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生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孙树喆:在多样人生中砥砺前行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9日 11:13  点击次数:

戴着耳机听歌,在校园里漫步。这是孙树喆在课后常用的放松方法。漫步途中,压力得到释放,内心逐渐宁静,一些意外的相逢也给孙树喆带来灵感。而后他回到教室解决困扰自己的题目,思路会更加开阔清晰。这样从忙碌中抽离的时光较为难得,其余的很多时间里,孙树喆或怀揣科研梦沉浸在化学世界,或兴致勃勃地参与不同领域的活动,还常为学生工作构想奔波。

孙树喆,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化学取向2019级本科生,现任泰山学堂学生党支部负责人、泰山学堂学生组织班长联盟秘书处负责人、班长组负责人、2019级班长。近期,他获评2022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除此之外,他曾获国家奖学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干部、山东大学十佳班长、山东大学十佳共青团员、山东大学优秀团干部等荣誉奖励。已获清华大学化学系学术型直博研究生推免资格。

兴趣为引,深耕热爱

在历城二中就读高中时,孙树喆参加化学竞赛并担任竞赛组负责人,又通过学习大学化学先修课程了解到化学知识的基本框架。他惊叹于化学的包罗万象,并在它的众多分支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由此在本科阶段选择了化学专业。

进入大学后,实验课程的开展弥补着理论学习的不足,却也给孙树喆造成了一定的认识冲击。教材上的实验设计流畅完美,合成新物质的过程妙趣横生,得出的化学式整齐漂亮,孙树喆做实验的热情被大大激发,可实际操作却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做实验需要耗费较大的脑力、体力,任何细微之处都不允许出现纰漏,许多实验不能一次取得成功,重复多次的过程会消磨信心与热情,“失败是家常便饭,成功需要反复确认是不是偶然。”尝到其中艰辛的孙树喆并未气馁,反而在一次次实验中体会到了化学发现新物质的魅力,而实验成功带来的巨大喜悦也足以冲淡失败时短暂的沮丧。孙树喆还清晰地记得利用索氏提取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他看着茶叶提取液颜色从浅到深,尽管最后得到的咖啡因并不好看,黑乎乎一片,却散发着淡淡香味,让他异常开心。

自大二起,孙树喆进入山东大学佟振合院士团队徐政虎教授的课题组学习,学会了很多基本的实验技能后,孙树喆开始尝试不同的实验操作,并自己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开始时,孙树喆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并迫不及待地要将它们付诸实践。经过和徐老师的沟通,孙树喆更细致地了解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情况,更清晰地评析了开展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才发现自己最初的很多想法是比较天马行空的。”孙树喆从教材中获得不少思路,可教材的很多内容更新没有那么及时,他就主动阅读大量最新文献,了解前沿的研究内容,拓宽自身视野,为新课题的发现找到突破点。三年来,孙树喆在实验室跟随师兄师姐完成了两个课题的部分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以共同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SCI期刊论文1篇。对于撰写学术论文,孙树喆认为最关键的是清楚自己研究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奔着写论文去写,要搞清楚自己做的东西的意义”。将零散的想法打磨成充实的论文面临许多困难,孙树喆难免产生焦虑情绪,但努力推进的过程也带来了思维水平、逻辑能力的提高。

大二那年的暑假,孙树喆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参观,对有机化学研究生的生活和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三寒假,他开始进行保研相关准备工作,通过邮件、电话、线上视频等方式与心仪院校的老师沟通交流,从而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2022年,他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清华大学化学系直博生推免资格。在未来的五六年中,孙树喆将继续在化学领域沉潜专注,深耕所爱。

学习之外,扩展人生广度

孙树喆所在的泰山学堂实行小班制教学,班级的16位同学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佼佼者。在这样强者众多的班级里,孙树喆连续3学年学分绩点、德育考评及综合考评居年级第一。除了在化学专业取得优异成绩外,孙树喆积极涉猎不同领域,“全面发展”是他在大学给自己的一个定位。

2022年暑期,孙树喆在药明康德&北京大学化学星未来青年营化学大赛决赛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除了化学相关的奖项,他还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国际英语能力挑战杯决赛特等奖,也进行了数学建模、市场调研相关课题研究。在课内学习之外,孙树喆希望按照自己的兴趣,探寻更具广度的舞台,他说:“我在本科阶段并没有要求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和化学相关。”最初孙树喆对数学建模感兴趣,参与负责了相关课题的统筹研究工作,虽没有参与更多细节性的工作,但对相关内容的了解更加细致,他最后没有选择相关领域深造,但这段经历也成为孙树喆探索之路上重要的一笔。“只有经历了,才能够对一件事有自己的判断。走过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再说,我对这个东西感不感兴趣,而不是别人说它什么样,我就认为是什么样。”孙树喆赞同在本科阶段积极试错,寻找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备赛当中,由于专业所学毕竟有限,孙树喆常请教不同专业的同学跨学科知识,以实际行动落实泰山学堂鼓励学习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拔尖学生的要求。

孙树喆不仅在学习方面大胆尝试,还组织、参与多种活动。他曾组织策划“悦跑·向未来”等大型文体活动10余次。“悦跑·向未来”长跑活动是泰山学堂的一大特色,初衷是鼓励同学们走进操场锻炼身体,在扎实学术的同时健康体魄。在孙树喆的组织下,活动在长跑之外俨然成为跨年级互助小组,同学们在这里互诉烦恼,释放压力。他也曾作为负责人参加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在努力兼顾专业和有趣的备课、讲课过程里,对所讲内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知。他还组织设计完成一系列文创作品,将学校“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以文创产品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除此之外,孙树喆在学生工作方面也涉足颇深。他组织班长组逐年完善学生面试官工作体系,组织完成《泰山学堂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方案》在内的制度细则10余项,制定了宿舍长队伍建设细则,通过宿舍名片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孙树喆课程任务较为繁重,还需留出时间进到实验室参与学术训练。最初,他对学习与工作时间的分配很是焦头烂额。逐渐锻炼后,孙树喆能较为从容地协调好时间,并总结了三点解决方法:一是利用零碎时间。“工作真的需要挤出时间做,只要你想做,总能找到时间的”,孙树喆常与大家相约在晚上下课后讨论制度细则。二是提高效率。孙树喆会向不同的老师、学长学姐请教提高效率的方法,“尽量把做每一件事情的效率提高,这样我能多做一点我想做的事”,三是做好规划。即使会有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出现,规划过后,面对突发状况,孙树喆调整安排的空间会更加灵活。讲起自己的时间管理心得,孙树喆如数家珍,而这都是在繁忙的大学生活中不断寻求平衡的宝贵经验。

“参与学生工作,一定要带着东西来,再带着东西走。”孙树喆对辅导员的这句话印象深刻。他的理解中,“带着东西来”指在参与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个人优势,而“带着东西走”即指学生工作带来的收获。对孙树喆而言,他在参与学生工作中提高了规划活动、设计方案的能力,强化了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他也乐于将经验分享给低年级的同学,“我自己获得了学长学姐的帮助,再把这种帮助传递下去,这是学堂家文化的特色,更是山大的一种特色,一种传承精神。”

提高实力,平衡理想与现实

很多人对基础学科一直抱有“冷板凳”“异常艰苦”的印象,而在网络流行说法中,化学专业也因其就业前景不被看好、学习难度较大而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四大天坑专业”之一。孙树喆也曾受到这些说法的影响,但依旧在保研时选择了生命分析化学研究方向。对化学专业的热爱成为他一路坚持的动力,而热爱之外,更是日复一日的勤勉学习为孙树喆造就了稳固的实力,使他得以掌握专业知识,培育开阔全面的学科视野,在学术研究的攀登路上尽可能地走在前面。这一切均成为他坚定选择内心热爱的底气。“我喜欢这个专业,我可以在这个专业上付出别人做不到的努力,这样,我也不会再去考虑它是不是所谓的‘天坑专业’。”孙树喆以热爱指明方向,用汗水浇灌天赋,凭卓越打消顾虑,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谈到学术研究,我们都是有理想的,我们都是‘唯心主义者’,都觉得我们做的事情非常完美,一定能够实现。”孙树喆具有从事科研工作的执着痴迷,但他也深知个人乃至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有限的精力只能做有限的事,“为理想达到彻底的痴狂状态而完全放弃生活,这也是不妥的”。孙树喆一直努力找寻着学习、科研与生活的平衡点,即一种在当下阶段相对舒适的状态,每天有所收获,过一段时间回望,还是会觉得幸福。他怀揣基础学科强国梦,希望自己的研究能解决现实问题,造福社会。他认为未来几年的研究生生涯是最佳的努力阶段,过程会艰辛甚至痛苦,但磨炼后获得的能力提升是为未来积累的重要资本。他还积极拓展兴趣爱好,在乒乓球赛场上挥拍竞技,在古诗词的品读创作中解放天性、自得其乐。

“化学反应的定义是有新物质的生成,可能很多人都会去关心最后的新物质是什么,其实生成的过程也有很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地方。”孙树喆总是很关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像他认为生活中每次尝试、努力的过程都是宝贵的、值得的。无论未来身处何地,他总会努力找到平衡点,真挚地爱他所爱,悦享生活。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陈诗榕 解欣怡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