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的兴隆山校区,欣园食堂飘着早餐的香气,吃完在山东大学的第一餐后,张文博便背着摄影设备走向迎新现场——这一天,他有两个身份:既是前来报到的土建与水利学院新生,也是主动申请为学院拍摄迎新素材的“摄影师”。

张文博,土建与水利学院2025级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新生,手握中国民航局颁发的CAAC无人机机长证(四类超视距),是大疆RoboMaster校园大使,曾在省市级科创比赛中屡获佳绩,还能从零开始设计制作键盘、会运用3D建模与编程技术……这位带着“多重技能”走进山大的少年,早已定下目标:要在专业学习与兴趣热爱的碰撞中,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度”一情:三见山大,终成“山大人”
对张文博而言,与山东大学的缘分并非偶然,而是一场跨越时光的“三度奔赴”。第一次“遇见”山大,是通过表叔的故事——张文博的表叔高考考入山大光电信息专业,又凭借刻苦努力拿下本校研究生推免资格,如今在软件园校区读研。他讲述的“每天泡图书馆、和同学讨论学术到深夜”的日常,让张文博对山大的学风有了最初的向往。第二次“亲近”山大,是高中时参加的山大夏令营,彼时他穿梭在校园里,埋下了热爱山大的种子。第三次“扎根”山大,是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感到既惊喜又踏实,终于能到这所心心念念的学校了。

(张文博高中来到山大研学时拍摄)
真正踏入兴隆山校区后,张文博用“温度、态度、广度”三个词,为这份向往写下了更生动的注脚。谈及“温度”,他总能想起报到当天的细节:门口的保安叔叔和阿姨微笑着欢迎他们一家人;食堂阿姨耐心指引他存放餐盘的位置,校勤叔叔看到他想扫共享单车逛校园,主动上前细致指路,“这些小事让我觉得特别暖,就像回到家一样”。
而“态度”则藏在校园的每一处角落——清晨匆匆走向教学楼的学长学姐、迎新现场主动帮忙解答问题的志愿者,还有表叔口中“对学术较真到极致”的同窗,都让他真切感受到“好学向学”的氛围。
至于“广度”,工训中心里的“黑科技”给了他最直观的冲击:无人机与水下机器人结合、机器狗搭配3D打印……“作为综合性大学,山大能让不同专业的知识碰撞出火花,这正是我期待的成长环境”,张文博发自内心感慨着山大的专业广度、知识广度和学科交融能力。

(张文博使用无人机对迎新现场进行航拍)
零“炸”零失:从废品站少年到无人机大师
“我最早的‘实验室’,其实是家附近的废品回收站。”谈及与无人机的缘分,张文博的话带着几分童趣。小时候的他总爱往废品站跑,在别人眼中的“破烂”里翻找零件,尝试组装小物件——正是这份对“捣鼓东西”的热爱,让他从初中就开始自学3D打印、电路机械的相关知识,并一直沉浸其中。

(张文博担任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服务志愿者)
从高中负责学校运动会、远足活动的摄影与航拍,运营校园账号“lacczm”记录风光,到成为大疆RoboMaster校园大使、在夏令营中以机械岗身份带领团队拿下“优秀团队”,再到今年暑假考取中国民航局颁发的CAAC无人机机长执照(四类超视距),张文博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备考机长证时,他每天沉浸式学习多旋翼、固定翼无人机的理论知识,反复练习姿态模式下的定向自旋、八字飞行,在地面站绘制考试中精准规划航线,更在应急返航考核中冷静应对“真机故障”,最终顺利通关。
“至今保持零炸机记录。”这是张文博的小骄傲,背后是他对安全的敬畏:飞行前必升到高空扫视环境,划分高风险区域;从不做无把握的过激动作;严格遵守空域申请规定,“无人机不是玩具,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安全负责”。而这份严谨,也让他在迎新现场收获了特别的经历——在辅导员的积极引荐下,他和学长学姐一起,向新生和家长们展示学院特色无人机,“看着学长学姐编写的程序让无人机实现自主遥控、一键翻跟头,我更觉得这门技术有无限可能”。
对张文博来说,无人机不仅是拍摄工具,更是探索世界的窗口。“从高空俯视山河,能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能看到人类建造的高楼与桥梁,那种震撼感让我更爱这个世界。”如今,他还会在网上分享自学制作键盘的过程,用镜头记录跑山时遇到的风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让我永远保持好奇”。
十“全”十美:“我想做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填报志愿时,张文博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兴趣特长能否在选择的专业中有所发挥,最终他选择了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这一专业恰好契合他“用技术服务基建”的理想。张文博从小就敬仰并羡慕基建者们,而在进行摄影航拍看到镜头里的景色时,他又常常会感慨于人类与自然的力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的创新建设,在科研者们的努力下,实现了有机融合,令人叹为观止。他喜欢航拍时捕捉的海洋与建筑交融的画面,更对填海造陆、环海高速等工程充满向往,海洋工程师们改造大海、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让他心驰神往。

(张文博摄影作品)
平衡兴趣与学业,对张文博来说早已不是难题。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担任班长的他,深谙“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总能在保障学习的前提下,挤出时间发展兴趣。“父母虽然不懂这些技术,但一直支持我买设备、报培训。”家人的理解是他的后盾,而山大的“广度”则给了他更多可能——他期待在这里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加科创比赛,一起探索专业与兴趣的融合点。
“坚守初心,方能走得更远”,这是张文博的座右铭。面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他早已定下方向:深入学习土建、机械、控制等领域的知识,不断夯实专业基础,用无人机技术为学业赋能,在科研与实践中打磨自己,“成为‘专业+兴趣’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基建出份力”。
刚健笃实,辉光日新,这位想成为全能人才的“无人机大师”,正以“新山大人”的身份,在兴趣与理想的赛道上,坚定地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