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丨解锁山大青年人才的引育密码

——为“青椒”而生的体制机制之变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8日 20:37 点击次数:

[本站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首次将其作为大会报告专章阐述,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面对党中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山东大学结合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在实践中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

仅用三年时间,数学学院青年学者聂天洋便完成了入职山东大学后从普通助理研究员到教授的跨越。32岁这年,他正式破格成为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控制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的一名教授;33岁这年,他入选山东大学校内杰出人才体系齐鲁青年学者项目;34岁这年,他获得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在高校中,同样的职称晋升之路往往平均时长在十年以上。“我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对青年人才的高度重视”,这位年轻的数学学院副院长感慨道。

聂天洋并不是个例。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选择加入山东大学,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正从山东大学脱颖而出。目前,学校共有支持期内的齐鲁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学者814位;40岁以下正高级专任教师495位、35岁以下副高级专任教师341位,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比例已达57%。青年人才逐渐成为山东大学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

了解政策渠道不畅、科研启动经费不足、职称晋升通道拥堵、担纲机会少、事务性负担重、生活压力大……这一系列青年教师面临的“成长烦恼”如何破解?山东大学通过2018年以来首轮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有力回答。

聚势谋远 放眼全球引进人才

在海外工作生活五年后,31岁的许伟伟回国加入山东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成为一名物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回国前,许伟伟一直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实验室工作,所研究的宇宙线正电子、电子和反质子等属于基础研究。“回国其实是必然的。一方面国内的科研环境越来越好,中国科学家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的重大科研项目之中;另一方面是出于家庭和孩子成长的考虑,想让孩子能够回国接受教育。”许伟伟说,选择山东大学,不仅是出于科研的考虑,另外还感动于学校的诚意和情谊,帮助他解决了专家公寓、家属工作还有孩子的入园问题,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心无旁骛地把工作做好。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山东大学以惜才爱才的诚意,以求贤若渴的决心,立足未来,放眼全球,搭建了齐鲁青年论坛、海外工作站、“云招聘”、以才引才等为核心的全球立体化引才聚才网络,延揽各方优秀青年人才。

除了传统的引才模式,学校借助青塔、学术桥等新媒体平台向海内外广泛发布引才信息,通过Facebook面向海外中青年华人学者投放招聘信息40万次。2022年以来,学校组织文、理、工、医4场线上宣讲活动,吸引了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万名学者在线交流,收到有效简历近800份;挑选学科契合度较好的31所世界知名高校,精准投递海外优青申报邀约,发送定向邀约邮件2.8万人次。2022年,学校国家海外优青项目入选数量在2021年取得较大增幅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

作为从海外归国入职山大的领军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成秀珍深知,学院的长期发展离不开一批有追求、有才干、有潜力的青年学者。从担任学院院长之初,她就注重广聚青年人才。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打造了具有学院特色的预聘制教师体系,在海内外多所高校设立引才联络员,强化引才激励。学院全职引进的29名青年教师先后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或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为学院长远发展积攒了后劲。“我相信在可以预见的五年后,学院将依靠这群年轻人迎来收获爆发期。”成秀珍说。

精耕细作,厚植沃土培育人才

万丈高楼平地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培养高水平的战略人才力量,而青年人才正是支撑人才“金字塔”的“塔基”。山东大学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引育并举,尤其重视青年人才培养,打造学科发展的人才蓄水池。

2018年,学校以人才培养和发展为根本目的,对《山东大学杰出人才体系建设方案》进行全面修订,改进遴选程序办法,不唯帽子、不唯论文,重点考察业绩、能力和学术竞争力,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才均可得到与其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支持培养。“齐鲁青年学者”作为校内人才体系中最受关注的品牌项目,面向校内外遴选从事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具有较强学术潜力,已取得具有重要标志性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居本学科领域同年龄学者前列的优秀青年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入选的青年人才可直接聘任正高级职称、博士生导师,学校给予有竞争力的薪酬、经费等全方位支持,校院协同帮助其尽快成长为学术带头人。“未来计划青年学者”项目旨在培养一支具有较大学术潜力的校内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优先支持学校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为快速提升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科研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

精准的激励政策有效激发了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活力。2022年,学校在已公布的国家级人才项目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数量实现翻番,国家“四青”人才年度入选数量再创历史新高。2018年以来,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的39位入选者中有37位为学校杰出人才体系学者,人才立项率达到95%;齐鲁青年学者中有187位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占比近40%。

除了“齐鲁青年学者”“未来计划青年学者”等青年人才项目之外,山东大学还有“优秀青年教师特别评审”和“特别资助类博士后”,均是专门为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搭建的特别平台。“优秀青年教师特别评审”针对能力特别突出、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校内优秀青年教师,不设任职年限、论文、项目等门槛条件,经相应评审程序,可破格晋升教授。“特别资助类博士后”以培养一批学术骨干和青年学术带头人为目标,遴选学术成果突出、表现出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提供有竞争力薪酬待遇,出站可留校进入预聘教师体系,也可直接申报齐鲁青年学者。

2018年以来,学校共有32位青年教师通过“优秀青年教师特别评审”通道破格晋升教授职务,其中4人已跻身国家“四青”人才;共有21位博士后先后获得校内杰出人才体系支持,跻身国家“四青”人才。目前,学校博士后总量占全省比例已近40%,实现倍增;统招博士后规模增长2.5倍,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位列全国前十位,在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中获资助比例占全校总数40%。

学校作示范,学院争向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学校“十三五”期间“强院兴校”典型学院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率先倡导“人才队伍就是学科命脉”的理念,招贤纳士、精心培育,使学院成为本学科青年人才的成长沃土和向往之地。2018年以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引育齐鲁青年学者16人,其中11人成长为国家“四青”人才,成才率高达70%;新增国家“四青”人才18人,并有5名“四青”人才进一步成长为国家级领军人才。目前,学院已形成11人次国家级人才领衔、20人次国家“四青”支撑的学科队伍,国家级领军人才总量位居全校第一、全国同类学院学科前列。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院“一个人才三个帮”的基本院策和文化氛围支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管服团队长期将人才成长作为“一把手工程”,不计名利提供全方位规划、支持和服务,设立“伯乐奖”,实施国家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国家级项目培育计划和青年人才“学导制”“教导制”,成立青年学者学科交叉创新联合会,助推青年学者成长。学院团结进取和团队帮扶文化蔚然成风,资深教授、杰出学者甘为人梯、提携后学,青年人不懈奋斗、努力进取,形成了“人人爱人才、人人引人才、人人育人才”的人才成长发展新局面。

充分信任,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牢记“国之大者”,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作用,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聚焦国家地方战略关键领域,山东大学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始终信任、帮助、支持青年人才,支持青年人才勇闯“无人区”,十年磨一剑,努力践行新时代强校兴国的使命担当。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国家级领军人才、基础医学院教授孙金鹏带领课题组已经在趵突泉校区默默耕耘了十一年。2011年1月,孙金鹏归国以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身份加入学校。2022年9月,孙金鹏凭借在G蛋白偶联受体脱孤及药物研发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相关学术成果连续发表在Nature、Cell等国际著名期刊的优异表现,荣获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他形象地把攻克难关比作登山,登上一个小山头后,就能看见更多更高的山头。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未来还是争取在这个研究领域里成为国际一流的实验室,比国外同时代同领域的人更强,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并把我学到的知识以及科学概念传递下去。”孙金鹏说。

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岩土工程中心刘斌教授在千佛山校区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不超35岁的研究团队,瞄准地下工程灾害防控和安全建造的迫切需求,聚焦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开展研究,研发了隧道掘进机(TBM)施工隧洞灾害源超前预报方法与技术,为解决突水突泥灾害源等不良地质超前预报难题作出贡献。团队的相关成果应用于吉林引松供水、新疆某工程等百余条隧道,有效保障了工程安全建设,获2020年度国际隧协技术创新奖、2017年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2年,凭借发明专利“隧道掘进机破岩震源三维地震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刘斌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金奖。

围绕空天深海科技,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空间科学研究院教授徐天河担任卫星导航与遥感课题组组长,带领国际化的年轻科研团队在威海校区,围绕卫星导航、卫星重力、全球海平面变化等开展研究。

在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探索中,徐天河带领团队开展国家PNT体系弹性化架构顶层设计工作,从“源端到终端”协同解决现有PNT服务在安全性、可靠性、连续性和完好性等方面的诸多不足;围绕PNT信息源配置、时空基准服务、PNT终端集成与信息融合等环节,全链条开展弹性PNT关键技术攻关。在此基础上,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陆海无缝海洋弹性PNT试验系统,开展海洋场景弹性PNT应用示范,为建设2035国家综合PNT体系贡献了山大力量。

2020年10月,徐天河获评2020年度“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此奖励针对在测绘行业作出重大科技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全国共5人获此殊荣。

大树参天植自根基,江河万里流有源头。一大批青年学者们正分布在山东大学各个研究领域,像孙金鹏、刘斌、徐天河一样拼搏,以久久为功的态度,努力在自己的赛道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青年人才的视野、胸怀和业绩显示着学校的潜力和希望,每一份务实的努力、每一次加速的步伐,都是学校向上的底气和旺盛的活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为青年人才担重任、挑大梁尽可能创造优质环境。”人事部部长、人才办主任刘健教授表示。

厚望如山,唯有勇往直前;铿锵之势,不负殷切期望。面对前所未有的人才成长发展机遇,山东大学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强化人才引领驱动,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强烈的担当、更扎实的作风做好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为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山大努力,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山大贡献。


【供稿单位:人事部(人才办)    作者:宋帅 秦川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