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山东大学开展校史教育引领新生学做山大人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22日 08:12 点击次数:

\

  [本站讯]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距离在日夜交替中消融。日前,山东大学各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其中第一课就是校史校情教育,以引领新同学了解山大历史,融入山大文化,开启“学做山大人”这一新课题。当渐渐熟悉了大学的流转节奏,接纳了山大人的身份标识,2014级新同学对于何为大学、何为山大、何为山大人都有了自己新的回答。

听校史故事,感觉山大来对了

\
听薛南青教授讲山大故事 

  感悟山大,从校史开始。9月10日一大早,机械学院2014级研究生新生陈帅就等在了千佛山校区8#520门外。他要在这里和学院全体研究生新生一同聆听关于山大校史的讲座。讲座很成功,听完以后陈帅想了很多,“最大的感觉还是山大来对了。”

\
校园里,闻一多、臧克家先生的雕像,形象而传神,向人们讲述着那场曾经的伯乐之遇
\
文史楼前,冯沅君、陆侃如两位先生相携而立,绿树掩映中凝望着他们倾注了毕生心血的校园

  这场讲座由薛南青教授主讲,他是解读山大校史的行家。“地处齐鲁大地的新山东大学,潇洒有齐风之勇,厚重有鲁韵之魂。”在他的娓娓道来中,山东大学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面前。那些发展过程中的小故事,诸如校名中“山东大学”四个字的由来、季羡林与山大的不解之缘、闻一多之于臧克家的伯乐之遇等,更是让人兴趣盎然。当然,同学们感受更多的还是对于山大培养众多顶尖人才、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钦佩,纷纷表示对山大从之前的神秘感变为了油然而生的自豪感。陈帅告诉记者:“今后,轮到我们来继承山大传统了,一定要发扬山大精神,书写山大新篇章。”

\
小树林里,曾经的“天使之路”现已修葺一新,完全保留了同学们安静的读书乐园
\
登高山、临深溪,劝学、为人,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标语时时催人奋进

  在各单位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校史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迎新同时,各学院先后召开新生家长见面会,院领导班子成员为新同学梳理山大历史沿革,介绍学科发展特色,以此提升大家对山大的归属感。土建学院在新生见面会上播放了山东大学宣传片,并由院领导作学校、学院情况介绍,为新同学描绘大学的美好蓝图,指导新生畅想未来。数学学院、环境学院分别开展了“老生带新生逛校园”活动,让新同学感受多校区特色,熟悉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对山大的心理认同感,尽快实现与山大精神的融合。在材料学院,2012级科学硕士王日明作为主讲人,为研究生新生讲述了山大历史变迁、山大名人的奇闻趣事以及现今的著名学者。公卫学院在军训之余为新生播放了山大宣传片,向同学们讲述山大百余年来的光荣历程。外语学院召开研究生导师见面会,向新同学介绍了山大的历史变迁及前辈先贤代代相传的治学理念、踏实学风和求真务实的理想信念。

学山大校歌,唱好才是山大人

  每当校歌响起,总会让人肃然起敬,因为它凝聚着独属于这所大学的文化基因。家在辽宁的历史学院2014级本科生新生胡文峰一直听说山大“学霸多、管理严”,校歌却向她展现了学校活泼、多彩的另一面。在她看来,某种意义上“会唱校歌才是山大人”。

\
夜晚的操练场,成为同学们学唱校歌、学做山大人的特殊课堂

  9月12日晚,软件园校区篮球场上,历史学院2014级新生进行了一场“夜晚加训”——学习校歌。光线不好,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照明。学长学姐领唱一句,大家学唱一句,跟着伴奏反复练习。《山东大学校歌》气势磅礴,将“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汇聚于山岳瀚海之间,激励同学们为国家富强而锐意进取。《我的山大我的家》由校友韩军作词,著名作曲家戚建波作曲,以悠扬的旋律、动情的笔触描绘了记忆中的青春山大,曲间充满了对山大的怀念与眷恋,也将“凡我在处便是山大”的激扬气魄唱得天地回响。“同学少年,青春结伴。知识无涯,啊,生命无限。”《山东大学之歌》在山魂海韵间唱出了山大学子对求真务实的追求和淡泊乐观的高远情怀。

\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校歌唱出了山大的办学宗旨,也唱出了山大人与生俱来的使命感

  像胡文峰这样因为校歌感觉山大“亲切”起来的同学不在少数。学唱校歌放松了新生初来大学的紧张羞涩,暂缓了军训生活的辛苦劳累,也让他们在共同的追求与思索中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更多同学则通过校歌感受到了山大厚重的文化底蕴,由此对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了新的规划。在体育学院2014级本科生新生刘子璇看来,校歌的激扬旋律带给人心潮澎湃的感觉,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奋斗啊”更带给人一种强大的进取动力,“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则让人深刻领会到作为山大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必须要时刻鞭策自己,团结奋进,昂扬向上,让山大四年成为自己美好未来的开始。”

\
校歌,为新同学打开了一扇窗,走近山大,感悟山大

  作为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校歌学唱贯穿新生军训全过程,并根据训练情况随时穿插进行,接下来还将举办合唱比赛。“歌词朗朗上口唱起来很有感觉”,胡文峰现在对山大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也更加期待。

看山大校史,要学前辈奋发向前

\
校史馆里驻足,只因为那段历史着实厚重

  校史馆里静静流淌着一所大学的历史。考入山大是国际教育学院2014级本科生新生陈钦强一直以来的梦想,这所百年老校的历史对他而言充满着魅力,所以他很珍惜校史馆参观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
系统讲解下,同学们对校史有了深刻了解

\
桂花园,“八大教授”或握卷畅谈或凝神静思,尽显人文大家风范
\
华岗、成仿吾两位老校长,都曾引领山大发展中的辉煌

  9月16日上午9点开始,山东大学校史馆迎来了近500名新生。这些新同学来自生命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他们在这里接受校史教育,感悟山大历史。参观中,大家首先聆听了讲解员对山大历史沿革及历史名人故事的介绍,了解五十年代山大院系调整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影响,感受“酒中八仙”的深厚友谊以及“冯陆高萧”、“八马同槽”的风采与辉煌。在接下来的自由参观中,大家深入了解文艺批评家梁实秋、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事迹,拍下耳熟能详的“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克隆先驱”童第周的照片,阅读被毛泽东誉为山东大学两个小人物的李希凡、蓝翎在《文史哲》发表的文章。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对学校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生命学院2014级本科生新生杨林东“对华岗校长的事迹最有印象,被他深深感动。”一起参观的同学杨梦若则特别留意了生物学科的校友,表示他们的事迹将激励自己学好专业课,日后为生物学科作贡献。
  校史办副主任李彦英介绍,每年新生入校后都会有近一万人次参观校史馆进行校史教育。她很欣慰同学们那么认真、高兴地进行校史知识的学习,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山大,进而热爱山大,助力山大。

\
山大博物馆,全部藏品都由考古系师生挖掘,“宝贝”无数

  除了校史馆,新生了解山大通常还会参观另一个地方,那就是位于知新楼A座27楼的博物馆。为迎接新生参观,博物馆做了充足准备。讲解员队伍整装待发,随时准备给新生朋友做向导,引导大家步入博物馆神圣的历史殿堂。为做好参观接待,同时为了给平时学习、工作较忙的师生走进博物馆的机会,博物馆定于每周二、四、六的下午按时全面开放,师生可携带校园卡自由参观,而团体可在工作日任何时间预约集体参观和讲解。

上文化一堂课,做山大新英才

  “一天山大人,一生山大人。”环境学院2014级本科生新生刘彩玉对于能进入山大求学一直感觉万分骄傲和自豪。她很早就对山大历史和文化有了清楚的认识,在听完“文化一堂课”的讲座后,更是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关于“山大人”的定位。“要做全面发展、创新进取、不畏登攀的山大人。另外,要有浩然正气,崇实求新,做国家栋梁。”

\
文化一堂课上,身穿绿军装的新同学在军训之外接受另一种山大文化的教育

  9月17日晚上,宣传部部长李平生在洪家楼校区为来自数学学院、环境学院的2014级新生作了入学教育的一场主题讲座——文化一堂课。当天的讲座,李平生重点引导同学了解了四个问题:山大从哪来?怎么理解大学文化?怎么理解山大文化?如何做山大英才?李平生告诉大家,山大文化最大的特点是“积淀深厚”,同时又面临“守成、创新”的形势要求。他具体从理念、制度、环境、文化四个层面作了详细解读。

\
知新楼,取意于“温故而知新”,高139.1米,2010年获评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
\
大成广场之名,取自鲁文化,现已成为山大文化的一个象征地

  从曾获评齐鲁文化新地标的知新楼,到可容纳8000多人的中国高校最大体育馆,从曾经的“天使之路”、现今修葺一新的小树林,到全部藏品皆由考古系师生出土、“宝贝”无数的博物馆,从分别承载了鲁文化与齐文化的大成、稷下广场,到中心校区屹立于中轴线两端的72棵银杏树,李平生一次次感慨山大历史之深厚、文化之丰富,“细讲起来时间真是不够”。讲座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李平生才谈到了最想说的“如何做山大英才”这个问题。他形象地讲述了兔子与乌龟三次赛跑全输的故事,启迪大家“人生不能偷懒”、“要找准方向”、“要搭建好的平台”。“怎么样才能成才?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讲座最后,李平生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对大家普遍关心的这个问题给出了回答,并作了具体的阐述。四个词、八个字,答案很简单,真正做起来,却需要同学们真正地笃学、笃思、笃行。“要做一个知山大、爱山大的新山大人。”数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新生熊伟听完讲座后表示,要尽自己最大能力吸取山大古朴文化,为学校注入新鲜活力,建设更好山大。
  学工部副部长宋作标告诉记者,传承山大文化,要从新生开始,举办这样的讲座很有必要,所有新生都应找机会听一下,拓宽知识面,增强爱校荣校意识。据了解,目前各学院正陆续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学校层面也视情况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同时学校计划逐步成立专家库,吸收全校文理医工各领域的学者定期为同学们作报告,形成工作常态,充分发挥山大文史见长、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
未来的路,由你和山大一同走过

  山大百余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历久弥新,关于山大、山大人的思考还在继续,并将延续你整个的大学时光。未来的校史展板,为你留白,等你续写。
 
  相关链接:
  迎新季专题“新生·新学”之欢迎来山大
  迎新季专题“新生·新学”之看看同学们
  迎新季专题“新生·新学”之写在初见时
  迎新季专题“新生·新学”之留学远方来
  迎新季专题“新生·新学”之我想对你说
  迎新季专题“新生·新学”之今日皆为你 
  迎新季专题“新生·新学”之穿上绿军装
  迎新季专题“新生·新学”之威海开学礼
  迎新季专题“新生·新学”之练兵正当时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历史学院 博物馆    作者:刘婷婷 张莹 黄丹妮 邱倬 王一帆 杨海燕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旷原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