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生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研究生道德风尚奖获得者张晓:头顶灿烂星空,肩负担当使命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8日 10:16  点击次数:

张晓,2018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机械工程学院硕机制第一党支部书记和硕2018级机制班班长。曾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研究生党员标兵、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山东大学优秀班长等称号,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山东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并获得山东大学第四届研究生道德风尚模范奖。

有担当所以作为,有责任所以无畏

年初的疫情像一盆冷水,让中华大地各个角落的浓浓年味瞬间降温,张晓的家乡也是如此。正在村里组织开始防疫抗疫的时候,张晓站了出来。“全民抗疫,党员冲锋。在关键时刻亮明自己的身份,是应当的,也是必要的。”他主动前往村支部,说明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并投入到村里的防疫抗疫活动中。

“责任“与“担当”是张晓提的最多的两个词。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作为一名山大学子,他积极发挥大学生群体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带头组织全村青年学生,成立了“村青年大学生防疫志愿队”。组建这样的一支队伍并不容易。“万事开头难,把这个防疫志愿队组织起来,需要花费一些功夫。” 张晓从自己的发小开始,不断给认识的同龄党员发消息,鼓励动员附近的青年学生参与,联系了一整天,终于组建起一只二十多人的队伍。

在防控工作开展的初期,青岛已有确诊病例,而农村空间开放、人员流动密集,给疫情的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据张晓回忆,“疫情刚开始时大家还是很害怕的,因为对新冠肺炎病毒不了解,不知道如何防控。在学习了防疫知识后,我们也就没有那么害怕了。而且,在疫情第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才是最辛苦的。” 于是,针对乡村防疫的特点,他组织志愿队建立了“分组分片防控机制”,对各片区开展防疫巡逻和防疫知识宣传,督促村民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疫情可控、不可怕。同时,志愿队还承担起防疫值勤、防疫信息统计、村庄卫生清理等一系列志愿工作。渐渐的,村里的防疫工作形成了有序的工作体系,张晓的工作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助力乡村兴,学子家国情

张晓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他而言,关注并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既是出于一种家国情怀,也是一种农家孩子的责任感。“我亲身经历了21世纪以来农村发生的变革,作为农民的儿子,我真心希望乡村能够振兴,发展得更好。所以,我总想着能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一点贡献。”

张晓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疫情居家期间,他针对村庄存在的“集体土地”问题,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和了解,并写了一封公开信,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得到镇党委的称赞和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受邀在镇政府实习的过程中,张晓一直在思考能不能通过什么方式,把众多有为家乡作贡献想法的青年学生聚集起来,给大家提供一个互联互通的渠道。在深思熟虑之后,他撰写了倡议书,在全镇发起倡议,成立了镇青年大学生交流平台,得到了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倡议一经发出,很快得到了反馈,不到两天申请加入平台的青年大学生就超过了100人。就这样,一个以 “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为初衷的平台成立了。张晓说,我们相当于为乡镇的发展建立了一个“青年智库”。他希望搭建起家乡政府和广大青年学生沟通的桥梁,为家乡发展提供青年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最好是能形成一种“传统”,一直传承下去。目前为止,该平台已经为镇经济服务中心、扶贫办等部门提供过服务和支持工作,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他把回报家乡的理想融入实际行动,做到了真正的“知行合一”。

在谈论乡村振兴事业工作的规划事项时,张晓一直在强调,作为学生,一定要先把本职工作做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首先,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学好专业知识,这样才有可能有机会为家乡作贡献。其次,我们要有家国情怀。有了能力,再加上情怀,就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做更多的事情。”

牢记初心,甘于奉献

从本科到研究生,从班长到如今的党支书,七年时间里,张晓一直在从事着学生工作。回看这么多年的学生工作经历,他直言能坚持下来最重要的是要有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作为一名党支书,把党支部建设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保持一颗学习进步的心,充满热情地去开展工作,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带着这样的责任担当,他充分发挥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努力开展具有专业特色、学术性的支部活动,如制定党员发展流程图、发起研究生党员先锋岗迎新志愿活动等。由于人数、年级跨度大,实验室较分散,支部成立之初组织活动并不轻松。在学院党委和党建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张晓获得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启发,转而探索纵向支部建设的新模式,采取“化整为零、零整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了“支部-支委-党小组-党员个人”点线面一体的支部活动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他的带领下,机械工程学院硕机制第一党支部逐渐成长为一个团结一致、积极向上、有青春活力、有战斗力的研究生党支部,获评山东大学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在组织和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锻炼和提升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开拓了我的视野,结交了很多新朋友,这是让我很开心的地方。”谈起党支书工作的感受,张晓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作为一名党员,如何牢记初心和理想信念,是一个需要终生探索和学习的命题。2017年张晓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井冈山学习活动,在那里重踏革命前辈的足迹,聆听他们的英雄事迹,深切地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其中一位70多岁的红军后代讲的话,让他至今记忆犹新。“能够为社会、国家作出一些贡献,是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张晓对此很受触动,他说:“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现阶段我的初心,就是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练就过硬本领、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奉献作为。”

专注学术,全面发展

万熠教授和他的学生们(二排右一为张晓)

除了在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取得出色的成果之外,张晓再次强调作为学生要将学习科研作为重中之重。在导师万熠教授的指导下,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积极开展医工交叉项目。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他除了掌握微细加工中心等机床的操作,还学习了细胞培养等生物医学实验操作,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SCI期刊论文一篇,EI会议论文一篇,拥有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并赴广州参加第四届生物制造国际会议,在大会上作全英文口头汇报。 提及自己的导师万熠教授,张晓不无感激地说:“都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真的很幸运当初选择留在山大,加入万老师的课题组。万老师独到的学术眼光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直是我在科研道路上的标杆,也引导我逐渐找到科研上的兴趣所在。” 他还补充道,除了科研上,万老师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是同学们的模范。他很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育人为己任,为实验室的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开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所以给了张晓各种探索很大的鼓励和期望。“万老师既是我们的‘经师’,更是我们的‘人师’,真正配得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称号”。

关于如何平衡好学习、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张晓用这样几个词语来回答——找准方向、分清主次、做好规划、全力以赴。他认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去探索。“但是,有两点,我想是共通的,一个是勤奋和努力;另一个是自律和坚持。”

虽然是一名工科生,但张晓爱好广泛,尤其喜欢人文艺术。他对钱学森先生所说的话记忆深刻,“一个人不但需要科学、技术,还需要文化、艺术和音乐。” 本来已经负责不少工作和科研任务的张晓,为了去听各种音乐会,看展会,经常跨校区风雨无阻地去中心校区或者洪家楼校区聆听大师的讲座,因此,结识了很多人文艺术学科的老师和同学,他也自称是“艺术学院的忠实粉丝”,他说,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在个人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聆听一些大家讲座,多了解人文艺术知识,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同时,张晓还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活跃在校、院、支部各个媒体平台。张晓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也应当努力作一名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树立文化自信,为文化强国、制造强国作贡献。”

未来,张晓将继续攻读博士。谈及自己的职业理想,张晓说,希望能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文化传播者,为中国制造业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最喜欢的一句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他说,自己将继续把“心中崇高的道德”与“头顶灿烂的星空”作为不懈追求,把责任和担当,化为前进的动力,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一名新时代有责任、勇担当、敢作为、甘贡献的研究生!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戴玥 王天歌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