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2月28日,由山东大学与中华书局联合举办的著名史学家童书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暨《童书业著作集》出版座谈会在山东大学新校邵馆举行,纪念童书业先生诞辰100周年图片展览同时展出。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华书局副总编徐俊主持上午在邵馆报告厅召开的纪念大会。会上,陈炎,山东大学校友、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钱宗范,童书业先生女儿、浙江大学教授童教英分别讲话;山东大学老教授代表路遥、学生代表熊长博,中华书局李解民编审分别发言。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纪念童书业先生诞辰100周年图片展览。展览以“怪人奇才”为题,共分“京城治学”、“江南离乱”、“执教山大”、“文史重镇”、“社会活动”、“亲情友情”等部分,用丰富充实的图片与档案资料,系统地再现了童书业先生的一生。展览共展出36个版面、图片资料200余幅,使参观者深受教益,并产生强烈反响。下午,在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育济教授主持召开的《童书业著作集》出版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对童书业先生的人品、学养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他为中国学术的发展,特别是山东大学学术的发展和历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所做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西、山东等地的学界代表和山东大学师生代表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近年,中华书局以“现代史学家文丛”为题将童书业先生著作十三种先后再版,引起学界的极大反响。2008年,中华书局又结集成《童书业著作集》合订出版。这是学术界的一大喜事,也是对童书业先生的最好纪念。
童书业,字丕绳,浙江宁波人,生于1908年5月,卒于1968年1月。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学者。早年受旧式私塾教育,1928年接受《古史辨》的影响后开始潜心研究上古史,几年后崭露头角,1935年受顾颉刚先生之聘担任顾先生的私人研究助理,兼任禹贡学会编辑。抗战期间在上海光华大学及宜兴、常州等地中学任教。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博物馆历史部、总务部主任。1949年应聘来山东大学工作,历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副主任,青岛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山东省委学委员会委员等职。
童书业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先秦史专家。在担任顾颉刚先生研究助理期间,曾与顾先生合作写成《春秋史讲义》及古史论文多篇,并且首倡古史“分化演变说”,以上古人物和史迹在传说过程中的分化演变来具体说明古史“层累地造成”的经过,对古史辨派的核心理念经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发挥。他代顾先生编著的《春秋史讲义》,在当时是一部新型的断代史著作。童书业教授对中国绘画史、瓷器史和历史地理皆有精湛研究。从三十年代起,他先后发表了《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辨伪》、《中古绘画史》、《中国历代疆域沿革略》、《康熙御窑作者考》等数十种论著。全国解放以后,童书业教授以忘我的热忱投身于工作、学习和山东大学历史系建设,经常一人承担两三门课程。在学术研究中,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不断做出新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踊跃参加“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争鸣,就中国和世界古代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见解。此后,他又结合教学任务积极从事世界古代史及中国古代各类专史的研究,写成《春秋左传研究》、《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等多部著作和诸多专题论文,整理完成旧著《唐宋绘画谈丛》、《中国瓷器史论丛》(与史学通合著)、《中国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集》等,其中《春秋左传研究》是他一生先秦史考证性研究成果的力作,他把史实的考据同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密切结合起来,突破了旧式考据的藩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考据学的可贵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