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战疫在一线(34):三“心”相连 所向披靡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19日 15:39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湖北一线,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科学护理下,越来越多的患者由重症到轻症,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在这场战“疫”中,山东大学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们付出着、收获着、成长着、感动着……这些感动来自于医生的精心护理、患者的积极配合、家人的真诚理解。一封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一幅幅触及灵魂的精美画作、一段段让人泪目的视频,让大家不断向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的倾情付出点赞。他们用真诚的心,燃起了人们渴望美好生活的热情,点燃了武汉这座城市复苏的引擎。

医者心:仁爱

医护人员对患者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对患者而言,心灵的安慰和身体的治愈往往相得益彰。医护人员们查房、制定医嘱、执行医嘱、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他们在与患者的朝夕相处中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兄弟姐妹。爱与被爱、关心与被关心的话剧在病房中一天天上演着。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护人员与“炎症风暴”赛跑,抢救62岁患者。近日,一名62岁的男性患者氧合恶化,齐鲁医院医护人员经过仔细分析,发现患者肺部CT较前明显加重,炎症因子各项指标检查超过正常值6倍以上,存在新冠肺炎典型的“炎症风暴”现象。“炎症风暴”是病毒引发的体内过度炎症反应以及多器官衰竭,一旦出现,病情发展迅速,肺部、心脏、肾脏等全身各个器官都有可能受到影响,是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齐鲁医院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李玉教授带队马上与在东院区支援的李兰娟院士团队联系协同作战,采用血液净化技术(人工肝)对患者进行救治。两支医疗队协同作战,多学科专家联合攻关,经过6小时奋战,顺利完成治疗,患者的病情终于得到控制,转危为安。

患者抑郁的眼睛明亮起来了。18床的小伙子刚入院时,情绪十分低落,每天在焦虑、抑郁中度过。“我们都知道,面对这可怕的疫情,患者比我们更恐慌,因此和患者拉进距离、科学的治疗、冷静的处理才能有更好的结果。”山东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保健科主治医师许霞说。山东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齐鲁医院呼吸科曲仪庆主任每次查房,都会拍拍小伙子的肩,充满信心地告诉他:“小伙子,恢复得不错,加油。”在此鼓励下,小伙子的眼睛一天比一天明亮,病情也一天比一天好转。出院那天,他握着曲仪庆主任的手说:“齐鲁医院的医生,谢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我,我…… ”

悉心照顾,带给患者春天般的温暖。山东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队员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患者。21床是一位85岁老人,每次吴付运轮班对老人都照料得特别细心。那天午饭有虾,吴付运就仔仔细细地剥了皮喂给老人。老人觉得米饭太硬,他就找来早餐的稀饭热了,用自制的勺子一口一口地喂,直至老人吃饱。“不是儿孙,胜似儿孙。”19床患者说。有的患者说:“我们病房来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不识字,搞不清楚怎么吃药。张忠喜等护士就很耐心地一种一种地喂,我们同病房的病友都很感动。”但是张忠喜却说:“那是42床的奶奶,来了没几天,能够自理,但是手打哆嗦。对不能自己吃药的患者,我们一般都是按照医嘱,一样样地喂她们。这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很正常。”

团结、敬业、专业、友爱,形成抗疫一线的合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队员抵达武汉后,就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医疗救治工作中。从忐忑到自信,队员们用最短的时间理顺了各种流程,核心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医疗质量得到了保证。医疗队员李涛:“过程说来简单,却凝聚了太多的努力和感动。我仍记得,值夜班时,马承恩主任凌晨两点打来的电话,指导危重患者呼吸机参数与出入量的调整;魏峰涛老师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用已显沙哑的声音指导患者医嘱的变动;王欣老师在我进污染区前,仔细地检查防护服与谆谆地叮嘱……我有幸成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

渴望再见女儿的心情,是老爷爷配合治疗的动力。21床85岁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爷爷忘记了很多,但当提起女儿时,他的眼里总是满是期待。刚入院时,他给医护人员们说他的闺女最疼他了,一聊起闺女,他满脸的幸福感。老爷爷生活不能自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吃药时,老爷爷说:“哎呀,我不喝,我不喝,太苦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员闫怀蕊说:“爷爷乖,一定要喝,喝完了病就好了,病好了就能回家见到你闺女了。”爷爷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忍着喝完。闫怀蕊值夜班时,发现爷爷翻身时把连接心电监护仪的电极片扯掉了,她重新给爷爷贴电极片时,爷爷又闹脾气了,非常不配合地说:“哎呀别给我弄,我不要弄。”闫怀蕊耐心地说:“爷爷,你闺女刚才来电话了,让你贴上,赶快治好病让你回家。”“我闺女说的吗?”“是的,是你闺女让你贴上。”说完,爷爷就很配合的连接好了心电监护。“爷爷虽然糊涂,忘记很多人很多事,但唯独记得他闺女。这个唯一能记住的人,一定是他最爱的人。因为我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期待。”闫怀蕊说。

患者心:感恩

医生精湛的医术,护师精心的护理,驱赶了患者心中的焦虑,为其康复铺就坦途。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好医生,都辛苦啦,好医生,都辛苦啦”“千言万语道不尽我心中的感激”等话语,时时由患者的心底萌发。

队员们的付出,患者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以后要到济南去,到齐鲁医院看你们,小刘、小王、小韩。”武汉一位86岁老人与照顾他的山东医疗队员成了“忘年交”。从2月初支援湖北以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们一边帮助患者们与病毒搏斗,一边无微不至地照料他们的生活,一边还安慰他们脆弱、敏感的心灵。渐渐地,许多患者在感激之余,也把他们当成了亲人、朋友。“刘爷爷”刚入院时开始有些抵触情绪,31岁的医疗队队员韩倩倩就给他手写了一份呼吸操指导,在信上画上画,写上鼓励的文字。老人逐渐向医护人员打开了心扉,配合治疗了。老人的病情一天天好转,现在不仅可以起身吃饭,还能下地走一走。心怀感激,老人记住了每一个照顾过他的“小朋友”的名字。

患者待队员们如亲人般贴心。进入病房工作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三层手套,这为每一项操作无形中增加了难度。静脉穿刺是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但是由于护目镜起雾看不清、手套太厚触摸血管时没有手感,只能凭借医护人员多年工作经验来完成。山东省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猛说:“记得第一次给患者打留置针,在退针芯时手不停地颤抖,这时患者没有紧张反而笑着对我说:‘小伙子,看着你就稳。’我知道这是患者在用自己的方式鼓励我,每次得到患者的鼓励和肯定,我们取得战役胜利的信心又增长了一大截。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以驱散患者心中的恐惧。“我是这里住院时间最长的患者。刚入院时,孤身一人在隔离病房内,没有亲人陪伴,内心充满恐惧,感觉生活很绝望,前方的路一片漆黑。得病后,会我在网络上搜索各种与疾病相关的信息,此时最容易相信负面信息。您来了,从山东不远千里奔赴黄冈,我明天就出院了,这段时间发生的每一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你们明亮的眼神,一个又一个深夜里陪伴的身影,这些温暖的画面,是我坚持了一天又一天的动力。凌晨四点,当看到你们还在,我心里无比踏实。你们真的是暗夜中期望的一束光,帮助我们找到归岸的路。”一名患者出院前对山东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科主管护师张静静说了这样一段话。

纸短情长,道不完患者心中的感谢。3月13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湖北医疗队收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十八病区16床患者董丽丽的感谢信:首先感谢你们把病情危重的我抢救过来。2月8日我入院时高烧烧到40℃,病情非常危重。是你们接管了我,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一条命,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是我的救命恩人。“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山东齐鲁医院的各位领导及全体医护人员,冒着自己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为我们治病、送饭、打扫卫生、房间里面的消杀等,关心我们的生活起居和身体情况,让我们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特别是护理我们重危病人时,你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为我们做好翻身、擦身、倒大小便等基础护理。这些事件都历历在目,你们做了儿女们都可能做不到的事情,让我们如何不感动呢?……千言万语道不尽我心中的感激,在此我代表我的家人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你们早日战胜疫情,早日回家团聚。

点滴付出,收获了满满的爱。3月16日,山东省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外科专业主管护师白华羽在手记中写道:最初上责任班的我曾和同事们一起奋战在污染区病房内。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是“高标准,严要求”,处处体现了“齐鲁标准”。有一次上责任班时,30床的阿姨一直发烧、喘不动气,有一天跟我说话的时候很有底气,状态很不错,我赶紧鼓励她:“阿姨,感觉您今天状态变得蛮好的嘛!”阿姨也很开心地回应:“真的感谢你们,等你们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敲锣打鼓的欢送你们呀!”近几天,我听到了太多患者说不尽的感激之情,收获的是满满的温暖与感动。

94岁的高龄患者刘奶奶出院了。在住院的21天里,刘奶奶从一度拒绝打针,不太配合治疗的重症患者,到今天无病一身轻地自己坐上出租车,她的康复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湖北医疗队所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17病区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也来自于她超强的自理能力。刚入院时咳嗽、憋喘严重,需要绝对卧床,而且眼睛里有大量分泌物,牙齿咀嚼功能不好。每天除了药物治疗外,队员们仔细为她清理分泌物,并做好果汁和“营养餐”喂她,不到一周时间,她就能下地活动,三周时间就可以出院了。出院时,她自己收拾物品,检查每一盒出院时所带的药。把老人送上志愿服务车时,老人竟拉着队员们的手,不停地说“好医生,都辛苦啦,好医生,都辛苦啦”。

亲友心:理解

亲人是一线队员们最大的牵挂,也是他们最有力的后援。孩子的微笑会为父亲在一线抗疫注入无限动能。小女儿的一声“妈妈”,让母亲在救治患者时干劲十足。带着这份力量前行,让队员们的抗“疫”风采更加迷人。

把对儿子的爱,化为前行的动力。3月12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员薛艳给儿子写了一封家书:亲爱的孩子,妈妈想对你说,离别非是不爱,而是大爱。因为爱你,想给你更多,想给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关于勇气,关于责任,关于坚强,关于家、国、天下的情怀。妈妈希望你成为一个眼里有光,心底有爱,有温度的顶天立地的男儿。孩子,妈妈想对你说,其实我也害怕,害怕再也抱不了你。我也担心,担心自己的渺小,做不了更多。但是我却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萤火之光,也可以照亮天空。

家人翘首,期盼凯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蒲林哲的丈夫给妻子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我们两个孩子,京京一岁半,小七也才三岁半,两个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就没有离开过你,孩子们天天在窗台盼着你的身影出现,而我的心里对你的想念也与日俱增。自你走后,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武汉疫情的进展,只因在那最危险的地方有我最牵挂的人。当看到已经有3000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时,别提我有多担心了。每次问你累不累,你都说不累,但看到你浮肿的脸庞,眼睛周围深深的压痕,以及疲惫的声音,就止不住心疼。但当你告诉我,哪床的病人比昨天好一些了,哪床的病人今天出院了,你那神采飞扬的表情,就跟打了胜仗一样开心,你们不愧于“最美逆行者”的称号。疫毒无情,人间有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和家人盼你早日凯旋!

 

 

女儿的手势,爸爸的力量。山东省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外科专业护师刘善旭四个月大的女儿比出“加油”的手势,为一线的爸爸加油。来武汉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湖北医疗队很快制定出一系列工作流程与标准,“齐鲁标准”被推广应用于新冠肺炎防治临床一线。刘善旭在病区负责感控工作,主要是检查督促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常规、手卫生的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及时报告主管医生病人感染征象,并协助督促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标本送检;指导本科室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指导护士抗菌药物的正确配置;监督检查病房日常消毒、终末消毒管理情况及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及用后处理情况、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转运情况,完善各种登记记录;负责本病区院感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有女儿的鼓劲,他战胜疫情的信心倍增。

听到一声“妈妈”,再累也会笑起来。“妈妈!妈妈!”近日,山东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管护师王小清刚刚1岁多的小女儿第一次学会清楚地开口喊妈妈了,而那一刻,她正在病房救治患者。6岁的大女儿在微信中写道:“妈妈,今天妹妹会喊妈妈了,‘妈妈’‘妈妈’地喊个不停。”“妈妈,你累吗?你什么时候回家?”“妈妈,我今天帮奶奶照顾妹妹了,妹妹很乖”…… “孩子,你知道吗?妈妈在这里最期待听到你们的声音,再忙再累我都会笑。”王小清在心里默默地说。

疫情面前,医者心、患者心、亲友心,三“心”相连,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医患和谐相处,合力抗疫,让寂静的大地,春意萌发。如今,樱花已开,春日已至,我们期盼的鲜花绽放、生机勃勃的景象已触手可及。拥抱大自然,走在阳光里的日子也近在眼前。让我们携手共进,走好这抗疫“马拉松”的最后一公里……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王莉莉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万广远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