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行走在现在的青岛校区,放眼望去,一个个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异常忙碌,一栋栋红瓦建筑很快将拔地而起,数十座高大的塔吊正在见证一个美丽校园的诞生。


青岛校区建设酝酿于2009年。山东省的主要领导与教育部沟通后,提出在山东建设一所高水平的理工类大学的构想。也许是百年积淀给予山大人巨大的勇气和信心,学校领导表示山东大学应该承担这个使命。但是,在哪里建?怎样建?是个极其严肃的问题。当时的学校领导在调研后,大胆提出在青岛建设新校区的想法。这个想法不同凡响,迅速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形成热议,特别是在当时全国高校物理空间扩张的步伐趋于停止的背景下,山大建设新校区,能不能得到国家的支持,引来诸多担忧。2009年底,建设青岛校区问题正式提交学校教代会讨论,经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山东大学植根于齐鲁文化的沃土,踔厉奋发,薪火相传,“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历史担当没有变,山东大学与青岛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青岛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中国国家战略规划的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建设青岛校区,不仅是历史的启示,更是现实的召唤,有利于学校更好地服务“国家蓝色经济战略”,有利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争取和整合各种办学资源,有利于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只要我们坚定远大目标,坚持内涵发展,一定会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式的发展。

2009年12月28日,山东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建设青岛校区问题,达成共识
2010年4月23日,山东大学党委常委会专题会议通过“原则上同意在青岛设立校区”的决议。一个伟大的梦想正在繁衍升腾。
2010年12月8日,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山东大学征地建设青岛校区有关事项的批复》中指出:“同意你校在青岛鳌山卫科技区新征3000亩土地,建设青岛新校区”;2011年4月25日,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青岛校区建设列为山东省“十二五”高等教育发展重点工程,给与土地和政策方面的支持;2011年8月16日,山东大学与青岛市签署了《山东大学—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合作协议》,确定校区建设所用3000亩土地全部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无偿划拨;2012年3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奠基仪式隆重举行,“青岛”两字再次铭刻在山东大学发展的蓝图上;2012年9月21日,青岛校区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即墨市规划局审批;2012年12月8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规划建设方案》获教育部批复,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全面启动。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到青岛实地考察,讨论并制定了青岛校区建设的各项事宜,并对工作作出部署。青岛校区建设办公室与各级政府进行了多次协商沟通,签订合作协议,讨论推动征地事宜。青岛校区建设的每一步得到了从国务委员到普通百姓、从各级政府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巨大关注和支持。

2011年8月16日,山东大学与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协议

2012年3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根据教育部批复的校区规划,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总用地面积202.77公顷,总建筑面积137.12万平方米。
整个校区规划由美国铂金斯伊斯特曼设计师事务所完成。在建筑风格上,借鉴经典大学校园院落布局模式,传承了中国儒学的中庸、对称、内敛等文化传统,传承当年山东大学小鱼山校园“三面郁葱环碧海,一山高下尽红楼”的独特气质,张扬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色景观和建筑气韵。通过国际化的建筑语言,体现山大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设计方案几经完善,每个单体设计都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努力做到至善至美。

根据教育部批准的建设规划,全部工程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位于校园南侧的一期(红色部分)建设项目建筑面积71.34万㎡,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包括与青岛合作共建的图书馆、博物馆、综合体育馆,十栋学生公寓,食堂、教学科研总科楼群等单体工程及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自2012年陆续开工建设,2015年年底、2016年年初完成,并于2016年开始启用,可满足1万名学生和2千名教职工学习、生活和教学科研需要。二期(黄色部分)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2.72万㎡。包括六栋学生公寓、食堂、工程技术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学院办公楼、国际交流中心、风雨操场及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可满足2万名学生和3千名教职工学习、生活和教学科研需要。三期(绿色部分)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3.06万㎡。包括九栋学生公寓、专家公寓等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可满足2.5万名学生和4千名教职工学习、生活和教学科研需要。
据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孔令栋介绍,学校领导在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面倾注了巨大心血。经过学校领导多方争取,一期建设资金目前全部落实并陆续到位,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以及山东省政府和青岛市政府全额拨款。工程一开始,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就确立了“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时间服从质量”的建设理念,构建了周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他们深知,每一笔建设资金都来之不易,必须严格实行预算管理,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制定了招投标、设备采购、工程设计、资金使用等十余项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同时制订了廉政守则,项目决策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集体决策,实行规范、严格的招标程序。

一期项目规划图
目前,青岛校区建设稳步有序推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期各项目单体建筑方案已全部确定;校区内部市政水、电、暖、道路、绿化工程已次第展开;教学楼E区(上图标示1)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第一批教职工公寓、学生公寓S1-S10(上图标示2)施工已全面进行;食堂(上图标示3)已在两个月前完成招标,施工很快可以展开。据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4年2月,教育部关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一期规划建设15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已全部下达。一期建设项目中,山大与青岛共建的图书馆(上图标示4)、综合体育馆(上图标示5)、博物馆(上图标示6)已进行了重新设计,届时三个项目将由山大设计,青岛市政府建设并交钥匙;理科教学科研综合楼F区(上图标示7)施工图已完成并优化,目前已具备招标条件;工科教学科研综合楼 N3-N7(上图标示8)施工图已完成;教学楼H4-H5(上图标示9)施工图即将完成;市政工程图纸已确定,正准备招标;室外绿化设计已进入尾声;待学院及学科情况确定后,其余教学科研综合楼可尽快按不同学科特点专门设计并建造。
建成后的青岛校区将凸显绿色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校园风格:校园绿化率46%,建筑容积率0.63,在设计时充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了人的感受,校园绿化带、大树组团,使整个校园空间融为一体,一路都有绿植,山水之间,红瓦绿树,周边无污染企业,没有超高建筑,环境优美。东侧沿海是1.5公里长的滨海公园,北侧是硅谷中心公园。未来青岛校区将实行全新的、以信息化为主的智慧化校园管理,目前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正在招标,将来采用集约型管理模式,各部分信息相通相容,大大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定期对市民开放,校园临海一侧将建的滨海公园也对市民开放,校园不建实体围墙,校园内外以绿植划分,将采用敞开式大门,形成全方位开放的局面。

教学楼E区效果图

教学楼E区现场图
教学楼E区(规划图标示1)是青岛校区第一个建筑组团,建筑面积29696㎡,于2012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2014年6月达到竣工验收条件,现施工建设已基本完成。建筑采用四合院结构,典雅大方,共四层,125个教室,其中有阶梯教室12个,最大的4个方形阶梯教室可容纳160人,8个圆形阶梯教室可容纳52人。此外有120人教室35个,117人教室8个,108人教室12个,60人教室16个,54人教室10个,会议室4个,办公室22个,可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建成后可供一万多名学生使用。
一期建设其他项目正陆续开工,2014年内计划完成室外工程(一期)项目路基工程、市政主管网、绿化工程等大部分工程建设;学生公寓十座楼体、食堂、教学楼H4-H5、博物馆计划2015年夏季达到竣工验收条件;理科教学科研综合楼F区、工科教学科研综合楼 N3-N7计划2015年底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图书馆计划2016年夏季达到竣工验收条件;综合体育馆2016年底达到验收条件。各项目介绍如下:

学生公寓效果图
正在建设中的一期学生公寓(规划图标示2)建筑面积134851㎡,共十座楼体, 3718个房间,2016年投入使用后将采用本科生4人一间、研究生2人一间、博士生1人一间的标准入住。建筑风格传承山东大学的建筑文脉和青岛本身的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书院精神。

食堂效果图
学生公寓以东紧邻学生食堂(规划图标注3),外观设计沉稳大气、厚重朴实,红色的外墙面砖,深黄色的底部饰面石材,灰色的屋面瓦,体现山大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学生食堂建筑面积18961.52㎡,共三层,集学生餐厅、教工餐厅、接待餐厅等功能为一体,建成后将满足10000名学生及相应教师的就餐需要,分区包括学生大餐厅、少数民族特色餐厅、风味餐厅、教职工餐厅、西餐厅和宴会接待餐厅。

图书馆效果图
图书馆(规划图标示4)总建筑面积为73198.5㎡,其中地上十二层,建筑面积66368.3㎡,地下一层,建筑面积6830.2㎡,地上地下建筑总高度为66.3米。根据规划,2016年图书馆可藏书约100万册,电子数据库200余种,电子图书150万册,电子期刊近4万种,电子论文500万篇。2020年,图书藏书量达到120万册,远期规划图书藏书量300万册。

综合体育馆效果图

综合体育馆内部细节效果图1

综合体育馆内部细节效果图2
校园西南角是体育场和以“碧波帆影”为设计主题的综合体育馆(规划图标示5),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定位为可承接国家级比赛的乙级体育建筑,面向山东大学及青岛市全市开放。其中体育场建筑面积19000㎡,可容纳观众约2万人,主要满足正式田径、足球比赛的使用需求。综合体育馆建筑面积40800㎡,有观众坐席共8319席,比赛场区可布置正式体操比赛场地(不含围挡外环形通道)、手球场地1块、篮球场地3块、排球场地3块、羽毛球场地10块、网球场地1块、乒乓球场地18块,热身场区可满足篮球、手球、体操等运动的要求。游泳馆设有10条泳道进行专业比赛;池岸区南北两侧可布置800座临时坐席。体育场和综合体育馆将可以满足体育教学、训练、群众体育、文艺娱乐、师生和社会团体集会等需求。

博物馆效果图
博物馆(规划图标示6)以“鼎承古今”为设计理念,建筑面积29279㎡,将成为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达到国家二级馆的标准,山大博物馆收藏的大量标本、藏品以及山大考古系师生的考古发现将可在此展出。

教学楼F区效果图
理科教学科研综合楼F区(规划图标示7)共五层,总建筑面积32016㎡,包含专家型团队研究室、讨论室、资料室以及附属健身、休息室等房间。

工科教学科研综合楼N3-N7效果图
工科教学科研综合楼N3-N7(规划图标示8)共四层,总建筑面积47657.91㎡,包含研究室、实验室、教室、办公室、学术活动室、图书资料室、会议室等房间。

教学楼H4、H5效果图
教学楼H4、H5(规划图标示9)共四层,总建筑面积29266㎡,包含阶梯教室、大小教室、大小自习室等。教学楼将根据相应学院学科特点专门设计,投入使用后可满足具体教学科研需求。
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亲身体会着青岛校区建设之酸甜苦辣,用汗水把青岛校区从构想变成现实。2009年9月,第一批青岛校区建设者来到青岛,着手青岛校区的选址、考察、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协商合作、起草青岛校区建设可行性报告;先是住在镇上的招待所,后来又在附近租房子,每天走着高低不平的道路四处往返奔波。当时的青岛校区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地和滩涂;远离闹市的生活艰苦单调,而工作却琐碎繁忙。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养成了每天记录校区建设的习惯,几年下来已是厚厚一叠。综合处的工作人员说,一开始建设指挥部条件艰苦,人手少,食物、生活用品等后勤物资都要到很远的镇上购买,后来附近建起了较大的便民超市,购买物资才慢慢方便起来。没有公共汽车,没有出租车,出行有时只得靠步行。而比生活不便更让人难熬的,是离开亲人、爱人的深切思念。青岛校区建设者苦中作乐,迎着晨曦步行上班,枕着海风和衣入眠,把对家人的爱融入工作中,夜以继日地投入建设。建设指挥部上下同吃同住同奋斗,相互帮助配合,培养了战友般的深厚情谊。建设指挥部门卫、当地老百姓杨师傅、林师傅说,青岛校区建设现场比周边建设要忙碌和辛苦,但工作人员都互相关心帮助,氛围就像一个大家庭。有人说,来到青岛校区以后,学习的紧迫感大大增强了;有人说,刚开始来的时候觉得很荒凉,但在这里待的时间长了,就慢慢爱上了这个地方。让他们驻守在这里的,是心中的热爱,更是肩上的担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山大荣辱,重任在肩。随着青岛校区建设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建设者队伍逐渐壮大,从最初的3个人,到现在的50人。青岛校区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经过校区建设者的双手,逐渐搭成了梦的雏形。这个梦想承载千万人的热望,承载山东大学新百年的辉煌,在美丽的鳌山湾畔,正闪耀着蓝色的希望之光。
相关链接:
走进青岛校区系列报道之一:触摸青岛校区
走进青岛校区系列报道之二:周边环境篇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 作者:文/谢婷婷 徐长平 图/杨云雷 高潮 刘梦冬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旷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