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生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山大面孔 |“象意”团队:让古文字焕发新魅力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13日 08:41  点击次数:

编者按:一次课堂上的突发奇想,一支各怀技能的人组成的团队,怀着将传统文化时尚化的目标,“象意”团队将古文字“玩”出了新花样。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来了解他们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象意”团队,由文学院古文字学强基计划和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游戏开发专业的同学共20余人组成,致力于让古文字“活”起来。截止到目前,团队共开发出20余种文创产品。比如甲骨文消消乐、甲骨文连连看等游戏,与京剧融合的文创产品、“气有浩然”甲骨文镇纸、“山东大学”“气有浩然”甲骨文信笺、“甲骨文”百家姓系列文创产品。获得山东大学唐仲英学子“中华文化创未来”委托研发立项、第七届山东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十八届山东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山东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国际大学生年度艺术奖金奖、铸剑杯文化创意大赛一等奖、第二届香港当代设计奖银奖、第三届日本概念艺术设计奖银奖、G-CROSS全球大学生创意金星奖银奖。

指导老师黄潇婷教授:青春+专业知识=创造力

“象意”团队的学生找到管理学院黄潇婷教授时,听了学生们的创意,她眼前一亮,欣然接受了指导老师这一“重任”,主要负责团队商业模式和经济可行性指导。她觉得,团队的创意产品既符合年轻人的需求,也与文旅产业相结合,古文字表达的专业性也能得到保障,而且,团队成员都是大学生,与传播对象和受众融为一体,在传统文化时尚化方面没有理解代差。

谈到商业模式,黄潇婷教授说团队早期阶段主要采用低成本形式,比如开发文字消除游戏,现在转到漫画绘本。目前主要是软性设计,还不是实际创业项目,仍处于创业概念阶段。因此等到实际创业阶段可以注册微店平台,通过订单形式保证投入产出不至于亏损。

谈到团队项目中的海南“椰雕”和“黎锦”,她说,项目立意于助力海南乡村振兴和打造文旅精品,最有意义的地方是可以使得带有中国文化基因的产品得到传播和认可并且能够带动当地就业。“椰雕”和“黎锦”作为本土自有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当地居民可以参与手工生产的,加入甲骨文元素,可以将本国的本土的文化传播出去,兼具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这也是这个项目希望有所突破和贡献的地方。

黄潇婷教授非常高兴看到每个成员都一腔热血地想要通过专业知识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并使更多人接受,大家的想法和创意层出不穷,观点的碰撞让人十分欣喜和自豪。很多项目都需要时间来慢慢打磨,由于时间紧张以及疫情原因,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并没有想象中容易。但是大家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

黄潇婷教授说,和大家一起努力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青春的热情。她会常常被大家蓬勃的生命力和热切的创造力所感动。

队长林才伟:承担起当代青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象意”来自于“象形有意”这一对古文字本身特色的生动解读。作为文学院的学生,林才伟在学习古文字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古文字的魅力,很想为传播古文字贡献力量。说干就干,林才伟联系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和好友后,初步建立起了“象意”团队。

林才伟说:“象意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了古文字在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独具特色的魅力。”他和团队成员也紧紧依靠古文字“字形表意”这一特点,创造出许多极具特色的文创产品:甲骨文消消乐小游戏;古文字椰雕、古文字贝雕等;还有一些像帆布袋、信笺、镇纸类的古文字文创。

作为队长,林才伟不仅要做指导老师与团队成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要做几个项目小组的总负责人。“说实话,确实不轻松,因为我并不是一个擅长沟通的人” 。尽管如此,为了项目顺利推进,他经常在空闲时间琢磨用词用句,琢磨着怎样让沟通更高效,同时起到活跃团队气氛的作用。

在项目创作过程中,一个灵感提出后,需要综合项目创意、现实意义、可操作性、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比如孙铭孺同学提出了“将古文字与化妆产品相结合”的创意,团队综合考虑后,还是决定先将这个想法暂时搁置。

林才伟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条路上作出属于我们青年一代的贡献。”未来,他想和团队成员继续努力,做出更多被大众喜爱的古文字创意作品,使更多的人能真正领略古文字的魅力。

游戏开发设计﹒王茗蕙:让游戏为古文字增添想象的翅膀

王茗蕙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因为自身对古文字始终保持着一份别样的眷恋,在经高中同学介绍后,她果断加入了象意团队。

作为一名具有丰富独立游戏制作经验的游戏开发设计师,王茗蕙在接手《甲骨文消消乐》这款游戏制作项目的时候,独自承担了策划与程序两方面的工作。

“我在开发这款三消类游戏的时候,遇到的一个瓶颈是手游的屏幕适配问题,由于分辨率未设置清楚,导致后期打包导出到不同型号的手机上时,出现了画布偏移问题,好在后面找到了原因,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时,王茗蕙在摸索的过程中使用不同型号的手机反复试验多次,最终得到了现在这个最优版本。

从游戏策划到开发,王茗蕙始终秉承着严谨认真的态度,落实《甲骨文消消乐》这个游戏项目的每一阶段任务,对游戏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优化调整。由于疫情的限制,团队成员都是线上沟通、协作,她说,很遗憾没能与大家在线下进行开发讨论,但也很开心能加入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认识这么多卓越的山大学子。

王茗蕙在了解了故宫与网易联合创作的游戏《绘真·妙笔千山》后,表示“之后想制作一款轻度解谜类的游戏”,也对于传统文化类的游戏制作产生了新的灵感,“或许将传统文化与游戏相结合,是传统文化和游戏两个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形象设计﹒周晓卓:古文物也有二次元生命力

点开2020级文学院本科生周晓卓的朋友圈,刷到一条配图为古文物“簠”拟人形象的朋友圈,文案是“画着画着就像天依了,可能这就是爱吧。”

周晓卓主要负责古文物“簠”和甲骨文结合拟人化形象设计。该作品获得2022第二届G-CROSS创意金星奖铜奖。林才伟第一次联系周晓卓,是希望她为山大博物馆展出的文物“簠”设计一个形象。她最初并没有特定的方向,但是画着画着就越来越像洛天依了。洛天依作为充满中国元素的虚拟古装形象,发型是古代妇女常见的发式“飞仙髻”,类似于“8”字型。而文物“簠”两侧的手柄恰好也是“8”字型。她由此想到可以将文物的手柄和主体部分分开,前者设计成人物的发饰,后者设计成二次元lolita裙子。

早在《国家宝藏》播出时,周晓卓心里便埋下了古文物文创设计的种子,当时就很喜欢其中的手办。能够在团队中承担形象设计任务,她感到十分开心。在周晓卓眼里,甲骨文最大的魅力是线条美,和现代方正的汉字相比,甲骨文线条流畅圆润,这在设计中给了她很多灵感。“又”在甲骨文中像一只手,她受到启发,将其设计成人物的一枚发卡。人物上衣的纹路其实是甲骨文“网”字的模样。设计过程中遇到最大的瓶颈是如何将甲骨文融入人物形象,为此她查找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服装样式图,最终决定将披帛改造成写满甲骨文的卷轴,这样一来,既有古典服饰美又能融入甲骨文元素。

“簠”的拟人形象主要被团队印在徽章、帆布包、奶茶杯、滑板等物品上,周晓卓说希望产品可以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受众能更好地接受。她下一步的计划是丰富人物的侧面形象,打算设计出立体的人物外观。

古文字整理﹒王墨杰:小心求索,体悟汉字意境之美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王墨杰主要负责前期的古文字整理工作。通过翻阅《甲骨文常用字字典》《新金文编》,他将队长林才伟找来的古文字进行严格的二次校对,同时谨慎剔除有争议的文字,选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字,如动物字形等。“我不敢说是‘校勘’,毕竟我的水平有限。我只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避免出现错误。”王墨杰谦虚地说。校对任务并不令他感到枯燥,他反而从中体会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比如‘作为’的‘为’的甲骨文,像是一只手把大象抓起来。如果一个人连大象都能提起,那他不是很有作为吗?”在他看来,巧妙的字形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通过山川自然、鸟兽鱼虫的形状,将字意与意境娓娓向今人道来。可王墨杰仍不忘强调,他只是深感构思之巧,而造字原理的解释总是有争议的,没有充足史实证据支撑,不可妄下结论。一丝不苟、实事求是、谨慎论证,是他始终坚持的治学态度。

除了选取合适的古文字,王墨杰也会参与后续文创产品的设计。注重古文字的表意功能,是他创新思路的基础。比如,“尘土”的“尘”的古籀文字形,像三只奋力奔跑的鹿,两侧是它们扬起的尘土。于是,王墨杰大胆想象,将其与流行语“我先溜了”巧妙结合,制作出有趣的卡贴图案。

“当人们使用我们的文创产品,他们会潜移默化地了解这些古文字, 然后产生对字的历史的研究兴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当更多的人于古文字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当更多的人于历史中找到民族一脉相承的源头,文化自信会油然而生。王墨杰说,这是自己的责任与理想。

产品开发﹒张童:赋能文字,找准转化方向

当文创市场的同质化日趋严重,人们不再盲目“跟风”,文创产品来到了创作的瓶颈期。“有更好的质量、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更生动的文化阐释,文创才是有精气神的。”这是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张童在市场调查时的发现。当设计并发放了一万多份有效问卷后,张童发现古文字文创产品是零散的、市场是空白的,而甲骨文又是汉字的源头。于是,“象意”团队便抓住了机遇,着眼于甲骨文文创产品的开发。

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张童负责将古文字的文化价值向市场价值转化。在助力海南乡村振兴产业时,通过设计与发放问卷、与当地人访谈、浏览当地博物馆网站等方式,张童收集了海南历史文化的各类数据信息,并将其撰写成计划书。通过分析椰雕、贝雕等有着深厚群众基础、保存完好等特点,张童进行了合理的市场定位,为团队的产品设计指明方向。“我会通过市场调查,规避同质化的产品,转换新赛道”。

谈及未来发展,张童希望能够寻找更多的合作方,让文化产品真正落地开花。此外,参与团队工作的过程中,让张童深深感受到了古文字的美感。“尽管这不是我的专业,但我会更多地了解古文字,学习艺术设计知识,让文创产品更有生命力。”他坚信,跨学科的知识碰撞将带给他更鲜活的创造力。

视觉先锋﹒蒋向阳:灵感的火光闪耀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蒋向阳一直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实力,从选修课《古文字书写技法》开始,她用笔触感受古文字穿越千年的韵律和心跳;从抽象简洁的想法出发,与团队成员精准对接,丰满创意。看着手中的作品如孩子一样慢慢成长为一个精美的游戏,蒋向阳心中满是快乐与满足。她也会遇到没有灵感的时刻,也会在思考怎样去展现古文字魅力的过程中触及阻碍,这时候,她会从文字性的论述、艺术类的作品、科普性视频以及纪录片讲座中寻找灵感火花。提到自己很喜欢的设计作品——故宫文创,她的声音中满是热爱与敬佩。她说:“我也期待着以后能有机会跟团队一起参与到博物馆的文创设计当中。”

文化创意﹒孙铭孺:文学生的商赛突围

作为“象意”团队的老成员,孙铭孺陪伴与见证了古文字产品的一步步蜕变。与古文字的缘分始于刘祖国老师和王辉老师的古代汉语课堂,透过学习,窥见古文字灵动形象的美感与现代汉语端正抽象的符号相互碰撞;摸索溯源,感受古文字前世今生的脉动。本于课堂,认真留心,这是孙铭孺在创新转化路上发掘兴趣与乐趣的抓手。作为多年来文学院第二个走进挑战杯省赛的项目,孙铭孺说:“团队的每个人都是创意的提出者。”从美妆到饰品,从专属颜色到结合非遗,孙铭孺的天马行空总能得到团队的热烈回应。在产品结合非遗的阶段,她提出把自己家乡辽宁的玉雕与古文字相结合的创意,虽然最终因为成本太高没能落地推行,但这个始终“云见面”的团队的高效和融洽,让孙铭孺感受到作为团队一份子满满的踏实与温暖。初始创意之外,她还在产品前端挖掘古文字的文化基础内涵,让更多人去了解、感兴趣,孙铭孺说,从团队智慧的结晶生发出来的情感,叫“自豪”。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秦深 马艺荣 张辰萌 王心悦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