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旧) > 志愿者 > 正文

刘胤岐:一年支教行,一生公益情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5日 08:14 点击次数:

1998年,团中央开始组建研究生支教团,作为首批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志愿服务团队,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1999年起已连续19年派遣志愿者奔赴山西、青海、新疆开展支教工作,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扶贫服务。2017年9月,山东大学招募组建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活动,山大视点网站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代表刘胤岐,听他畅谈了对自己志愿者青春岁月的感悟。

刘胤岐,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1级预防医学5年制专业本科生,曾任学院学生会主席,本科毕业后作为山东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支教一年,任新疆队队长。现为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2017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任共青团山东大学委员会西部计划项目办公室主任(兼职)。

这一年不长的时间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刘胤岐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新疆服务一年。

2016年7月23日,山东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在新疆乌鲁木齐报到。

2016年9月1日,山东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借助“中国青年志愿者”微博账号直播了一次持续了6小时的特别活动——《开学第一课》,刘胤岐担任主持人之一,介绍了他所服务的学校——新疆伊宁县第四中学。

2017年4月,刘胤岐以团中央西部计划联合宣讲团新疆分团三队宣讲员的身份,前往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吉林和黑龙江的部分高校开展2017—2018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宣讲工作,期间发表了演说《每个人都是超级英雄——志愿路上,总被温柔相待》。

2017年5月3日、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栏目,聚焦青年志愿服务,报道了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青春故事。在东方时空的节目中,刘胤岐所在的新疆队高喊着口号“寓学无止境于教学相长,宏浩然正气服务新疆”,出现在了镜头里。

2017年7月5日,一年服务期结束,刘胤岐在QQ空间里这样与学生告别:“要走了,走之前看到你们的成绩进步,老师特别开心,好好努力,多联系,珍重!”

“支教一年再读研”——对于刘胤岐,这一年不长的时间不仅成为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重要过渡,更重要的是,从本科最后一年的受培训者,到新疆一年的支教老师,再到如今的参与管理者,研究生支教团带给了刘胤岐太多太多。

一个远方,一片深情

2015年9月,在公卫学院辅导员的介绍下,刘胤岐得知山东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正在招募新成员,随即主动了解了相关情况。“当时想磨练性格,锻炼一下能力。”这一简单想法背后,其实是刘胤岐一直都有的“做更好公益”的追求。

早在大一,刘胤岐就加入了学校“赛扶”团队,与队友做了一个关注失独家庭的公益项目,并因此得到了赴台湾交流的机会。在台湾,一位做全职公益的老师寄语他们,要“做更好的公益”。这句话仿佛一颗种子深埋在刘胤岐的心里,并在本科最后一年成功萌芽,推动着他选择了奔赴离家四千多公里的新疆,选择了支教一年。

赴服务地支教前,支教团成员要接受在校培训一年,涉及教学技能、生活技巧、党建思政、传统文化、心理疏导、急救技能等各方面知识。担任新疆队队长的刘胤岐,除了协调团队内部事宜,做好团队培训,还需要与服务地学校、服务地县团委、各高校支教团等多方联系沟通,任务之繁忙不言而喻。尤其是2015年11月到2016年5月,刘胤岐在青岛进行专业实习,人不在济南,却要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进行。对此他说:“队长就要多承担一些,关键还是团队要拧成一股绳。”

山东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共23人,12人服务于山西灵丘县(上寨中学、平型关中学、下关中学),11人服务于新疆伊宁县(伊宁县二中、四中、二小),刘胤岐则为伊宁县第四中学4个支教老师之一。

“多吃点,吃饱了就不想家了。”这是刘胤岐刚到伊宁县时周围同事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想着我家在沿海地区,老师们家里如果有小黄鱼,或者朋友带来的海产品,都会专门给我送一些。”质朴的当地老师和家长总能将陌生感化为亲切,温暖也成了新疆故事的主旋律。

2016年12月,一名任课老师请产假,刘胤岐把她带的三个班接手过来,最多的时候一个人同时带七个班的地理课,其中的忙碌可以想象。“有一次放学后多忙了一会儿,去食堂的时候就剩下了一碗汤饭,我想着把那碗汤饭吃完凑合凑合就行了,坐下刚吃了一会儿,眼前突然端上来一碗冒着热气的牛肉……”刘胤岐笑着回忆起自己的那次特殊经历,还清楚记得食堂工作人员说的话:“小伙子只吃一碗汤饭怎么行,来,把这牛肉吃了,慢点吃,我们等你。”那是新疆的冬天,刘胤岐说那碗牛肉是自己吃过的最香的牛肉。

教学中,刘胤岐第一学期担任初一四个班级地理教师,第二学期担任三个班级地理教师,一个班上大约50多个同学。在他的地理课上,除了教授基本知识外,还会给孩子们拓展相关的故事。比如讲到南北美洲,他会同时讲授一些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以此丰富他们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受限于当地的教学资源,刘胤岐和队员们一直担心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过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很是欣慰,刘胤岐个人也参加了伊宁县四中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并收获了二等奖。

山长水阔,山岩说给你听

山大研究生支教团习惯称自己为“山岩”,既是“山研”的谐音,又寓意险峻的高山,蕴含着支教团成员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决心。为了更好地在当地开展志愿扶贫服务,公益项目成了刘胤岐和队友们教学之外的第二件大事。

“有次上课,我展示了山东大学的图片,孩子们很好奇,跟我说学校很漂亮,他们以后也要考上这么美的大学。”看着孩子们新奇的眼神,有一个念头在刘胤岐脑海中萌发——通过互相写信的方式,在山大和新疆伊宁县第四中学的学生之间建立联系,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心情。他们还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信疆游——一张明信片的奇幻漂流”。

像这样的公益项目,刘胤岐带着队友们还做了很多。比如通过“新书”募集传递知识火种的“薪书计划”、送教下乡支援基层教育的“乡望”行动,为外来务工子女进行周六周日作业辅导的“红领巾爱心辅导班”,丰富福利院孩子业余生活且进行作业辅导的“儿童福利院”辅导陪伴行动……每一次行动背后,都是细致精心的策划,看着孩子们开心,看着项目收到成效,这就是队员们最大的幸福了。

与此同时,刘胤岐他们积极与各高校开展交流,如与兰州大学等共同开设了“七校联合兴趣课堂”,互相学习借鉴,也将山大的特色活动介绍给不同的学校。此外,他们还参与寄语“第三届志愿服务交流会”视频录制,开展高校研支团庆“元旦”、庆“六一”活动,得到了全国项目办的宣传报道。

二十载风雨,二十载延续

“因爱之名,以心践行”,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曾被誉为“大山深处的爱心接力”,一年支教结束后,刘胤岐带着感动和成长回到山大,兼职任山东大学西部计划项目办公室主任,也由此开启了他与研究生支教团的再次结缘。这一年,第19届研支团在岗服务,第20届研支团在校培训。他说自己的角色就是“传帮带”——传承支教故事,传递支教经验。

新的角色有新的挑战,传承的同时也需回顾、改进和创新。刘胤岐需要负责的不只是新疆队的事情,更是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这个整体的工作。除了统筹日常工作、开展系列培训外,刘胤岐正与第20届成员开展“回顾20年”系列工作,整理和回望从1999年到2017年的珍贵材料、点滴故事。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网站上的个人介绍里,刘胤岐的志愿心语简简单单就四个字——“凡事用心”。用心,用心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用心对待服务地的每个孩子、每节课,用心在山大带好新一届成员。

他说:“志愿服务其实就在于做好点滴的小事,没有什么伟大、了不起,有的只是平平凡凡的生活,真真切切的感情,点点滴滴的成长。”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服务西部,把青春热血洒在新疆、洒在山大。“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对刘胤岐来说,一年的时间根本不够,他与支教、与公益之间,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王佳丽 曾依人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