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类招生 培育宽口径厚基础创新人才
发布日期:2008年06月25日 08:40 点击次数:
[本站讯]“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是山东大学进入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分析了国内高等教育的基本态势之后做出的战略选择和向社会的庄严承诺。为实现和践行这一目标,发挥综合学科体系和雄厚学术实力的优势,山大紧追时代前沿,推进教育创新战略,积极担承社会责任,丰富人才培养理念,探索教育教学模式,培育造就创新人才。近年来,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学科建设明显加强,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竞争力稳步提升。近期我们对合校以来,特别是“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山东大学在教育改革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旨在总结经验、凝练特色、优化模式、提升水平,继续探索和改革,实现本科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坚定的向“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的远大目标迈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
一、积极推进按大类招生
山东大学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复合型的创新人才。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从学生入口抓起,即进行招生改革。我们首先做的就是稳步推进按大类招生,自2004年起实施并不断推进。
按大类招生,即按大的学科门类招生。学生填报志愿时,只需要填报专业所属的“类”,新生入校后一到两年,将进入基础课程平台的学习,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大学二、三年级进行分专业学习。其中在一年级下学期还给学生一次选专业的机会。按大类招生免去了学生因不了解大学的专业设置而选择专业的烦恼,避免了学生在高考时一次选择专业的盲目性;以考生为本,以学生的志趣、爱好为出发点选择专业(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宽口径、厚基础、创新人才的培养。
除艺术、体育、外语等十几个特殊专业外,其他专业均鼓励按大类或大专业招生。2004年,学校共有普通本科专业103个,分为56大类(专业);2005年,学校有普通本科专业104个,分为52大类;2006年,学校共有普通本科专业106个,分为50大类;2007年,山东大学的专业达到110个,招生则只有48个大类;2008年,山大普通本科专业已经增加到112个,招生分为50大类。例如,经济学院现拥有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保险学、金融工程6个本科生专业,学生在报考时只需填报“经济学类”即可;材料科学类则包括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包装工程等7个专业;在工商管理类中包含了11个专业。目前大多数学院实现了按照一级或二级学科招生。
二、稳妥实施宽口径培养
按大类招生的本质是对学生进行宽口径培养。高等教育的实践证明,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会导致知识面偏窄,发展潜力不足。而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而且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扩展知识领域的深厚潜力。山东大学的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成为民族与社会中坚。根据这一目标,学校制定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指导方案,其中突出了基础课、通选课和实践课。各学院积极推进按大类招生、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经济人才需要的特点,全面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招生按照经济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统一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使学生大好宽厚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两年后进行专业分流。这样既突出了专业间的交叉渗透,又强调了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有机结合。入学后,在前两年按经济学大类进行宽口径培养期间,学院设置了十几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大学前两年的时间里打下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两年后实施专业分流工作,把学生志愿作为主要依据,以学生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排序的标准。生命学院有4个本科专业,他们以生命科学大平台建设为基础,实行 “1+2+1”分段式教学管理模式,即第一阶段(1年级)本科生以学校大理科平台为基础,重点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文化素质、政治理论、外语、计算机、军事体育等学校公共课程的教学;第二阶段(2-3年级)主要进行理科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及其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实施课程教学和基础实验教学;第三段(4年级)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环节,设置“一个平台、两个类型、多向选择”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柔性的专业结构与学生数量管理模式。材料学院多年来一直采取“一、二年级课程打通,三年级自主选择专业和学院基础课教学,四年级专业模块教学”的做法,在三年级专业分流时,学院采取集中与分散专业介绍会、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同时,加强综合性实验课的开设,建设交叉学科创新实验平台,从实验教学方面加强宽口径培养。
三、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按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优化了课程建设平台,夯实了学生成才发展的后劲,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首先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按大类招生、学生入学的前两年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能够使学生奠定宽厚的专业基础,避免了盲目选择专业的现象,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自主成才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经济学院2004级财政学专业的李斐斐同学和毕重军同学对此均有较深体会:“经过两年的宽口径学习后,根据兴趣选择了财政学专业,大学四年我们的学习积极性一直较高,两人毕业时均顺利保送了研究生。”从学校的统计数据看,与2002级、2003级两届学生比,2004级受学生警告、退学等学籍处理的同学减少了十个百分点。2004级开始,学校允许部分学生一年级转专业,从2004级的10%左右,逐渐下降到2007级的5%以下,说明学生入校后对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和选择专业的理智。
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后劲明显增强。由于本科阶段前两年的宽口径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加宽广和扎实,使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后劲更足。山大材料基地班是在蒋民华院士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大力倡导下,为培养面向时代和高层次学术研究的精英人才而建立起来的校级基地班,实施的是注重基础培养、倡导科技创新和提倡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04级基地班的学生霍利山同学说,宽口径招生和大类培养使他明确了学习目标和方向,始终有一种动力驱动他,他有幸入选基地班,在基地班就学会了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思想,宽口径、重交叉的学科知识,为他以后参加校级,省级,全国级的科技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大赛打好良好的基础。在除了学好课外知识之外,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学习和各类实践与创新活动,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和竞赛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机器人大赛、英语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综合成绩进入国内高校前列。
第三是学生的发展选择明显拓宽。宽口径的培养机制对学生考研时的专业选择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时比较容易选择交叉专业。2004级金融专业的王丹阳同学考入了西方经济学专业,刘立清同学则考入了财政学专业。材料学院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李轩琦同学谈到:“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时,宽口径使我选择导师和研究方向时更加自由,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塑性。在面试过程中,对于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也可以回答得游刃有余。”生命科学院的薛源和牛兆鑫同学分别保送至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和山东大学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
第四是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很好地将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进行结合,学生的知识面宽,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得到了很大加强,从而在就业时对工作种类的挑选具有更大余地。政治学院2004级学生在就业时有许多学生选择了与自己校内专业不同的工作。他们一致表示,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所带来的更宽广的知识面是他们选择去他专业工作的知识基础。就业到南通晓星变压器有限公司的材料学院的许正英同学说:“我之所以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学院的宽口径培养给了我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这是我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百年山大,历久弥新。为了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将继续大力推进宽口径招生和培养,继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谱写人才培养新的篇章。]
【供稿单位:教务处 作者:徐志全 王彩霞 朱德建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