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生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马晓彤:过程与结果一样重要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01日 16:47  点击次数:

马晓彤,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作为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西煤基低碳联合基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以第1作者身份的学术论文共10篇;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先后获得“博士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山东大学2017年度优秀研究生”“第九届学生“五•四”青年优秀成果奖”“山东大学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等多项殊荣。

研究、课题、论文是怎样炼成的?学习娱乐如何两不误?优秀要如何养成?……记者迫不及待地向师姐抛出了一堆问题,得到了师姐的耐心解答。

在研究生期间,马晓彤以温室气体CO2为基,发现了钙基废弃物的高脱碳活性,并改进方案实现CO2的高效捕集,为碳捕集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自己的智慧与方案。当问及为什么选择当前的研究课题时,马晓彤谈到她做的课题大方向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国际权威期刊Nature曾经展望16年,选出了备受关注的11大科研前沿领域,在这之中,他们把二氧化碳的捕集及利用列为第一位。中国也已经连续三年(2016—2018),把基于二氧化碳捕集的技术列入国家的重点研发计划。但是中国目前的现况却不容乐观,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还是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工业应用。在马晓彤看来,科研就是重在解决这种真问题。这个问题还没有被解决,它需要被解决,也确实亟待解决,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课题的方向。有很多时候马晓彤为研究内容感到自豪,它是可见的:“能给这个社会上带来一些贡献的事情,就会让人更有动力,更能坚持和深入,所以便就一直做这个课题了。”

22EA2

“真正能够让人记住的,对人影响最深的往往不是一些很顺利的事情,或者说是人的一些比较失意的阶段。”研一的那个时候,马晓彤的课题还没有完全确定,老师也只是给出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果都要自己去寻找:“当时就是特别迷茫,也不知道怎么开始入手,什么东西值得去做。”研一上学期主要看文献,却没有实质性进步,下学期开始逐步地做实验,但是结果也不是特别好。到了暑假的时候回头看,这一年虽然说是既看了文献,也做了实验,但是真的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整个人的心情和状态都比较消沉。于是马晓彤开始去反思,去发现问题,去改变。真正的转变发生转变是在她的第一个实验,实验进展顺利,有了一部分数据的时候。这个转变是她在研究阶段的一个入门事件。

马晓彤在科研领域连创佳绩,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EI1篇,包括Appl. Energ.,Chem. Eng. J.等知名国际期刊。作为主要撰写人参与的专著面向全球发售,让更多的气候关注者了解前沿技术的革新。科研是艰苦的、无趣的、是要耐得住寂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同时科研也是自发的、主动的、充满无限求索激情的。马晓彤觉得,首先是因为有兴趣才愿意花时间,然后动脑筋去钻研。她们的实验室基本上直到晚上十点也都还有人在忙碌,也并不是被谁强迫的,大家也都是自愿的,都是希望能早点做出好的数据、能出点成果,让自己的课题有实质性的进展。马晓彤觉得这都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兴趣,或者是动力才能让她们一直在这个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其次就是课题组里面的学术氛围很好。科研拼的就是一个环境,是一种气氛。在交流与工作中,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感悟都不同,课题组里的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聊聊课题进展,如果有好的思路也会互相指点一下。还有每周一次的例行组会,每个人会都汇报各自的进展和下一步的计划,导师也会适当地提一些意见和建议,避免走弯路。这种纯粹求实的氛围,对她的科研道路影响很大。马晓彤说,其实自己曾经也动摇过,在一开始读博的时候,做实验不是很顺利,没有什么进展,就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读博士、搞科研,最后还是觉得要坚定信念,自己选择的路怎么样也都要走下去,要尽自己最大努力,然后慢慢走,直到获得一些成果。

2276E

科研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博士生的日常也总是繁忙不堪,压力山大。但是马晓彤对协调安排自己的时间、释放压力和缓解情绪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我觉得其实就是忙里偷闲。我喜欢把每天的计划列一遍,完成计划后剩下的就是自己争取下来的时间了,算是给自己一个奖励,可以做点其他的事情,也可以出去散散步或者安安静静地刷头条。完成列的计划,然后背起包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时候,我觉得是我最放松的,这也是一个释放压力的过程。如果有一段时间事情特别多、压力很大的时候,出色地完成一件事情后获得的成就感,其实有的时候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法。”

关于研一时对自己研究生生涯和未来的规划,马晓彤说因为自己是本科保送本校的研究生,大四下学期她就跟着研究生的导师研究的课题做实验了,这样就意味着她需要更早的有自己的目标和确定下来的课题。“我的计划就一直也是摸索着到底要做哪些内容,有什么样的实验思路预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或者是成果。”关于以后,马晓彤希望留在高校做研究:“因为本身还是对科研有兴趣的,而且积累了很多还不错的成果,有许多内容还可以继续去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有意义的事情总是会让人有那种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所以可能会继续一直这样做下去。”

31755

在读研期间,马晓彤说她最大的改变应该是她的内心变得更强大了,因为科研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抗压能力的培养就是在不断失败中获得的。回想起读博期间虽然很不容易,也都靠自己走过来了,所以哪怕日后生活中碰到些不如意,也有自信勇于面对。培养了自信后,事情就会好做很多。其他的收获就是会列计划了,因为有的时候一时间手头的事情真的很杂,有的东西很繁琐,并不能马上就完成。写下来,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会让生活清晰很多。

最后,当问到有没有什么给学弟学妹的建议的时候,马晓彤认真地说道:“我觉得对做科研的人来说,有没有取得真正的进步,有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才是最重要的。在学术领域,所有的言语都要负责、要严谨,还要有批判的态度。即使是一篇小的短文,只要写上自己名字的,都代表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所以做科研,一定是要严谨的。 ”

【供稿单位:校团委    作者:袁悦 孙丰瑶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郑子艺 谢婷婷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