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这给高等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校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在“新常态”下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用好花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促进改革发展,增强预算执行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学校管理者乃至全体师生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日前,山东大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签署了一份中央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责任书。责任书的背后,传达着山东大学怎样的压力和挑战?体现着山大人怎样的责任和担当?即日起,山大视点网站推出“增强预算执行力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系列报道,以责任书为引子,与大家一起聊聊专项资金预算执行那些事。
责任书背后的故事
责任早就有,今年首问责
2015年,山大获中央财政各类专项预算11亿元,但一季度执行进度仅为7.5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行部属高校预算与预算执行挂钩办法的通知》要求,截至每年6月30日,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不低于50%;9月30日,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不低于75%; 11月31日,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不低于95%;12月25日全部执行完。
今年,国务院、财政部、教育部对中央专项预算工作执行更为重视,首次提出将严肃追责,如执行达不到目标要求,除将结转结余资金收回并缩减学校2016年度预算外,或将采取其他处罚措施。
为落实好教育部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责任制的要求,4月20日,校长张荣代表山东大学与6位分管校领导分别签订《2015年直属高校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责任书》,并在当天的校长办公会上,研究了涉及中央专项资金的主管部门签订落实责任书事宜。
责任书从哪来
这是一份什么样的责任书?签责任书的目的是什么?希望达到什么效果?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妨把镜头回放,追溯近年来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了解目前从国务院,到财政部、教育部,再到学校为应对“新常态”所作的探索……
——从2012年起,中国GDP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以2015第一季度为例,GDP同比增长7%。就国家财政拨款而言,若大量存量资金花不出去,则难以形成投资、带动消费,经济增长也就无从谈起。
——2015年4月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盘活和统筹使用沉淀的存量财政资金进行部署,提出对存量资金较多的部门适当调减来年预算总额,清理整合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和各部门专项资金,对专项用途资金实行清单制管理。李克强要求抓紧出台方案,建立任务清单和时间表,对工作不力的要“严肃追责”。至此,李克强已7次在其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及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4月2日,教育部结合《财政部关于盘活中央部门存量资金的通知》要求,出台相关制度,对清理结转结余资金、收回结余资金、定期报告存量资金情况等方面提出具体做法,要求各直属高校签订《2015年直属高校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责任书》,规定由校级主管领导牵头负责落实,将本年度各专项资金结转结余数严格控制在当年预算数的5%以内。执行不力或将扣除相应财政拨款。
——4月10日,山东大学总会计师曹升元代表学校与教育部签订责任书;4月20日,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要求6位分管校领导分别与学校办公室、人事部、人才办、科学技术研究院、人文社科研究院、本科生院、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基建部、后勤保障部、就业发展与指导服务中心、兴隆山校区管理办公室、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校医院等18个执行责任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书。
从1到6再到18,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预算执行责任书正在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逐渐细化,还将落实到各项目的具体负责人,由此可见增强财政预算执行力必须分秒必争,刻不容缓。
排名48,一季度“花钱”太慢
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算执行情况通报,1-2月份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库支出预算累计完成167.32亿元,预算执行进度为17.15%,而山东大学1-2月份预算执行进度仅为14.46%,低于直属高校整体执行进度2.69个百分点,排名47位。
一季度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库支出预算累计完成255.42亿元,预算执行进度为26.19%,高于序时进度(25%)1.19个百分点。而山东大学一季度7.56%的预算执行进度低于直属高校整体执行进度18.53个百分点,排名48位。
根据对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一流大学建设经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等23个中央专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季度学校所有专项的执行进度均低于序时进度。其中,只有1个专项高于20%,6个专项执行进度高于10%;有14个专项执行进度低于5%,其中5个专项一季度执行进度为0。
“花钱”太慢,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既有客观上的原因,比如今年实行新的预算法,每年3月1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后,才能正式确定预算,而随后的预算批复过程又十分漫长;有的专项资金使用周期长,很难在一年内执行完毕,支付环节偏后;有的项目多年申请资金一次性拨付,执行难度大。此外主观原因也不容忽视,比如,学校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实行项目负责人管理制,负责人意识不到位,对预算执行工作重视不够;思想重心没有转变,重申请轻执行;对客观情况认识不足,前期论证不充分;部门间相互推诿,主动性不够、担当意识不强等,都制约着资金的执行效率。
一方面被催着花钱,另一方面却急需用钱
财务预算执行力度缓慢,是因为山大不需要这么多资金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学校发展任务重,资金紧张,加之今年是青岛校区建设的关键阶段,需投入更多资金。”曹升元介绍道。
山大的特殊校情,也决定了学校对资金的需求量是巨大的。2000年合校以来,学校为拓展办学物理空间,集中财力加快各方面建设步伐,部分项目无财政来源,形成了较大内外债。学校资金周转天数远低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平均水平,中长期内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当前学校还面临济南、威海、青岛三地八校区办学的现实情况,交通通讯频繁,基础设施维护复杂,管理层次多、人员增加等等,都导致保障成本、协调成本、管理成本增加,使得学校需要更多资金投入。
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学校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青岛校区、民生工程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发展,也就需要投入、需要资金。
每年财务预算报送的时候,学校财务部会收到各单位的申请报告,内容各异、数目不一,却都是在说着一个意思:缺钱。“事有轻重缓急,我们只能把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最需要的地方。”财务部部长刘洪渭深感财务压力之大。
重压之下,全校行动起来
前有资金困境,后有预算追责。没有钱、钱太少不行,有钱花不好、花得慢更不行。
据责任书要求,财务部每月通报执行责任部门专项预算执行情况,执行不力的单位将面临学校的追究问责。对学校而言,预算执行进度达不到要求,损失的不仅是年底的结余资金,来年预算也会进一步缩减。
学校采用签订预算执行责任书这一举措,推动责任体系建设,具体专项落实到人、层层推进,力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校内营造积极主动、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的干事创业氛围。
同时,学校积极实行主动预算管理,提前组织论证专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提高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预算切实可行、经费及时到位;提前启动资金数额大实施周期长的项目,细化实施方案,提前进入招标等相关程序,保证项目按时保质完成;事权与财权相结合,以加快预算执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灵活性和预见性。
为切实增强预算执行力,领导干部必须力戒“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为官不为和“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了事,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学校希望以签订责任书为契机,鼓励各单位积极有为,真正花好钱,切实办好事,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财务预算执行工作复杂,一文难以道尽,本文作为系列报道的开篇,仅作综述。而每个执行责任部门,各有各的情况;百余个专项,各有各的特点。在后续的报道中,我们将走近一线,剖析财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应对措施,推广优秀经验,为大家讲述更多“花钱”那些事儿。
相关链接:
增强预算执行力报道一:责任书背后的故事
增强预算执行力报道二:助推科研实力提升
增强预算执行力报道三: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增强预算执行力报道四:助推学生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
增强预算执行力报道五:科学规划 精细管理 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增强预算执行力报道六:为决战输送“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