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校奖得主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校长奖”获得者孔超:在语言学的原野上开垦新天地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2日 09:57  点击次数:

在山东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实验中心,一台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声波图谱,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正专注地调整声波参数——他是孔超。从曾参加物理竞赛的理科生,到成为方言声学研究的探索者,他的学术之路充满了跨界与突破。

孔超,山东大学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张树铮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Phone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人文社科顶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研究成果曾以第一作者身份获山东省第三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参与多项国家、省级社科基金项目,获得第一届“赵元任语言实验之星”称号,2024年国家奖学金、“校长奖”获得者。

“真听真看真感受”:一场“原野开垦”的启蒙

孔超与语言学的相遇,充满了奇妙的缘分。高中时,他是物理竞赛的佼佼者,2014年因参加物理奥赛首次踏入山东大学。命运的转折发生在本科——他选择了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有很多研究方向,孔超一方面想从事面向实践、实证的研究,但另一方面又想去做具有人文关怀的学问。“方言学是最符合我性格的选择,它既以人为研究对象,需要关注人在运用语言时的各种表现,又是一个需要实践、实证的学科。”“传统汉语方言学与实验语音学相结合的跨学科领域就像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充满无限可能。”他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在他看来,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研究范式已高度成熟,而语言学中许多领域仍亟待用现代科学方法探索。

在传统方言学与实验语音学的跨学科研究中,需要研究者精通许多领域,非常具有挑战性,对研究者有近乎“全能”的要求。为了深入研究,要“既要又要”,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本领很多。比如,研究者既要对整个汉语从古到今的发展历史有所了解,又要掌握和实际发言人接触的方言调查的本领,还要去学习一套声学上的分析方法,技术方面还要会写代码。很多人因为这些,对这个学科望而却步,但这正是孔超所喜欢的点,“我恰恰是一个喜欢去学很多东西的人。”

他自学编程,用Python和C++处理海量语音数据;钻研声学物理,用声学方法分析生理信息;将信息论引入方言研究,探索语言传递速率的数学规律。“工具只是手段,核心仍是解决语言学问题。”他强调。

改写语言信息速率:14.15比特每秒背后的语言平等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法国里昂大学François Pellegrino 教授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对语言信息速率问题研究。2019年,他们通过对17种不同语言的计算,得出这些语言的信息速率平均约为39.15比特每秒的结论。这是人类首次通过较大量语言的比较测得人类语言信息速率的具体数值。

孔超和团队成员对覆盖全球近50亿母语者的61种语言或方言进行了大规模的计算考察,考察范围不仅包括不同语族的语言,还包括了拉丁语、世界语等已经没有母语者使用的语言,将人类语言信息速率的数值从39.15比特每秒改写为14.15比特每秒,并且发现这一数值在61种语言中有更小的标准差。例如,日语信息密度低,但语速快;中文信息密度高,语速慢,二者最终“殊途同归”。这项研究不仅驳斥了“语言优越论”,更揭示了人类语言进化的深层规律:效率与清晰度的动态平衡。

研究过程中,孔超使用了更符合语言实际的词作为计算单位,将语言中的语法关系、语义搭配的信息量也纳入考量,改进和完善了测算语言信息速率的方法框架,使得今后相关研究有了更精确的测量工具。这将探索人类语言信息速率的研究推进到新的阶段,不仅对语言学的研究有创新性贡献,对于语言的演化与人类演化的相关性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语言游戏:阿尔兹海默症的“言语预警”

“能不能从言语行为预警认知障碍?”这是孔超与刘娟教授团队深耕近十年的课题。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深受阿尔兹海默症的困扰,生活质量随之下降。而阿尔兹海默症的前兆,即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大众一般情况下难以分辨,认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说话语速、清晰度下降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一旦确诊再介入治疗就晚了。癌症有很多早筛指标,患者去医院可以抽血检查,但是轻度症认知障碍、阿尔兹海默症没有早期筛查的参考指标。当前,医院里用来筛查阿尔兹海默症和轻度症认知障碍的量表,即蒙特卡罗量表,只有个别项目和言语行为相关,比如让患者说话、复述句子,然后由医生来打分、评估。孔超及其团队思考,既然语言是人类大脑最复杂的认知功能,或许能从说话者言语行为本身来做针对汉语母语者的早期大脑退化筛查。结果证明这确实可行。

孔超及其团队设计了很多语言游戏,让受试者复述句子、描述图片,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如停顿频率、元音清晰度)建立模型,进行评估,给出是否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虽然我们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精确率,不可能比医学手段还先进,但如果能够提示一部分有风险的用户早点去医院做专业的检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田野调查:与调查对象的双向奔赴

“老师,您说方言就行,不用说普通话!”这是孔超在调查中最常说的话。

为了获取纯正方言样本,他总结出一套“接地气”的方法:不论受访者说哪一种方言,他都用家乡话(济宁方言)与对方聊天,或者简单学习他们的方言后再结合自己的方言,只为拉近彼此距离,让对方更放松、发出最地道的发音。

“我们要接触的是活生生的发音人和活的语言。学习这门专业非常忌讳关在书斋里做抽象研究,我们研究的基础永远是那些每天都在说话、在使用语言的人。”人们会为了交流方便,在说话时采取相应的发音策略和方法,语言正是因此而“活”,所以孔超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研究的是一门‘活’的学科。”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研究背后是人文关怀的驱动。由于年轻人的方言特点不是很强,考虑到以后几十年还可以调查今天的这些年轻人,而那些说方言的老人几十年后就再也采访不到了,于是孔超采取“保护性调查”的思路,在田野调查中采访的发音人很多都是老年人,向他们说明记录方言的来意后,他们握着孔超的手感慨:“年轻人都不说这些话了,你们是在帮我们留住根。”录音过程中,发音人激动又感慨地给团队介绍某个词过去的说法,团队成员经常惊奇地发现许多历史古籍里看到的词其实都保存在方言里。

“我不光是在做一个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我还在做一个我的调查对象——老百姓也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这种“双向奔赴”的感动,让他坚信语言学不仅是科学,更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宏愿未了,步履不停

“语言学虽然需要‘全能战士’,但没人能单打独斗。”孔超的每项研究都离不开团队支持。在写《年龄相关的汉语元音产出的声学研究》这篇论文时,孔超及其团队花了相当大的功夫——五个人分工,在莒南奔波了一个多星期,收集了100余人的录音素材;在临沂的录音现场,团队成员在37℃高温下,为了保证录音效果,关窗闭户,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一录就是一整天。论文中简单的一句“第一手采录的115位汉语母语者的大规模语音材料”,背后都是孔超及其团队的心血。

孔超硕士师从刘娟教授,博士师从张树铮教授,提起两位导师,他满怀敬意和感激,“抓大放小”式的指导,更让他受益匪浅:“他们总在我快放弃时点醒我——‘换个角度,再试一次’。”他会把自己的研究进度讲给老师们听,老师们都会在很宏观的角度上给出中肯的建议,或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里面存在着哪些致命的问题,但是细节问题不过问,在一个又一个全新议题中给孔超留下充分的探索空间。导师们之于孔超就像是领航员,“船大概要往哪个方向开,如果我偏行了,他们会提醒我及时调整,但是具体的实际操作,老师们给我充分的自由。”这样的指导让孔超在研究的细节问题上有充分的自由,而在宏观的导向上又不至于犯重大的错误。

孔超说,读博之后,发现自己学的东西越多,懂的越少。比起初次研究时的心急、懵懂,只读了少数文献就迫不及待地展开研究,直到发现这个题目早已被前人研究透彻,遗憾放弃,现在的孔超更加成熟稳重,在做研究之前,先把文献工作做扎实,了解学界目前研究发展的进度,再继续做自己下一步的研究。生活中的微小细节、与同事好友的日常聊天、学界困扰争论多年的“老大难”问题,随时都可以变成孔超的论文选题——为什么不需要声调就可以完美实现中文打字?为什么外国人学中文时说不好声调我们却可以听懂?孔超读本科时就被广泛讨论的擦音问题,如山东话中经常出现的各类擦音,多年后仍热度不减,又有怎样的奥秘?等等。

27岁生日那天,他在朋友圈分享了陈奕迅的《陀飞轮》歌词:“宏愿纵未了,奋斗总不太晚。”对他来说,“宏愿”既是做出精彩深入的研究,也是平衡科研与亲情的努力。他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但是“运气”帮了他很多忙,他得到了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励,遇到了指引教导他的老师,结识了帮助他的同学伙伴,“少了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我可能都不会走的那么顺利”,他说。

孔超的书架上,摆着编程的教材、录音设备和一叠泛黄的田野笔记。从理科生到语言学者,他始终在跨界中寻找答案。语言学是科学,也是故事。每个元音背后,都是人的呼吸与历史的回响。在这片“原野”上,孔超正用代码、声波和脚印,书写属于自己的开垦传奇。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董瑾扬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林竹 张丹丹  】

相关推荐: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