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8日-14日,文理工医多学科30余名山大师生分成7个工作组奔赴云南省各州市开展“万里边疆,强国有我”社会实践育人工程云南专项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由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承办,校团委、组织部、服务山东办公室指导,师生团队围绕产业振兴、科技赋能、医疗援助、教育帮扶、文化传承等领域,深入开展调研实践、项目对接与技术攻关,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山大智慧和山大方案。

多方联合聚智赋能推动创新发展。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院长王明星带队赴普洱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和座谈,为校地精准对接搭建实践桥梁;与普洱学院围绕农林人才培养、教师学历提升等达成合作意向,提出科研平台支持等方案,助力边疆农林产业升级;与普洱市多部门座谈,明确定向培养人才、共建平台及文化传承合作方向,推动校地资源整合,为边疆发展注入人才动力与文化活力。在云南省煤炭产品质量检验站,团队围绕煤矸石利用、生物质燃料开发、生物脱硫技术攻关三大合作方向,商议共建数据库等合作,助力煤炭产业绿色转型,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在曲靖师范学院座谈交流时,针对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提出“订单式培养”方案,打通人才培育与岗位适配通道,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效能。


特色产业提能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师生走进潞江坝比顿咖啡产业文化园,与负责人共商加工工艺升级路径及副产品高值化利用方案,为咖啡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创新思路;走访普洱云济祥茶厂、咖啡公社,了解普洱茶与咖啡产业发展现状,结合调研情况向企业提出制作咖啡周边、电商营收等创收路径。团队前往保山呼壳庄园,调研咖啡嫁接技术及立体种植模式,针对机械化不足探讨支持与帮扶方案;考察个旧锡业分公司、大红屯粮食公司,交流锡产业转型与食品加工技术提升,并对接我校科研成果清单,打通产学研转化通道,为传统产业注入学科智力;走访滇中冷萃科技,了解传统咖啡技术革新,共话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数智基因”。

大思政课铸魂育人促进民族交融。师生团队开展思政教育与民族团结建设实践,走进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驻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区,深入学习多元文化共生共荣历程,并围绕“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研讨,提出结合地方民族特色开发案例库、开展跨民族实践活动等路径。团队在滇中新区开展专题培训,邀请思政课教师、家校代表参与,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家风建设实践方法等,通过案例分享推动思政育人从课堂延伸至家庭与社会,增强育人实效。

医疗卫生便民惠民服务健康事业。山大二院师生赴滇中新区大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精准医疗帮扶,助力基层医疗能力提升。团队聚焦基层需求,开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及脑卒中防治等专题培训,同步提供临床诊疗服务,切实解决居民健康难题,提升基层医护技能。双方达成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识,将通过持续协作深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完善分级诊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动能,彰显跨区域医疗协同的重要价值。

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山大师生以专业学识为笔,在实践沃土中勾勒校地协同的强国图景;以调研脚步为尺,在实践道路上丈量产业升级的崭新路径;以思政实践为基,在实践活动中筑牢矢志报国的信仰根基;以医疗服务为桥,在实践过程里守护边疆群众的健康生活。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云南研究院 校团委 作者:封建帅 艾政公 摄影:团宣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一晗 韩怡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