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获得首颗小行星命名权
发布日期:2009年02月13日 10:44 点击次数:
[本站讯]2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于2008年12月24日发现的临时编号为2008 YM9的小行星永久编号为207931。这是一颗主带小行星,其轨道周期为4.18年,是该天文台发现的首颗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永久编号的小行星,也是我国内地高校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实现了我国内地高校望远镜小行星发现零的突破,成为中国内地第三家具有小行星命名权的单位。
2003年底,山东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签署协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共建空间科学学科。经过几年的发展,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在学术科研、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其科研教学实验室-威海天文台由国家天文台、威海市和山东大学三家共建,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文联合基金的重点支持。天文台自2005年立项建设,历时三年,于2007年6月正式落成。天文台拥有我国内地高校口径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小行星搜寻是天文台的重点观测项目之一,具体由胡绍明、郭迪福、尹红星、曹晨、冯士伟、石维彬、艾佳明、张长明等人组成的科研团队负责实施。自天文台正式运转以来,他们一直在利用天文台的1米望远镜进行小行星搜寻观测工作。这颗具有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是在天文台全体研究人员共同努力下,经过长时间跟踪观测发现的。截止目前,威海天文台已发现获得临时编号小行星27颗,永久编号小行星1颗,并向国际小行星中心上报了大量小行星观测数据,为小行星的精确定轨和认证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观测数据。
【供稿单位:威海分校 作者:张鹏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