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医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第二医院贾明睿:“好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30日 16:01  点击次数:

贾明睿,从事疼痛临床工作20余年,2018年6月,他调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担任疼痛科副主任,短短2年多的时间,他已经声名在外,笔者屡屡听到来自病人、家属、同事等对贾明睿的评价,总离不开一个“好”字,那么,他究竟好在哪里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好医生,一起来听一听他的故事。

好医术——坚韧前行,有限的时间全部献给医学

左一为贾明睿

疼痛学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科,疼痛科几乎涵盖了内科、外科、神经学科等专业领域,因此,疼痛科医生需要精通多个专业的知识,方能做到在诊断过程中抽丝剥茧、融会贯通。这需要时间的历练,更需要超出常人的学习能力。

贾明睿常把自己的职业形容为一名“侦探”,因为疼痛科医生需要以患者的疼痛为线索,分析出全部可能的病因,并通过医生经验和检查手段,进行逐一排查,最终揪出疼痛的“元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在这样的闭环诊断和治疗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贾明睿说,找寻疼痛“元凶”的过程就像在黑暗中行走,每走一步,都是巨大的考验,而照亮前行的工具,只能是医生的专业素质。

在贾明睿的办公桌上,《疼痛学专著》《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 “四件套”永远摆在书桌C位,工作间隙,他的全部时间都倾注在它们的身上,早已经记不清翻过多少遍,但密密麻麻的批注和卷曲的书角,在默默诉说着陪伴主人的时光。

读书和学习也是贾明睿唯一的消遣,下班回到家,一本书,一盏灯,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就是他最好的放松方式。他的手机只关注学术类公众号,只收藏医学专业网页,唯一安装在手机上的购物APP,是用来购书的。对他来说,手机就是一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学习的机器。

即使保持这样旺盛的学习热情,贾明睿仍然时常觉得“心虚”。“医生这个职业是学无止境的,病人以生命和健康相托,我们怎么努力都不为过。”

贾明睿性格比较内向,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但是为了吸收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和思路,他总是不断地去拜访业内同行。有一次,贾明睿陪孩子去北京参加艺术考试,送孩子进考场后,就前往中日友好医院拜访知名疼痛科专家樊碧发,向他请教最新的学术进展,谈到尽兴处,他竟然完全忘记了接孩子的时间。

身边的同事们这样形容贾明睿:一旦投入到专业的领域里,就能达到忘我的境界,有一种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韧劲。

每周一、二、四、五上午,是贾明睿出门诊的日子,每到这一天,都会有数十位患者前来找他就诊。贾明睿已经记不清帮助多少病人找到了疼痛的根源,让他们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来自四川的王大爷,在头面部带状疱疹结痂愈合后出现了严重的持续神经痛,贾明睿辗转找到病损神经,进行针对手术后当晚,王大爷的疼痛感消失,睡了数月来的第一个好觉。

24岁的济南小伙张明(化名),因腰椎间盘突出,无法直立行走,贾明睿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微创手术方案,术后半个月,张明已经可以步行来医院复查。

68岁的李大娘,突然出现持续双下肢发凉,贾明睿慧眼识别出病因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其行腰交感神经节消融术,术后李大娘立即感觉双腿温暖,现在再也不用天天穿着棉裤生活了。

……

每一位治愈患者的背后,都是一个精益求精、不轻言放弃的奋斗故事。对于贾明睿来说,这些患者只是他行医生涯中的一个个插曲,但是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遇到一位仁心仁术的好医生,却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好脾气——真诚爱护,让医患的心靠的再近一点

左边着绿色手术服者为贾明睿

疼痛科的患者因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脾气暴躁、戒备心很强,很难正常沟通,贾明睿在他们的面前,总是把自己放在与病人齐平的位置,“真诚地去爱护他们”。

这种“爱护”体现在他一点一滴的行动当中:他记得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复诊时能准确地说出他们最初的病情、治疗方案、手术过程;他不只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话话家常,为他们减减压;他考虑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为他们打造最具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不管什么样的病人,在贾明睿面前都变得平和下来、安静下来。20多年的职业生涯,贾明睿一直保持着患者零投诉的纪录。

为了能和患者更好地沟通交流,贾明睿建立了5个医患交流群,群里有近千名患者,都是以往他治疗过的患者,这些群平时都十分活跃,患者有什么问题在群里提出来,贾明睿每次都是有问必答。每天临睡前,贾明睿总是习惯把群里的信息都过一遍,确保没有遗漏回复,才放心睡去。

他还将患者的资料整理成册,建立起疼痛远期随访服务,定期电话或微信随访患者,贾明睿希望,每一个回访电话都能够饱含深情——他觉得,医生的职责,不只医身,还在医心。

“病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贾明睿总把病人的事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事排在最后。他经常忘记妻子和孩子的生日,等忙完回到家,才发现饭菜已经上桌,蛋糕已经摆好,只等他上桌开饭。

每次没等贾明睿开口,妻子已经笑着迎上来:“回来啦,快洗手吃饭吧。”对于他的晚归,家人早已习以为常。

“其实我对家人是有很多愧疚的,因为在我这里,他们总是被排在病人的后面。”贾明睿说。

在医院的时间总是比在家里多,门诊、病房、手术室,是贾明睿常年如一日的三点一线,刚结束门诊,甚至都没有喝一杯水,就又投入了手术当中。他的每一天,就是一次接一次的诊疗,一场接一场的手术。

好品质——温良恭俭,在行医中找到初心和使命

右一为贾明睿

在贾明睿的办公桌上,有一只老式的糖水罐头瓶,那是他用来喝水的杯子,杯子上的商标已经非常斑驳陈旧;杯子旁边,是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巾,他习惯于将干净的擦手纸,晾干后再使用一次;他骑电动车上下班,风里来雨里去,第一个来科室,最后一个离开……

不熟悉贾明睿的人,往往觉得他的节俭和律己,与当今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是,对于贾明睿来说,这样的行为,是他刻入内心的习以为常。

贾明睿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是一名骨科专家。从记事起,父亲就教育他要温良恭俭,生活简朴,待人谦和。在他的记忆里,童年时代没有动画片,只有大书架上满满的书籍。小时候的他,也曾埋怨父亲对他的严苛,但是看到父亲早出晚归的身影,听到身边人对父亲行医的褒奖,他逐渐释然,理解了父亲作为一名医生的使命和责任,并悄悄地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行医的种子。

受父亲的影响,贾明睿从小就非常喜欢看中国的经典名著,最崇拜的人是思想家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他多年以来的座右铭。“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好了,人们的忧患意识普遍降低了,作为医生,面对的是生命和健康,我骨子里很怕失去这种意识,所以我时刻警醒自己,一定要严于律己,如履薄冰。”

谈到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理解,贾明睿沉思了许久,答了一个“善”字。“行医是一个不断向善的过程,对抗病痛,挽救生命,从中找到个人价值,获得内心的充盈,这是作为医生最大的幸福。”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门诊疫情检测任务危险而繁重,贾明睿主动申请去一线服务,穿上隔离服为患者测量体温,并且接替科里的年轻医生,承担了许多工作。科室里的同事过意不去,想要接替他的工作,贾明睿总是说:“谁去都一样,我在前方,你们在后方,我们的职责都是治病救人,一个都不能少。”

尾声

采访结束,已是下班时间,贾明睿一如往常来到病房查看病人。

“还疼吗?”

“不疼了!”

听到这句话,贾明睿笑了。

疼痛令人难忘,疼痛意味深刻。对一名医生来说,不痛不痒,病人舒舒服服的状态,如流水般的日常,才是心中最期望的美好。

【供稿单位:第二医院    作者:郝爱 白晓亮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