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校奖得主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校长奖、学术之星奖获得者郭继睿:我要一捧清水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7日 08:10  点击次数:

“最想对自己说的话是什么?”

“请只管向前走吧,纵然前方山高水长,但有实干加持,一定能够到达心中的远方。”山东大学学术之星奖、校长奖获得者郭继睿坚定地说。

郭继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许醒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型碳基单原子催化剂的研制及在类芬顿催化体系的机制研究。从污染物特性和活性位点的协同调控作用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不同单原子催化体系中针对一系列污染物的氧化路径和氧化活性调控,为类芬顿反应体系的理解和性能提升提供新思路。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具备优异性能的单原子催化剂,并负载在陶瓷膜上实现了对污染物的高效稳定去除。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Advanced MaterialsPNAS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参与课题组“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获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学术之星奖、校长奖、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标兵,钱易环境奖二等奖等荣誉。

取一捧清水,为大自然浣洗纯洁面纱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改造能力不断增强,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环境保护成了人类共同的事业。

父亲是郭继睿走向环境科学的引路人。从事农药销售行业的父亲,不止一次地向郭继睿提到农药对环境的危害,给他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环保的种子。被环境专业录取后,郭继睿有时会陷入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父亲从自己的职业经历出发,分析了当下社会的环保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对环境保护的支持,打消了郭继睿的疑虑。父亲成为了指明方向的路标,并且鼓励郭继睿继续深造。“对于读书这件事,父亲一直支持我。”郭继睿说。

环保治理主要分为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三个方面,郭继睿的研究领域是废水处理。废水处理中有一个重要的方向叫做高级氧化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加入氧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强氧化性的活性物种,从而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这项技术的传统方案是芬顿反应,但这种方案存在缺陷,包括铁离子的泥化问题、催化剂与催化体系的分离等问题。科学家们尝试采用非均相金属催化剂进行改良,虽然实现了催化剂的回收,但是由于非均相催化剂与污染物的接触面积有限,且受传质速率影响,所以反应效率低下。

针对学界遭遇的“效率-回收”两难困境,郭继睿另辟蹊径,提出了一条全新的思路:采用碳基单原子催化剂。“这类催化剂是将金属催化剂以单原子形态分散在碳基载体表面”,郭继睿介绍道,“通过这种形式,单原子催化剂既能像均相催化剂那样实现最大程度的原子利用率,提供高效的催化活性,又能像非均相催化剂那样实现催化剂的可回收利用,更加环保,成本也能控制得更低。此外,我们的研究也建立并完善污染物的特定特性与单原子催化体系的氧化动力学/途径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郭继睿正在研究的单原子催化剂结合了高效和可回收的优点,并从污染物和单原子催化剂的双重角度揭示了具有可调控氧化过程的类芬顿体系,这也正是他的方案的创新所在。

郭继睿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把这些成果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Advanced MaterialsPNAS上。累累硕果的背后离不开汗水与努力的浇灌。“其实发表的过程还是非常坎坷的。”郭继睿笑着说。发表于AM的那篇文章从郭继睿大四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构思了,彼时的他刚刚完成研究生的推免事宜,便联系了如今拜入门下学习的许醒教授。许教授建议他写一篇综述文章,一是可以让他提前了解自己将要研究的领域,拓宽视野,二则这一领域尚缺少一篇综述性的文献,这篇文章可以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郭继睿说:“当时我初入这个领域,突然让我总结这么前沿的研究,的确很束手无措。”于是漫长而痛苦的写作开始了,随着郭继睿对研究领域的逐渐深入以及和许醒教授的反复探讨,文章被不断地推翻、重写,期间的一次投稿尝试还险些被拒稿。终于,在郭继睿的辛勤深耕和许醒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文章被发表在了AM上。从构思到成稿再到发表,前后一共三年时间。三年饮冰入学海,一朝春风百花开,坚持不懈的付出终于收获了回报。“PNAS的那篇文章也收到过审稿人大修的意见。”不过有了一年实验室经历和写作经验的郭继睿应对起来更加游刃有余,“前前后后忙了好几个月没休息”,他回忆说,“记得提交的那天晚上我和许老师一直检查到深夜,直至确认无误之后才最终点了提交按钮。”

总结两篇论文的写作过程,郭继睿收获良多:“其实返修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很感谢审稿人给我提出的意见,让我能弥补自己写作的不足和知识上的漏洞。”

感谢科研道路前方向我伸手的人

谈及自己获得的学术之星奖和校长奖荣誉时,郭继睿说:“这些成果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在我奋斗于科研路上时,无数人曾在道路前方向我伸出有力的手。”

如果要说谁对郭继睿的影响最大,那一定是许醒教授。“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在他眼中,许老师是个严肃又不失亲切的人。在学术上,许醒教授始终秉持高标准、严要求的科研态度。但在他遇到困难、实验停滞不前的时候,又会慢下脚步,不厌其烦地解答他的问题,一步步带领他探索,为他指明实验方向。导师对实验设计的系统性指导,让郭继睿了解了学术规范的价值;导师对学术前沿的洞察力,总能给他打开新的思路;还有每周的文献阅读,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了他的学习习惯。生活中,许醒教授常跟学生们像朋友一般打成一片。“许老师对我的学术生涯和未来选择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很高兴能成为他的学生。”这条科研之路,是言传身教的师承之路。

实验室里的师兄师姐也对郭继睿格外关照。初到实验室时,是两位师姐指导郭继睿实验要领,帮助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验遇到瓶颈的时候,两位师兄为他解答疑惑;第一次画图忐忑不安的时候,师兄师姐们纷纷在他从未留意的细节上给出了参考意见。最令郭继睿感动的是,他的论文返修的时候,大量的实验需求和紧张的修改期限压得他喘不过气,于是同门主动帮他推进实验进度,师兄师姐也纷纷把属于自己的仪器使用时间让给了他。这条科研之路,是师门情切的同道之路。

郭继睿还感谢了一路默默支持自己的女朋友:“有她的陪伴我才能走得更好。”这条科研之路,亦是温情脉脉的陪伴之路。

我期待未来,但重要的是脚踏实地

谈及未来的规划,郭继睿简单勾勒了几笔轮廓:继续深造,然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他说,重要的是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再远的终点也能抵达。

“我想做一个坚守本心的人。”这里的“本心”中包含着厚重的内涵:对未知的好奇、对科学的严谨、对挫折的坚韧、对生活的热忱、对他人的善良。把污水变清是郭继睿的研究方向,那一捧清水不仅是他的科研目标,也是一泓心灵的清泉,使他历经百般锤炼不改赤诚初心。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郑博轩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林竹 张丹丹  】

相关推荐: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