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王学典:史学会“三观”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15日 08:05  点击次数:

\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期间,世界各地史学家齐聚济南碰撞出了无数学术思想的火花。大会现场,山大视点记者采访到了山东大学《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教授,这位山大学者与记者谈起了人才培养、史学研究,以及对于这次大会的观点、看法,让我们一起聆听。

人才观:我们不能被关在一个盒子里

  历史并不只是给学历史的人看的,人人都应该学点历史知识。为什么这么说呢?作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的王学典,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在这次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他向记者提出了自己对人才成长的一个理想化设计——本科学历史、硕士学中文、博士读哲学,然后选择一个思想史的题目做博士论文。
  这个设计也许是理想化的,但也现实地反映出当今学院分离、学科分离的问题。单纯地学习历史或是其他学科,会局限住我们的思维。在王学典看来,这样的设计也许能克服现行学科分离带来的片面性。
  文学是白杨树的湖中倒影,哲学是迷宫中望见星空,史学是沙漠玫瑰的开放。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美丽,但学问终归是一个整体。
  王学典用“盒子”理论为我们作了比喻。“大学里的知识镶嵌在不同盒子里,学生为了接受知识被分割在不同盒子里,但如果一辈子受盒子的限制那就本末倒置了。我们的目的应当是从盒子入口,去了解全部知识!”好比一个人,如果只学文学,往往束之于感性,受限于审美层面,无法走向历史、走向生活、走向思想。人也是如此,光是感性层面的东西,仅仅靠风花雪月,根本无法成熟地思考。
  我们不能做一个关在盒子里的人,所有杰出人才的成长,他的追求肯定不是所在领域的追求,而是超越这个领域的一般追求,进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世界前途的忧虑,“只会操刀的医生绝不会是好医生”。
  王学典对儒学教育十分推崇,“以前读《论语》、《孟子》成长的人,天然就是一个通人,因为中国的古典学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了中文、历史、哲学、政治等方方面面。而西方现代学术分类却把这样一个完整的儒家学说三家分离了,着实可惜。”
  “我们不能做一个被切割的人!”王学典反复强调这一点,认为一个人不管学什么专业都应该了解历史知识。换个角度说,学习历史的人也不能单一地进行研究,而应该通过历史这个盒子,去探索包罗万象的人类奥秘。

史学观:中国史重返中国

  从大学时代起,王学典一直从事史学理论的研究。晚清以来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学术体系,西方的现代学术分类渐渐在社会上占据了主流地位,中国传统的学术分类——经、史、子、集逐渐向西方学术分类——历史、哲学、中文、经济、政治、政治等转变。
  在他看来,中国的学术分类与西方的学术分类能否对接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从现实来看,真正实现无缝对接的只有历史学科,历史能从中国传统历史学径直走向西方现代历史学。”与其他的经、子、集相比,历史似乎有着天然的融合优势,不需要太大的转变便能轻松过渡。
  “尽管如此,中国历史学家在融合过程中还是自觉遵守着西方历史学的基本原则和纪律。”王学典继续说道:“接受的过程就是融入的过程,比如中国史学过去不太重视‘孤证不立’的学术纪律,但在融入过程中就必须接受这条国际惯例。”
  一味的融合,势必带来一部分的抛弃。王学典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颇有些惋惜,“中国传统的学术话语被逐渐抛弃,转而采用西方现代的学术话语,而西方的学术话语反映的当然就是西方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经验了,根本不反映中国的历史经验。”这样,我们自己的历史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以前是‘中国史在中国’,打开国门后,是‘中国史在西方’。”
  历史总是朝着前方发展,国人也渐渐意识到中国史融入世界是有利有弊的,对此王学典很欣慰。“中国史重返中国,让中国的历史学在吸收西方的长处后,朝着更加本土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目前比较适合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
  王学典还有着更深的思考和期待,不仅是中国历史学要在融合中不断反思、变化,儒学更要焕发出自己的生命力。“我们的学问能否与世界主流意识形态对话,能否利用它创造出高于自由主义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其本身的生命力。”

大会观:史学大会望重振山大人文

  将目光转向此次大会本身,作为具体参会者,王学典无疑是兴奋的。“此时此刻,我个人的心情和中国史学界的心情是一样的。在这之前,我们从未如此近距离和世界史学的主流融成一片。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汇聚在这里,讨论就在我们身边发生,重要的辩论正在展开,并且是在山东的土地上。主流就在身边,这是以往没有过的,未来一段时间也不会再现。”
  王学典的眼里透出掩不住的骄傲,他侃侃而谈史学大会对山大的重要意义。“历史大会选择了山东大学,这对山大是一次巨大的机会,是山大走向西方、走向国际化的关键步骤之一。”在他看来,这次大会标志着一个新的时期即将到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科学高速发展,而人文学科相对平缓。但从近几年看,整个中国的人文学科在朝着本土化的方向发展,这次大会将进一步刺激中国读史热的出现。人文学科正在崛起,正在呈现出新的变化。
  “大会给山东大学带来的影响绝不仅限于历史学科,它对重振山大的人文学科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将对习近平主席贺信和刘延东副总理讲话精神的学习,落实到如何重振山大人文学术的辉煌上。”王学典毫不怀疑,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山大的历史等人文学科将重新迈入主流行列。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李希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