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旧) > 医者 > 正文

李玉:尽管危险,但我必须在这里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18日 14:21 点击次数:

编者按: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派出4批近300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投入抗疫前线。在前线的几十个日夜里,医疗队员们“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真心传递真情,以使命救治生命,用关爱诠释大爱。防护服是他们英雄的战甲,“口罩脸”是他们天使的容颜;“方言卡”见证他们与患者的信任,“谢谢你”传递患者对他们的真情。他们经历了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从紧急启用到病例清零的难忘时刻,他们在武汉重症病房以日夜坚守诠释无悔担当,他们用医者仁心守卫疫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近期,山东大学新闻网专访了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第二医院院长王传新,并连线部分援湖北医疗队员,了解山大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的点滴故事,推出“致敬逆行者”系列人物专访,以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仁心大爱、奉献品德,号召全体师生医务员工向他们学习,凝聚起全校赢得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双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李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2020年3月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曾先后参加过抗击SARS、汶川地震救援,在处置公共卫生事件中有着丰富经验。2月7日,李玉带领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出征,负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两个重症病房,至今仍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有令必应,不破疫情誓不还

李玉作为齐鲁医院应急大队内科队的队长,遇到SARS、汶川地震等涉及肺部问题的应急需要时,总是有令必应,冲在前线。面对这次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李玉同样没有犹豫。

2月6日,一接到援助湖北前往武汉的通知,正在山东省卫健委为新冠肺炎病人会诊的李玉立刻着手准备,从医院仓库中拉出随时待命的应急箱子,里面配备着贴身衣物、洗漱用品、医疗用品等应急物资。其他队员无论是报过名还是没报过名的,只要接到援鄂通知的电话,没有一个人拒绝,全部放下所有工作,做好去往武汉的准备。当晚,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131人的整建制医疗队就组建完毕。这131名医护人员,均是齐鲁医院各科室骨干力量。据统计,在医疗队30名医师中,副高级以上专家17人,科室主任、副主任5名;在100名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以上29人。

2月7日下午,在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举行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出征仪式。山东省委书记、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处置工作小组组长刘家义在出征仪式上讲话,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为医疗队授旗,李玉代表医疗队发言宣誓,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医疗队员们的士气和信心,体会到此次援鄂抗击疫情的重大意义。李玉说:“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代表齐鲁医院、代表山东省来到疫区的,我们既要治好病,还要保护好自己;既要获得抗击疫情的胜利,还要给山东争光,不能给齐鲁丢脸。”医疗队的每个人都怀揣着这份使命感,奔赴武汉前线。

131人的医疗队可能需要在疫情中心武汉工作两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第一要素就是如何保证这些队员的身体健康,不被感染;第二还要稳定大家的情绪。我们不允许在救治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被任命为医疗队队长,李玉接到这一任务时心里还有点波动和担心,“但我相信我的同事们,相信齐鲁医院,很快就放下心了。”医疗队配备的医护人员都是医院的精兵强将,业务能力很强,同时齐鲁医院在背后给予了强大支持,帮大家解决一切顾虑。

作为队长,李玉给自己的任务定位是“带头”和“断后”。“带头”是指通过阅读新冠肺炎的各种指南和文件,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制定出基本治疗方案的大致方向。李玉每天上午会到两个重症病区查房,定下大方案里的工作事务,例如什么时候需要插管、什么时候可以拔管,明确抗病毒药物在什么时间用,激素大概用几天,抗菌药物需要用什么,如何给病人补充蛋白及免疫药物等等。“断后”则是指确保病例的准确无误。每天下午,李玉会在电脑上仔细检查每一份病例,查看病人化验、CT检查是否及时、病例历书写是否合乎规范等等,“这是我对自己病人的原则”。

另外,李玉特别注意强调的就是医疗队员们的个人防护。除了每天在开会时反复强调,还专门安排了“感染控制员”,进行24小时轮班。只要是进病区的人,都要在“感染控制员”的看管下穿好防护装备才能进入,“感染控制员”还会随时检查病区中的人口罩、帽子、防护服是否穿戴合适,确保病毒防护不留一个死角。

李玉在出征仪式中代表医疗队宣誓

山川相逢,原是他乡遇故知

“东齐鲁、西华西”早就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联合办医”,为中国医学发展播下了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火种。这种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让他们身怀同一份家国使命,时隔83年重逢在武汉天河机场,奔赴新的战场。

齐鲁与华西在这场抗疫中的交集并不只有这次在机场的匆匆相会。李玉对记者讲述,来到武汉以后,不仅两家医院的医疗队在同一个病号楼工作,在救治病人时,来自不同医疗队的队长、呼吸科主任还经常在专门建立的微信群里交流业务、讨论病情。

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所接手的病区中,有一位病情最重的患者,上了呼吸机后效果仍不理想,于是他们请到了华西医院医疗队重症医学科的康焰教授来到病房参加病情讨论。双方对病人病情进行了交流,对呼吸机参数进行了适当调整,十天左右的时间,病人的情况明显好转,并且已能够拔掉气管插管,这证明调整后的治疗方法是比较成功的。李玉告诉记者,每一个医疗队对病情的认识大体相同,但细节上仍会有所不同,比如如何使用抗病毒药物,细致到某种药物到底配多少盐水,双方的认识和理解会有些许差别:“双方碰撞一下,有利于挑选出最适合病人的救治方法。”

除了华西医院之外,齐鲁医院与其他医院医疗队之间的合作救治案例也有很多。“合作是时常有的,因为不同的团队会带来不同的技术。”李玉说,他带领的医疗队收治过一个61岁的病人,病人刚来时觉得自己病情不严重,但检测后医生发现病情并不简单,马上安排病人做了CT。仅仅两天之后,病情就发展到危重症程度。这位病人的炎症指标特别高,达到了“炎症风暴”的程度,医生在查房时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刻于当天早上8点30左右联系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李兰娟院士,请他们来到病区进行讨论,最后认为人工肝对这位病人可能是有利的。果然,这个病人经过药物加肝治疗了四、五次以后,病情就稳定了下来。

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邀请,李玉与与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一同做客央视新闻频道《战疫情特别报道》。节目中,李玉重点介绍了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的团队构成、前期准备、收治病人、与兄弟医院协同配合情况及救治过程中总结出的“齐鲁经验”和特色做法等。他谈到,各支医疗队对同样的诊疗共识或许有不同的解读思路,共同合作将最大化地整合医疗资源,加强交叉会诊,联手寻找最优的治疗方案,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心心相印,众志成城抵万难

医疗队员们来到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医院,面对的敌人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传染病种,身边的每个人都是全副武装的。但尽管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大家仍加班加点地工作,很快就进入了状态。“齐鲁医院的医护人员素质真的非常高,整个团队始终干劲十足,自信满满,没有人会抱怨什么。”李玉告诉记者,有位队员的脚趾受了伤,马上有人提出愿意替班,让他不要上班或者上班的时候不要进病区,怕他感染,尽量让他不要洗澡。这一个多月以来,团队内到处展现着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

刚来到武汉时,医疗队生活和医疗的许多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比如在生活上,一开始队员们的一日三餐只有酒店提供的盒饭,可是同样类型的饭菜连续吃了一个月之后,难免会觉得不适应。如今伙食得到不断改善,酒店也推出了面条、水饺这一些符合山东人口味的面食,渐渐解决了医疗队在饮食上的问题。在医疗上,一开始病区没有呼吸机,看着几位病人病重却没办法给他们上呼吸机,那时候的情况确实很棘手。好在三四天后,病区就分来了两台呼吸机,现在医疗器械已经基本到位了。

同样,医疗队员们也在无时无刻不关心着病人们生活上的困难。在饮食上,通常病人们吃的都是由医院食堂统一制作的盒饭,但很多上了年纪的高龄患者咬不动这些统一的饭菜,于是医疗队根据菜谱进行调整。护士们用从山东带来的餐护用破壁机专门为这些老人们制作米糊、菜糊、肉糊,再根据每个人的口味适当调整菜类和肉类的比例。李玉笑称:“我们的护士长说自己都快成厨师了。工作之外,每天还为老人们做三顿饭。”

在加强病区管理方面,医疗队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即由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查房。“三级查房”原本是在齐鲁医院日常执行的工作制度,如今针对武汉的病情及特殊情况,医疗队不断对“三级查房”制度进行改进——每次进病区的医生数量缩减为两到三位,剩下的医生通过电脑查看病例,通过视频问诊病人;将查房频率由一周一到两次调整为一天一次等。通过执行更为严谨的病区管理制度,医疗队在病人治愈率、住院天数、医疗队员的感染率、死亡率等各项指标方面都做得很好。

另外,新型冠状肺炎病人的焦虑情绪普遍比较严重,这种现象比一般病人要明显得多。李玉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这种病很容易传染给一家人,武汉的许多病人都有因新冠肺炎而去世的家人,这些病人不仅在患病时焦虑、恐惧,甚至在被治愈后依然恐惧,不愿出院,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家面对其他家人。医疗队员们除了救治病人身上的病痛,还会尽力陪护着病人治疗心中的伤痛,劝慰开解他们,陪伴他们尽快走出病魔的阴影。

医疗队员们之所以能够这样无后顾之忧地奋战在武汉一线,是因为齐鲁医院在背后给予了坚实的支持。一位队员的母亲在援鄂期间病重,齐鲁医院的领导得知以后,立即派车把他的母亲接到齐鲁医院住院,配了特护,解决了这位队员的后顾之忧。在山东的其他同事们不仅时常为一线的医疗队员们发来问候信息和电话,还自费为他们寄来了口罩、防护用品等医护物资;怕他们吃不惯武汉的米饭,还为同事们寄来了喜饼、牛肉干等零食。

左二为工作中的李玉

坚守职责,为国为民谋安康

抗疫至今,始终支持李玉奋战一线、坚守职责的信念有两个。第一,“所有医护人员都明白,出现了疫情,国家需要你,你就必须战斗,必须往前冲。”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疫情,作为医生,李玉看得很清楚:这个疫情克服不了,谁也跑不了,会影响到全国所有人。所以,即使看到有那么多同行殉职的消息,即使李玉自己也觉得很危险,但是从国家利益来说,他必须坚守职责战“疫”。第二,从个人来说,李玉认为自己是代表齐鲁医院,代表山东来到武汉的。“我反复对队员们说,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努力努力再努力、仔细仔细再仔细。如果我们在医疗方面有一分的处置不当,就会让别人觉得是齐鲁医院有十分的欠缺。”李玉说。他所做的,既为了国家利益抗击疫情,又希望能为齐鲁争光。

“中国的医务人员真的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谈及参与这次抗疫的体会,李玉感慨。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感染风险不只是在病区里,在地铁上、在马路上、在任何地方都可能碰到病人。“作为医生,我认为医生有拒绝的权利,但中国医生没有一个人会拒绝救治新冠肺炎病人。他们知道危险吗?肯定都知道。虽然害怕,但还是都来了。”同时,不光是医务人员,比如酒店的服务人员、民警、公交车司机等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参与全民防疫。“整个国家都被调动起来了,全国人民都在全力支持医护人员的科学防控和救治。这是我这段时间里感触最深的体会。”

面对已经到来的复工大潮,李玉表达了自己的担心。他建议如果不是必须情况,学校应尽量延期一段时间开学;如果涉及到比较重要的工种,复工时必须按照要求测体温、戴口罩;如果身处于人群密集处务必要戴好口罩。李玉提到,需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不建议康复出院的病人即刻加入复工的队伍。康复出院的病人,即便是在隔离了14天以后,还是建议在家休息一段时间。“我们也正在思考如何制定更严格的出院标准,尽量避免出院再“复阳”,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从李玉接手援鄂医疗队的工作,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的武汉病区是床等人,而不再是人等床。这段时间以来,全国的病人数也在越来越少,医护人员对病情越来越熟悉,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得当。李玉相信,中国的疫情一定会被控制住的。

在武汉的这段时间里,医疗队里没有一个人抱怨工作的辛苦和忙碌,李玉说:“大家只是开玩笑地聊聊什么时候回去,我们就说会是樱花盛开的时候吧。”


【供稿单位:宣传部 齐鲁医院    作者:李皖宁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