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专家学者做客新杏坛与师生共享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09日 14:21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3日、4日和7日,山东大学第90期、91期和92期“新杏坛”举行,著名作家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毕飞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生院语言系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杨永龙,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语言学科规划组成员、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鲁国尧,与山大师生共享小说创作、“连X都VP”构式的语法化和治学三阶与治学三域。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黄万华教授和杨端志教授分别主持讲座。
    毕飞宇在讲座中对中国新时期的文学进程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新时期的文学思潮生动而多变,这种状况对文学理论和文艺美学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却并不符合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艺术需要天才,更需要时间的积累。针对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对作家写作的影响,毕飞宇认为文化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但气质和性格却是不可忽略的另一股更大的力量,它才是决定作家写作风格的决定性因素。杨永龙教授先用轻松幽默的例子为大家介绍了“连X都VP”构式的研究现状,进而主张借鉴构式语法的理论方法,探索作为完整的形式语义匹配的“连X都VP”构式的产生过程,并为大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现代汉语的“连X都VP”及话题强调构式。杨永龙教授还分别从话题强调构式的前身、话题强调构式的出现及预设义和隐含义的来源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作为形式语义匹配的“连X+都VP”构式。鲁国尧教授认为,“坚实”、“会通”和“创新”是治学的三个台阶,且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坚实首先是道德上的要求:为人正,为学正;“会通”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中外(中西)会通”、“古今会通”和“多学科会通”;创新之中最难的,也是最高的,是自主创新,亦即原始创新。关于“如何迈越三阶”,鲁国尧教授认为要“立足坚实”、“注目会通”、“心存创新”。鲁国尧教授还谈到“治学三域”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义理、考据和辞章。第一域应该是“考据”,不管是字词还是方言研究都要先进行考据,“考据、考证,就是实事求是”。他认为可通过“考证”、“义理”和“辞章”追求治学三域。
    毕飞宇,当代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南京《雨花》杂志社;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冯牧文学奖三届小说月报奖、两届小说选刊奖、首届中国小说学会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作品曾被改编成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电视连续剧《青衣》。杨永龙,1980-1987年河南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在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合作研究;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史研究,曾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二等奖。鲁国尧教授1964年北京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毕业,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语言学》主编(两主编之一)、《南大语言学》主编、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音韵学、方言学和汉语史,主要论著有《鲁国尧自选集》、《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音韵学概要》、《语言学文集:考证、义理、辞章》等。

  |  \  \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王伟杰 李燕芳 孙丽丽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