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 > 正文

王克明:寻找山大物理的精神之根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12日 16:44 点击次数:


    [本站讯]八十年的山大物理,它的辉煌,它的精神,在那些认真教学、踏实研究的山大物理人身上有很好的体现,而这正是山大物理的根。只有这样的根延续下去,山大物理才能走向更大的辉煌。为此,记者采访了王克明院士,亲身感受了这位“平民院士”的风范,朴素、踏实、严谨、谦恭、对待学生亲切温和的山大物理人精神在他身上充分展现。
    记者早就听说王院士有“实验室情结”,年过七旬此情不改。不出所料,预约电话打回来说“王院士正在实验室呢,你们马上过去吧”。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采访过程完全以聊天的方式进行,王院士一直面带温和的笑容,简述物理学院的发展,谈自己的研究经历、研究心得,与人们想象中一脸严肃的科学家形象完全不同。
    王克明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从事高能物理(核乳胶)、离子注入机、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离子注入光波导等研究工作,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SCI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离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离子注入光波导,这也是山大凝聚态物理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谈到凝聚态物理,不能不说一下它的地位,它与粒子与核物理一同是山大物理的骄傲。王克明介绍说,凝聚态物理是山大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撑学科之一,1987年山大固体物理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为蒋民华院士和王忠烈教授,后来改为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学科,梅良模教授、钟维烈教授均为学术带头人。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磁学、电介质和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等,较早的郭贻诚先生在国内磁学研究领域中享有盛誉。
    王克明对待科学是严谨踏实的,对待学生是殷殷关切的。讲到物理学的研究问题,他说:“我的研究方向一直在变,即使现在研究的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研究内容也还在变化。”此外,他还说:“不管研究什么,基础知识十分重要,大学四年是最关键的。我们当年正好赶上搞运动、大炼钢铁,以及三年自然灾害,使学习和生活受到了负面影响,后来只好自己补课;但是这与跟老师学差别是很大的,觉得有点遗憾。你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大学这段时间,毕业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进行系统学习了。大学四年,对我来说,学到了基本知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这都是十分宝贵的。我想这些对你们也是受用终身的,以后你们会发现研究越深入,领域越窄,觉得自己懂得越少,觉得除了自己研究的领域外,其他的懂得更少,也不敢多讲。”
    王克明认为研究的眼界和态度很重要。他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参加了王承瑞先生主持的高能物理(核乳胶)的研究工作、刘清前教授主持的离子注入机的研究工作。 1978年改革开放后,王克明考取了出国留学预备生,于1980年1月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贝尼分校学习、进修,恰逢第二届国际离子束材料改性会议在奥尔贝尼召开,王克明充分利用听报告和交流的机会,认识了该领域的许多知名的学者和专家。王克明说:“这段时间对我影响最大,我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不仅接触到了这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并且知道那些一流的科学家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对我影响很大。”整个谈话中,他的语气中带着感激。有了这次亲身经历,王克明认为“走出去,引进来”是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鼓励并创造机会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和研究生走出国门,交流学习,吸收“新鲜空气”。
    “要想做出点成果,不能靠一个人埋头奋斗,一个人的精力、知识有限,需要合作,需要集体的智慧。”王克明强调,科学研究需要多方面的合作,需要校内外合作,需要国内外合作,更需要团结。他举例说,他和他的研究组利用山大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与化工学院研制的晶体材料和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为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加速器,在离子注入光波导的研究领域中获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校内外、国内外的合作。
    王克明以平和之心对待成绩,强调科研需要沉住气,需要重复。采访中,他对于自己的成绩绝口不提,认为一个人的评价是别人给的,他却格外强调“要想在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必须踏踏实实,重视积累和重复”,而他自己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据悉,在“KTP晶体离子束形成光波导”研究中,过程十分曲折,中间经过了六七年。他还说:“科研需要自信和创新,创新就要打破常规。”王克明和他的研究组从事的离子注入光波导研究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是核技术在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领域中的新应用。
    除了踏实研究的科研态度,他对待学生和蔼关切,让人觉得可敬可亲。见记者对加速器很感兴趣,虽然已经到了午饭时间,王克明还亲自带领记者参观了串列加速器,并对其功能和使用做了介绍。他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询问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学生吃过午饭没有。从实验室出来,我们同行会心一笑,因为我们找到了山大的物理精神。]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报    作者:崔光红 孙宇舟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明华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