贡献,是必然的趋势。他通过分析美国K-12学生中选修中文数目的增加、中文被列为美国AP课程、中文教学进入部分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等数据和实例,阐释了汉语国际化的现象与趋势。叶军强调,汉语国际化不是孤芳自赏,是一个早已发生并持续存在的事实,是与世界汉语、文化双向交流的过程。汉语对多元世界的贡献也必然导致汉语多元化,国际中文是汉语国际化的重要成果。

在此基础上,叶军与同学们探讨了由“对外汉语教学”向“国际中文教育”转变背后所体现的新时代汉语教学的重要变化,并从涉及教育环境更加多样、教育对象更加多种、教育内涵更为注重内容、教育目标更加多元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最后,他勉励汉语国际教育相关专业的同学们,要充分认识语言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即语言教育不仅仅是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而是提高人们的沟通交流技能,使人们获得多元化的世界观。

叶军,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语音学、音系学、语法学和国际汉语教学,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供稿单位:国际教育学院    作者:韩琛茜    摄影:吕冰冰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周倩倩 高子芸 刘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