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23日下午,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以“文学批评的想象力与方法——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的新路径”为主题作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建刚主持。

讲座伊始,杨建刚教授对周志强教授进行介绍。
周志强教授从“视野”概念的哲学阐释切入,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认知世界视野的进步性在于具有自反精神,相较于社会学范式中的“功能论”和“互动论”,马克思主义“斗争论”强调世界发展的动力源于矛盾力量的对立碰撞。从马克思主义视野出发的文艺批评应当具备兼有“批判性”“历史性”“理想性”的政治想象力:发掘文艺现象背后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始终保持“敢于想象另一种生活”的乌托邦冲动。
随后,周志强教授系统阐述了寓言论批评的理论框架和路径方法。指出文艺批评应当建立起三种想象力:“辩证意象的想象力”要求将简明意象叙述为蕴含着矛盾和对立的冲突性意象,通过对核心形象的多重解读令其承载的时代意义浮出水面。“社会学想象力”要求以如炬目光洞穿日常生活的细节与瞬间,透视其背面隐含的复杂的运作机制。“乌托邦的想象力”指向一种敢于相信美好未来的勇气,要求在朝向消费主义和虚假经验的突围中建构未来社会的合理想象,在此基础上以回溯性视角辩证审视当下现实。寓言论批评致力于重新拯救“潜伏”在日常生活经验里的解放意义,并通过这种拯救,重新唤起对于未来的希冀。
寓言论批评的关键性任务是“解析那些没有证据的意义”,以精神分析的方式揭示世界真理。发生寓言的“时刻”正是“把过去归诸自己”的“非连续性时间”。“寓言”意味着任何言说或不言说的形式,都具有特定的历史指向。寓言允诺意义发生在他处,令剩余物的发掘和爆发成为可能。“虎跃”是寓言论批评的思维基础,关键在于通过“事件理念化”和“理念事件化”实现“症候并置”。通过将斯特劳斯“生吃、炙烤和水煮”关联于现代主义“直面实在界”、浪漫主义“抹去自然世界的痕迹”和现实主义“实在界被纳入符号界”,点明发现形构相似性和多义性,是实现“虎跃”建构文本意义的要点。周志强教授结合对《雷雨》、琼瑶小说等影视文学作品的生动分析,指出寓言论批评要重新讲述文本的意义,通过创造新的概念让文本产生新的现实,旨归于敞开文本的多义性世界,推动批评实践迈向多异性的革命跨越。
最后,周志强教授讲述了寓言论批评阐释文本的具体实践方法,提出了释放被压抑的意义、拯救习见中内蕴、改写共谋之主题三条路径,让文学的批评和生产回到现实社会地面上,成为历史意义的真正表达。周志强教授表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追求一种批判的否定性、一种走出当下的未来意识、一种敢于创造新的历史的勇气。
韩清玉教授表示,报告通过理论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式阐明了寓言论批评方法的要义,呈现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现实关怀的学术报告,为当代文艺批评开辟了新视野。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同学围绕多个学术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周志强教授就“乙女游戏中资本逻辑对情感关系的异化”等问题作出回应。
周志强教授,国家级人才、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天津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天津美学学会会长、国家重大课题“虚拟现实媒介叙事研究”首席专家等,致力于当代文艺批评与文艺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