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师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李善杰:一花一世界,一笔一浮生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7日 10:31  点击次数:

在山东大学117周年校庆之际,中心校区举办了一场山大花语国画作品展,山东大学(威海)李善杰教授和山大校友李彦霖以山大三地八校的景象为基础,创作了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工笔画、岩彩画,描绘了百年山大的盎然生机,传达美好祝愿。

                                           

李善杰教授,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主攻工笔花鸟画、岩彩画。《绿天》《春》《翱翔》《武夷山下》等作品参加国家级大展并获奖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多次发表论文,代表作之一玉兰花巨作《报春》现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一个深秋的午后,笔者走入李善杰教授济南的画室。古色古香的陈设为客厅增添了典雅的气息,暖黄色的灯光映照着各具风情的玉兰,花朵之间还有灵动飞翔的鸟儿,它们最美的神态都被李善杰定格在这一张张宣纸上,成为永恒的艺术。里侧的书房窗明几净,萦绕着一股淡淡的墨香,画笔、印章、宣纸等作画用具井然有序地排放在书桌上。

在笔者环顾画室、欣赏这一幅幅精妙的画作之时,李善杰已经热情地沏好了茶。茶香伴随着水汽缓缓升起、飘散,三十多年间艺术创作、教学育人的经历在李善杰的讲述中渐渐变得鲜活起来。

因为热爱,所以勤苦


李善杰1958年生于山东文登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会计,母亲是农民。作为家中最大的儿子,他理所应当地肩负起帮助父母挣钱、照顾弟妹的责任,“冬天的时候,威海的海水特别冷,下水的时候虽然穿着靴子但是脚还是被水刺的疼。没有办法,多冷多疼也要干活,这样才能多帮家里挣点钱。”成长环境虽清贫困苦,却渐渐培养了李善杰淡泊名利、吃苦耐劳的品格,这也为他之后的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那个饭都吃不好的年代,李善杰身边唯一的艺术熏陶就是在校园里。学生时代的李善杰一直是班报校报的主力。原本单调的黑板,经过李善杰用几只粉笔进行加工,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配以工工整整的小字,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一次次在黑板上的绘画,让他慢慢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一颗追求艺术人生的种子在他的心里悄然萌芽并茁壮生长。恢复高考后,李善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莱阳师范学校美术班。此后又凭借个人努力,考入中国顶尖的艺术殿堂——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

在求学岁月里,冬天是一个磨炼心性的好时机。没有暖气,寒冷似乎更加猖獗,刺骨的凉意侵蚀着书桌上的墨水,亦在侵蚀着专心作画的李善杰。而李善杰却对这艰苦的环境不为所动,依旧握着画笔潜心临摹、绘画,往往一笔终了后入水,才发现洗濯颜料的清水早已结冰。他还要常常给自己长着冻疮的的手指哈哈热气,让它们不再僵硬以便创作作品时更加得心应手。

在多年勤苦作画和创作经验积累下,李善杰对于如何画好中国画有着自己的理解:“画好中国画要注重两点,一是临摹,二是写生。”李善杰最擅长的是画玉兰花,玉兰之美,在于神态。为了将玉兰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他需要对玉兰有足够的了解,他常常先研读相关资料、揣摩相关作品,之后则独自一人背着画夹去写生,往往一出家门就是一整天甚至一整月,直到将玉兰开花前的花骨朵、开花时的花瓣形态等细枝末节描画多次,熟悉到像是刻在脑海里了,才肯收工回家。回家之后又是一番悉心创作,配以其他的山水花鸟,让整幅作品更加精巧完美。外行人看来写生是一件又麻烦又枯燥无聊的事情,但李善杰却觉得分外有意义,艺术来源于生活,他可以通过写生更加了解绘画对象,产生好的灵感,创造好的作品。哪怕有一些艰辛之处,他还是笑言,“吃苦是一个艺术家必备的品质”。

李善杰的导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金鸿钧对于李善杰颇为赞赏,“他非常用功,尤其是在传统的绘画技艺上。”因为热爱,所以用功,业精于勤,方成大家。

李善杰对艺术上的热爱和勤苦不仅让他成绩斐然,也在家族中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深深地感染了他的弟弟妹妹们。李善杰的两个弟弟和儿子李彦霖先后跟随他的脚步考入美术院校,毕业后成为教师,亦从教多年,桃李满园。

玉兰堂主的玉兰情结

在威海昆嵛山无染寺前,有一棵静静地生长了三百多年的白玉兰树。花开之时,远观一片皎洁,更可见鸟儿翱翔嬉戏。高山的硬朗、花朵的柔美和鸟儿的灵动结合成自然美丽的画卷。站在玉兰树下,呼吸间感受幽香沁人心脾,耳边伴着小精灵欢快的叫声,春风拂过,宛若天女散花,花瓣轻轻地落在泥土上、草丛中,也落在了李善杰的心里,平静之中激起一阵阵涟漪。

李善杰想起不久之前在广州举办画展时,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人员邀请他作一幅画的事情,他当机立断要把这一美丽的玉兰树作为此次创作的主要对象。绘画期间,他多次背着画夹来树下寻求灵感、进行构思。远处是磅礴大气又若隐若现的昆嵛山,近处洁白纯粹的玉兰在遒劲的树枝上怒放,零星盛开的几朵紫玉兰和连翘花也显得十分俏皮可爱,更有灰喜鹊频频飞舞、流连忘返……经过几个月苦心孤诣创作的《报春》,最终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李善杰“玉兰堂主”的称号更加为人所熟知。

当谈到和玉兰花的缘分,李善杰所要讲述的故事,可不只这一个。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李善杰的绘画对象一开始是十分丰富的,直到有一次举办画展,他注意到观众对于玉兰花的相关画作赞誉有加,他便开始侧重于玉兰花的绘画,加之自己对于玉兰花的喜爱之情和玉兰花雅俗共赏的特性,让他更坚定了将玉兰花当做自己艺术之路上终身研究对象的想法。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众多的绘画种类中选择了国画工笔画,又在纷杂的绘画题材中认定了玉兰花,怀揣着热爱不遗余力地钻研创新,李善杰无疑是幸运且幸福的。李善杰对于艺术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在花鸟画尤其是玉兰花画作的累累硕果,但是李善杰言词之间并不骄傲自满,反而谦虚谨慎,以此为动力,“玉兰花这个课题,我一生研究不完”。

世间万物,皆能成为人情感的延伸,如古人将梅兰竹菊称为“君子”,以其比喻自己崇高品德。玉兰花也因其素雅的外形被人们认定为是报恩、高洁和真挚的象征。李善杰在山东大学(威海)工作的时间里,除了在教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还向学校捐赠画作,表达热爱和祝福。他常常随身带着画夹,走到哪里画到哪里。以画会友是他的生活方式,不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他从不吝啬自己的墨宝。李善杰认为艺术不应该千金难求,为大众服务才能更好地传承。

在和玉兰花的相伴岁月中,玉兰花深深影响着李善杰的人生态度和品德志向,玉兰不仅盛开在他的宣纸上,还盛开在他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执笔育人为第一要务

1978年高考恢复后,中国学子对于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师资力量却比较匮乏。大学期间,李善杰所在的莱阳师范学校美术班有一个毕业之后成为老师的名额,当时班级里共有四十一人,他不是班干部成员,只是一名普通同学,但是最后却拿到了唯一一个成为教师的资格,原因在于李善杰为班级立下了汗马功劳。出人意料的是,让他脱颖而出的并不是在绘画方面的天赋,而是在班级体育建设方面的努力。

年轻时的李善杰瘦弱、内敛,一和女同学说话就脸红,周围的同学都笑称他是“大姑娘”。秋季运动会前夕,老师找到这个“大姑娘”,希望他能代表班级参加运动会的长跑项目,李善杰不好拒绝便答应下来。虽然在赛场上拼尽了全力,但他所在的美术班并没有拿到好的名次,这让李善杰有一点懊恼,但是却激发了他心中的集体荣誉感。在春季运动会来临之前,他积极准备,在自己的小腿绑上沙袋,只有在睡觉的时间才会拿下来;学业繁忙,他就早起一个小时在操场跑步。凭借着日复一日的训练,李善杰改变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健康,也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为班级做出卓越贡献。李善杰的努力同学们看在眼里,也使得深藏在李善杰心中的自尊自信心慢慢萌发,这番成长蜕变也为后来李善杰成为一名教师埋下了伏笔。成为老师看似偶然的一件事情,实则离不开李善杰的努力付出。最终,凭借着出色的专业成绩与广泛的认可,李善杰在毕业之后留在了三尺讲台之上,并决定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工作之后,李善杰一方面要继续钻研绘画技巧、不断充实自己,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执笔用墨、带领他们临摹写生,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家庭和工作上的琐事,如何平衡好时间则对李善杰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李善杰一直坚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我终究不是画院的人,我是一名教师,人要分清第一要务,我首先要把学生教好,才能对得起他们。”

秉承这一想法,李善杰在教师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十多年,付出了自己毕生的青春热血,形成了自己教育学生的方式和风格。他总是告诉学生先,提前去看字帖和相关作品,然后在上课时亲自示范如何用笔用墨,并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对于年轻的学生李善杰从不吝啬赞美,“虽然年轻人的绘画技艺不够成熟,人生积淀不够充足,但是年轻人的画作吸收西方的绘画元素较多,色彩十分亮丽,具有年轻人的生活气息,这正是中国画发展所需要的”。与此同时,他对一些学生学习工笔画时的不良风气感到十分愤慨,“现在社会有一股浮躁的风气,学习工笔画热衷于以后如何用它来赚钱,而对钻研探索兴致缺缺,这样不利于出现经典作品!”为了让学生们在中国绘画领域习得真才实学,他总是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将中国画的沉静特性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会贯通,个中智慧悉数传达给学生们,希望他们在实现个人理想目标的同时,能为国画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能让艺术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从2005年调任至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到今年,李善杰教授已陪伴山大走过了十几载岁月,时间见证着他每一节生动的课堂、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每一张绽放在宣纸上的画作、每一次获奖捧杯的喜悦。转眼间,他已到了退休的年纪。谈到要离开付出半生的事业,李善杰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他的学生,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耽误学生的课程,经过努力协商,将教授的课程全部安排在了退休之前,力求不留遗憾,为自己的教师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面临法定退休之际,为继续做好教学督导,李善杰与艺术的不解之缘在向更深层次延伸。自青年、中年逐步进入老年,李善杰的创作生涯与玉兰花相伴,造就了他和玉兰花的工笔画世界。三十多年来,他用一支画笔绘出人生、培育桃李,是他一生中最开心、最彰显人生意义的事情。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宋烨 刀彦月    摄影:刀彦月 资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刘梦冬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