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习近平主席2024年新年贺词引发山大师生热烈反响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2日 08:40 点击次数:

[本站讯]一气回钧万事新,由来元旦属初旬。2024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细数中国一年来的变革与发展。山大师生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收听收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山大人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为学校“全面图强”而团结拼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山大贡献。

底气: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表示,学习贺词,十分振奋。对照自己一年的工作,可以说是和国家文化事业同呼吸,共进步。2023年4月15日上午应邀为中央干部局部长级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作题为“四库全书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延续和发展”的学术报告,受到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2023年6月1日在国家版本馆兰台洞库为习近平主席讲解《四库全书》原件,回答主席的提问,受到肯定;承担的国家文化工程重点任务“《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介绍一位收藏家把一千多页晚清名人手札捐赠国家版本馆。赓续中华文脉,需要全国人民同心协力,自己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作出更大成绩。

——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郑敬斌教授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贺词中讲到悠久历史、博大文明带给我们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尤其是谈到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这让我们倍感自豪、充满期待。作为唯一参加国家版本馆首批捐藏仪式的高校,山东大学理应牢记习近平主席的殷殷嘱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立足“文史见长”的深厚底蕴、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承担好《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研究、全球汉籍合璧、焦家遗址考古发掘等重大文化工程,开展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研究,努力在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发展伟大文明中书写新篇章,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创造新辉煌。

——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芬教授表示,在浩荡前行、百舸争流的时代中,有幸作为一名教师走在考古这条路上。这条路贯穿古今,良渚、二里头、殷墟、三星堆等遗址,见证着沧海桑田中的文脉赓续和史迹浩瀚。悠久历史,博大文明,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考古前辈们扎实的研究脚印,其抱朴守一的精神和融会贯通的智慧直抵历史深处,如此惠泽是后人前行的明灯。同行的还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子,他们忙碌于课堂、田野和实验室之间,更擅长在灵感迸发和科学求证中越过惑与不惑的边界,寻刻人类文明发展的经纬坐标,求索东方古国走向现代文明的答案。新的一年,我们将行稳致远,砥砺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常务副院长郝书翠教授表示,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继续牢记习近平主席嘱托,以科学的历史观把握历史规律,从大历史观和新时代要求出发,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使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激发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赤诚奉献的豪情壮志。

——历史文化学院马新教授表示,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从“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开启,以祝愿大家“福暖四季、顺遂安康”结束,把过去一年的辉煌和新的一年擘画纳入人类文明宏大视野中,通篇洋溢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与底气。贺词中所特别提到的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触发起我们的强烈共鸣。作为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者,在新的一年,一定以新年贺词为指针,通过对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年文明史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坚定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豪情满怀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

奋斗: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经济活力,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承慧教授聆听了新年贺词有两点深刻感受:一是为伟大祖国在2023年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作为一名新能源控制领域科技工作者,带领团队作出了山大贡献,倍感欣慰,并誓把科技自立自强进行到底。二是为习近平主席的人民情怀而感动。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2024年,自己将团结带领控制学院师生员工,坚持“四个面向”,践行科教兴国战略,为民富国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齐鲁医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科与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秦莹莹教授表示,2023年,中国人民以坚实有力的步伐走出了中华民族的神采和底气,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2024年,山大医学人将继续聚焦国家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原始创新、前沿探索、临床驱动、健康引领的发展方针,投身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的时代伟业。身兼医生和老师双重身份的自己将继续“德”字为先,坚持系统学习、终身学习,在人民健康领域深耕细作,力争取得更多可以服务临床、改变临床的创新成果,推动我国医学学科水平的提升以及新医科的高质量发展。

——齐鲁交通学院副院长许振浩教授说:“2023年是我来到山大的第16年,我随团队从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到新疆某引水工程,再到西藏某重点项目,亲历并见证了众多国家重大工程的建成落地和持续推进。期间,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为隧道工程突水突泥灾害防控、安全建设保驾护航的信念毫不动摇,将所学用于服务国家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初心始终未变。新的一年,在西藏项目现场,我们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主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把科技成果应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数学学院杜凯副研究员表示,新年贺词振奋人心,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在奋进中成就梦想。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要锻造自身过硬的科研本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更要牢记教师的教书育人责任与培根铸魂使命,努力成为国家战略需求的“四有”好老师,为早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数学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刘佳副教授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聆听了贺词,更增添了一份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的一年中,将牢记习近平主席的深切嘱托,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研究阐释宣传的本职工作,站稳站好思政课三尺讲台,讲好中国故事,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推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岩土工程中心刘征宇副教授表示,回想过去一年,高原重大铁路工程一线,是我们三十余名师生日夜奋斗的地方。习近平主席提到一年的“不易”和对未来的“信心”,正是我们肩负隧道不良地质超前预报科研攻关使命,在高海拔低压缺氧环境下每一天的真实写照。尽管条件艰苦,但习近平主席“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的指示给予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动力。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牢记使命,科技报国,向艰险工程进军,为祖国的铁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青年教师(博士后)常艺琳表示,听到习近平主席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充分肯定,内心十分激动。自己目前正在从事相关光伏能源的研究工作,深知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加快推进能源体系低碳化转型的过程中,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完善光伏产业链、打造光伏生态圈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将致力于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光伏产品,更好地为中国制造蓄势聚力,为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第一临床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李春林听完新年贺词倍感振奋。他表示,2023年跟随导师一起为防治骨质疏松疾病的伟大事业努力奋斗着,把山大精神和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千家万户,展现齐鲁医学担当。团队也致力于使用人工智能助力骨质疏松预防管理,啃硬骨头,下真功夫,做老百姓需要的科研,服务百姓。今后,团队将以坚实的力量,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展示当代青年的神采,带着底气,做更好的自己。

——集成电路学院2020级本科生房久凯表示,力量,源自于科技自立自强。在山大三年多时间里,作为一名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学校、学院的快速发展,极大激发了我的科研热情和创造活力。我们在科研中努力探索行业前沿,在竞赛中切实提升实践能力,聚焦“卡脖子”问题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满足行业需求的人才,服务国家集成电路发展大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王凯宗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贺词中特别指出,“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高度肯定了我们每个人的付出,蕴含着唯物史观的哲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青年学子,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更应该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宣传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青年贡献。

——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河南队队长、2024年即将就读于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张熙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令我倍感温暖、备受鼓舞。作为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志愿服务热情、坚定的教书育人信念争做当代青年先锋,用热情与爱心在乡村教育的热土上播撒希望的种子,以实际行动为确山县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真正做到‘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去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民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习近平主席指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何中华教授表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当年我们革命的初衷,也是兑现革命的承诺。思接千载,上下五千多年文明史使我们有了文化自信的底气;着眼当下,进一步改革开放使我们有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需要在自觉把握这些历史内涵的基础上,反思性地揭示时代精神的脉络,以便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力。

——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教授认真读了贺词,习近平主席对民生福祉的关心与惦念令他倍感温暖与感动:“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话语朴素,如聊家常,深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必将越来越好。

——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周杰表示,习近平主席以人民的福祉为念,将养老育幼就业这些千家万户的事,当成家事国事,牵挂在心,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强调以更大的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以实际行动践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承诺,来实现“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个朴实而宏伟的目标。习近平主席的话厚重而朴实,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国家的温暖和关怀。

——经济学院辅导员吕宁表示,“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习近平主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应该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提升育人能力,锤炼育人本领,始终把学生的事想在前头、落在实处,做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供稿单位:宣传部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莉莉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