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师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蒋晓芸:传递热爱,让数学离你更近一点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31日 21:03  点击次数:

纯粹、优美、清晰,人们常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数学。与此同时,对许多学习数学公共课的大学生而言,要学好数学也绝非易事。不过在山东大学数学学院蒋晓芸教授的眼中,让学生学好数学并非是难以跨越的鸿沟。执教三十余年,蒋晓芸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为学生搭建了一座通往高数奥秘的无形桥梁。2018年,由她担任主要负责人的项目《依托学科优势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公共课课程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评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采访中,蒋晓芸与我们交流了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项目获奖背后的故事。她热情爽朗的声音,让办公室更显温暖,春意盎然。

蒋晓芸,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非牛顿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研究项目;主持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谦逊沉稳,因材施教的课程设计者

面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荣誉,蒋晓芸告诉记者:“这个奖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属于整个团队的。”她给我们看桌上文件的标红处,上面写着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名字:“成果主要完成人:蒋晓芸、吴臻、秦静、张天德、刘保东、胡发胜、黄宗媛、王红英、王伟、黄淑祥。”

谈到团队的创建,蒋晓芸的记忆回到了2003年前后。曾担任数学学院院长的刘建亚教授和教学副院长的吴臻教授在数学学院履职时建立了大学数学这个团队。十余年来,团队成员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我们能有今天的成果,离不开过往的积淀和既有的基础。”蒋晓芸说。

对于数学公共课的教学,蒋晓芸有着自己的一番心得。数学类公共课是非数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其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双一流”建设的成败。“数学虽然很难,但它是一门基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和思维方法,这是很关键的。”在蒋晓芸看来,其实拥有数学素养远比解出难题更重要。

教学30多年来,她把上课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在不断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提出了“以生为本-快乐学习-智慧育人”的教学思想体系,践行了“问题驱动-教师授课-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她尝试将数学知识与学科专业问题结合起来,激发不同学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共鸣,使得数学思想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同时,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参加到教学活动中,营造了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高等数学这样在学生眼里本来相对枯燥的课,成了课上气氛活跃、课后让人意犹未尽的一门精品课。课程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成果受到师生和同行专家的广泛好评。


“蒋老师教学质量很高,课堂活跃,能带动同学积极性,是最喜欢的老师。”“蒋老师给了同学很大的自主性,上课真的超级好!讲得特别简单易懂!还会告诉我们好多解题的技巧,还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其他科的学习!超赞!”这些是学生在教学评估平台上对蒋晓芸的评价。蒋晓芸对数学公共课倾注的心血与热情,获得学生们的“点赞”无数。

蒋晓芸将自己在高数教学领域的探索融入到所主持的教学成果《依托学科优势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公共课课程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不可缺少,但创新能力来源于基础。”蒋晓芸始终强调基础和素养的重要作用。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是蒋晓芸这一路的坚定信念。

立足实际,与时俱进的教改先行者

2013年,慕课漂洋过海传入中国,当时已执教近三十年的蒋晓芸与团队成员也产生了打造中国数学慕课的想法。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能够帮助大学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地提供教育资源,让学习者得到更多更优质的学习资源。慕课上线后在学校本科生院的支持下,团队的部分老师在所教的高等数学课程中以慕课为载体,进行SPOC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尝试,践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高等数学慕课在山东大学2014-2017级非数学类各专业学生中,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被广泛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回忆起建设慕课的那段时间,十月末的济南已进入了深秋,气温骤降,空气又干又冷。“那时还没来暖气,教室里很凉,我们穿着薄衣服录慕课,一录就是半天。我后来不小心着了凉,还发着烧,但还是坚持把慕课集中录完了。”蒋晓芸笑着说,“开始做慕课的时候没想过获得这些荣誉,我们坚持做下去的动力就是想尽心做好这份工作,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此后,为了录制全程教学录像,蒋晓芸和团队成员牺牲了无数夜晚与假期,挑灯夜战准备课件,挤出时间录制了系列精品课程。

凭着这份坚持和责任感,2014年,蒋晓芸所在团队率先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了数学类慕课。作为《高等数学》慕课的负责人,蒋晓芸始终坚持亲自在线答疑,耐心解答全国学习者的问题,全国各地有40余万人学习了她主持的慕课,有10余所高校选用她主持的慕课在校内进行教学改革。她主持的《高等数学》受到全国大学生的追捧,连续两年(2016年、2017年)入选爱课程网最热课程Top20,蒋晓芸被授予中国大学慕课“年度杰出贡献奖”,所主持的慕课2017年获得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

“我感谢山东大学的培养和给予的机遇,感谢领导给我的信任,感谢同事给我的支持。”蒋晓芸谈起获得的荣誉,最想表达的便是这份感恩。

“之前在爱课程网的留言区看到一个在新疆上学的学生写下对我们制作慕课的感谢,我觉得特别高兴。”蒋晓芸向我们讲述这件事时,眼神熠熠,言语中透露着由衷的欣慰,“通过慕课这样的形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让偏远地区教育资源欠发达的学生在千里之外享受了更优质的教育,是一件特别好的事儿。”在线开放课程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它不仅作用于山东大学一校三地的协同教学,更在全球互联网范围内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学习资源。另外,蒋晓芸还了解到,他们所制作的慕课不仅为学生所受益,许多年轻教师也会跟随慕课学习,并将慕课中精华的部分融入到自己的实体课堂中。

“慕课有优势也有劣势。比如学生在坐车的时候就可以学习慕课,听不懂的地方能随时暂停,还能退回去重新再听,慕课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学习空间。但也有些学生自觉度不够,而且屏幕前后的距离感会影响教学效果。”蒋晓芸如实说道。虽然为慕课建设倾注了不少心血,但蒋晓芸一直强调实体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认为数学类慕课不应该完全替代实体课堂,这两者应是互相补充、并行不悖的。”实体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眼神交流,教师的肢体动作都是蒋晓芸很看重的细节。在平日里,蒋晓芸上课时不会完全依赖制作完成的课件,有些时候更愿意利用板书来现场教学。在蒋晓芸的眼中,在课堂上的教师声音的抑扬顿挫,眼神表情的喜怒哀乐,肢体语言的得体大方等都是增强课堂感染力的必备法宝。

全力以赴,心怀温度的科研工作者

蒋晓芸出生于教育世家,她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自山东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直接留校任教。“一边教学,我一边体会到大学教师背后科研能力的重要。”教学对她来说是快乐,科研于她而言是梦想;不论哪一样,蒋晓芸总是全力以赴。

为了提升科研水平,蒋晓芸在毕业6年后再次踏上求学之路。攻读完在职硕士研究生,她又师从国际上最早从事分数阶微积分研究的学者徐明瑜,攻读在职博士。虽然进入分数阶微积分领域完全是“半路出家”,但在导师徐明瑜的引领下,她的学术兴趣愈发浓厚,踏入了这个新兴学科的研究领域。她的导师曾用12个字评价她:基础强、思路清、悟性高、肯吃苦。在他看来,蒋晓芸是一位有着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的科研工作者。为了拓展国际视野,蒋晓芸又于2012年和2014年先后到香港大学和美国罗格斯大学访学。

做科研,蒋晓芸始终紧盯本学科发展最前沿。在十几年的默默耕耘之后,蒋晓芸所带领的团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团队率先将Levenberg-Marquardt (LM)算法、共轭梯度方法及贝叶斯方法引入到分数阶模型,对分数阶导数进行了参数识别,解决了分数阶阶数反演问题,该项研究成果是国际上最早对分数阶导数阶数进行参数识别的工作之一。近年来蒋晓芸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SCI他引400余次,有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成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郭柏灵,美国国际著名数值分析专家R.P.Agarwa等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的正面引用与评价。2016年,她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的项目“反常输运过程中的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及应用研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面对取得的科研成绩,蒋晓芸并没有就此止步。执教三十余年来,蒋晓芸思考的更多是如何把自己的知识转化到教学当中去。于是,她不顾繁重的科研任务,总是愿意拿出大把时间投入到基础教学之中。 “这三十年来,会不会对日复一日的教师工作感到厌倦?”面对这个问题,蒋晓芸再次笑道:“每天见到学生们,觉得自己好像也变得年轻、快乐起来了。怎么会厌倦呢?”一提到上课,蒋晓芸尤其神采奕奕。不难看出,她打从心底里喜欢教师这份职业。

从助教到教授、博导、国家级教学名师,蒋晓芸时刻牢记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进到教室,面对学生们的目光,我更加觉得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除本科生教学外,蒋晓芸还培养了3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有7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名博士生获得校长奖学金,博士生续焕英发表在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上的文章,获第九届流体力学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蒋晓芸的博士研究生张惠是2018年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获得者,她一直觉得自己能师从蒋老师“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在她眼中,蒋老师对学生十分关心,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妈妈一样。学术上,从学生选题、确定研究方向、到撰写论文,蒋晓芸都一直耐心地指导,并且时刻关注学生们的进展,及时为学生们答疑解惑;生活上,她经常找学生谈心,帮助解决生活上的烦恼,为学生们未来的工作就业提供最真诚的帮助。

蒋晓芸的赤诚之心不仅体现在工作中,生活上的她也充满了温度。“我虽然没什么特别的爱好,但平时喜欢做做饭,养养花,出去散散步。”蒋晓芸笑称。透过这些平淡却充满情趣的小事,可以看到蒋晓芸的生活中满溢着的阳光和正能量。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脸上总挂着笑容,那笑眼能让人感到直达心底的暖意。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蒋晓芸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的荣誉。她在获奖感言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作为一名女教师,我感到很自豪,因为在山东大学这块沃土上,我们与男同胞一起并肩耕耘,挥洒汗水,拥有同样的平台,尽情施展着才华,为山东大学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许你还是一位母亲,一位女儿,一位妻子,但首先我们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把甜美的爱送给家人的同时,更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教育。我们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和特有的身份履行这个职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不忘初心三十载,我以我心铸师德。”蒋晓芸把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用春风化雨的热情,引领学生,还与他们谈历史、谈未来,谈人生、谈理想。蒋晓芸立志将自己的青春与热爱,融入到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把教师职业作为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这是我的追求。”蒋晓芸真诚地告诉我们。在她看来,再多的成绩都已成为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就从脚下的路开始。

相关阅读: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需求,构建基础-能力-兴趣-素养融合的数学公共课教学模式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李皖宁    摄影:谢婷婷 资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何元航 谢婷婷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