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日记头条 > 正文

学生

第十届合唱文化节最佳创意奖获得者 谢文慧

谢文慧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6日 19:08 点击次数:

昨天,当从老师手中接过“最佳创意奖”的奖杯时,我的掌心微微出汗了,一个月来的记忆如影像倒带般浮现眼前。那天的我们手捧《城南送别》的歌词,读着校团委活动通知里鼓励创新的提示,思考如何才能让节目具有更多新意。在合唱节现场的歌声飘扬中回望来路,这场传统与创新的奇妙对话实在让人难忘。

最初选择《城南送别》作为合唱曲目时,我们都很犹豫,不知道这首百年前的旋律该如何在新时代的合唱中焕发新生。“要不试试加段笛子?”小雨随手吹了句“芳草碧连天”的调子,清亮的音色勾勒出“满地的青草向天边不断延伸”的辽阔。“笛子配‘芳草’,那二胡衬‘古道’怎么样?”二胡的沉厚铺陈又正好契合“古道边”的苍茫。我们看着彼此,找寻到了共同的答案。随后,我们又选择在歌曲中穿插古典舞,让“长亭外”的意境不再停留在歌词。如此一来,既能致敬传统文化,又能以青年视角的多元化表达为合唱增加歌舞交融的丰富色彩。

然而,想法落地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要曲折得多。合唱、民乐与舞蹈需要像三块拼图般严丝合缝地相嵌相融。一开始的排练状况百出,各部分仍显突兀。“笛子和二胡没合上,舞蹈又慢了半拍,低声部跑调了……”我们只好分小组“各自为战”,先在各个部分内部进行细节练习,再统一磨合。合唱队对着钢琴一遍遍地校准和声;笛子、二胡一次次找准节奏,适时奏响;舞蹈队跟着一帧帧视频优化舞姿,力求整齐划一。没有人记得重复了多少遍,只记得在笛声、舞姿与歌声第一次完美融合的那个傍晚,我们的眼里是藏不住的惊喜与感动。这三块“拼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拼成了一幅完整的画。

演出当天,我听到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场文化与创意的碰撞深深感染了观众。合唱节最深远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输赢。一群团结的有心人聚集在一起,在几个星期的时间里碰撞想法、点亮创意、打磨细节,在汗水中收获成长,这便是青春的美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处,我们把“不可能”变成“试试看”,把“试试看”变成“我们做到了”!

浩然弦歌,薪火相传。一支竹笛、一把二胡,一首歌、一支舞,一群有梦的人。何其有幸,在初夏的山大,在即将到来的毕业季,这场独一无二的“送别”在合唱节的舞台上美丽绽放。我们唱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送别”,亦或许会重新敲响传统文化生命的新和弦。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2022级本科生 谢文慧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霍文卓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