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文学院“读懂中国”五四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22日 08:56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16日至20日,文学院为响应教育部关工委开展的“读懂中国”活动,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大节点,组织大学生对亲历新中国建设、高校教育发展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劳模及“五老”人员进行结对、座谈交流和采访活动,发掘和记录他们的奋斗历程、感人事迹和切身感悟,以鲜活的事例教育和启迪青年一代的爱国情怀,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为实现“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5月11日,学院学生对本院教授吉发涵的采访在其家中进行。采访开始时,吉发涵向同学们分享了他早年的求学经历。随后,就如何在大学期间分配好各学科学习任务这一问题,吉发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大学期间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尤其是大一大二的阶段,不应该偏科,不要过度追求兴趣,而是应该平衡自己的成绩,为后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记录,在记录中发现问题,由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最后,吉发涵给大学生提出了一点建议,他提出,既然身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就应该抓住这个时代发挥自己的极限。大学生都应该做极限运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要舍不得出力气,不要舍不得去学习,要珍惜这个时代,珍惜自己的生命,然后把自己融入在这个时代当中,要勇于、敢于为国家和时代做贡献。

5月16日下午,对学院教授王平的采访在知新楼进行。采访过程中,王平告诉学生,他因受到导师影响,格外注重山东本土的作家,想要研究他们的创作心路历程和写作方法。而在八十年代,国内有学者翻译了国外有关于文艺心理学方面的著作,他了解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于是就开始试着用“文艺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去解读《聊斋志异》、《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传统的优秀古代名著。除此之外,王平还跟同学们分享了如今学术界对《红楼梦》作者、《西游记》作者等问题的争议和研究方向。他又分别举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通俗小说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描写人鬼、人妖之恋小说,里面掺杂了许多宗教因素,而蒲松龄的伟大之处,是把描写宗教观念当成了艺术的手法,通过一个非人的身份来追求美好的爱情,表达了蒲松龄的爱情观。他提出,人们分析一部文学作品时,首先要基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用历史主义去分析解读一部作品,这样才是合情合理,符合客观实际的。其次,分析解读一部作品后,应该要思考它对于现代社会具有什么样的普适性价值。最后,他提到我们的国家政府要加大对于大学的硬件设施和软实力的投入,对于当今的青年学子应该加以引导,让国家未来的栋梁更好地成长成才。

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纪念日。百年前,青年学子为民族解放而拼搏;百年后,青年学生应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大学生应当谨记前辈的教诲,带着时代的鞭策和祝愿,阔步走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的路上。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董欢 李彤    摄影:董欢 李彤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王彦力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