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王睿教授课题组在含硫气态污染物源头控制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4日 08:15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睿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Synthesis of silica@C-dots/phosphotungstates core-shell microsphere foeffective oxidative-adsorptive desulfuriz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with less oxidant(二氧化硅、多金属氧酸盐、碳量子点三组分核壳型微球的合成及其在吸附氧化脱除二苯并噻吩中的高效应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IF=11.698,环境及工程技术类一区顶级期刊)上发表,山东大学为独立通讯作者单位,王睿教授为通讯作者,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永强为第一作者。

交通运输燃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会在燃烧时产生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气态硫氧化物,目前以多金属氧酸盐(POM)作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是该体系中多酸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和过氧化氢的利用率一直是限制该方法投入实际工业应用的障碍。针对此问题,王睿教授课题组将一定条件下热处理后的多酸材料经过有机阳离子的修饰后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具有介孔壳层结构的POM/SiO2微球,作为氧化脱硫工艺的催化剂,发现该催化剂不仅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脱硫率可达到100%)和良好的再生性能,并且对噻吩类硫化物的氧化产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使得该体系不再需要萃取剂或者额外的固体吸附剂进行硫化物与油品的分离。此外,为了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王睿教授课题组首次将非金属催化材料碳量子点(C-dots)作为催化助剂引入氧化脱硫体系,发现过氧化氢在C-dots作用下可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OH进而参与到含硫化合物的氧化过程中,为过氧化氢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从而使氧化剂与硫化物的摩尔比从3下降至1.75,大大提高了过氧化氢的利用率。该研究对简化脱硫工艺流程,节省用料成本,推动氧化脱硫工艺的实际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非金属催化剂C-dots首次被应用于燃油氧化脱硫领域,对于拓展C-dots在光催化以外研究领域中的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对于纳米碳材料在非金属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补充。

王睿教授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大气污染控制领域中脱硫脱硝方向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a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atalysis Today、Catalysis Commuication、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Applied Surface Science、Sepe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文章40余篇。其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国际合作、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相关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337318303606


【供稿单位:环境学院    作者:张永强 王英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王天弘 贾丰竹 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