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9日下午,由山东大学和山东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第十四期“恰同学少年”——中国杰出青年论坛在东校区科学会堂举行。一位是著名军旅作家,一位是具有跌宕经历的国际禁毒志愿者,他们结合各自的非凡经历,与山大学子激情对话,畅谈人生真谛,感受社会责任。
石钟山:“人生只要激情还在,梦想就会永远燃烧不止”
一部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掀起红色浪潮、感动千家万户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他的名字。提到“父亲”系列小说的创作时,石先生说到:“作家创作的时候,感情是会很复杂的。正是因为对军旅生活的熟悉,从部队转业后,我决定重新审视那种生活开始创作生涯。也是因为对父亲那一辈人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以写作作为第二代军人对第一代军人的一种回顾吧。”
他有着“石光荣”式的军人父亲,他说;“甚至比石光荣还‘左’,小时候,在我心目中,父亲是冷酷,恐怖的。回家的脚步声,对我们来说,不亚于防空警报。每次一听到,我们都作鸟兽散,回家装作认真学习状,要是某天对你笑一次,是很不正常的事。父亲在教育我时,是用暴力来使我坚强。一次,我跟别人打架,被打得流鼻血了,被父亲发现了。它没有像常人所想的那样,而是给了我一耳光,一脚后,说别人能把你的鼻子打出血,你为什么不能。为了锻炼我的胆量,他带我去森林打猎,塞给我一支猎枪就走开了。父亲相信鞭打折磨也能产生自信。”
高考落榜,16年的从军路让他体味了军人内心最强悍的脉搏,谈到了高原军旅生活的艰苦,那种绝望、孤独、压抑。冬天天寒地冻,夏天闷热潮湿,通讯条件落后,狼群和蚊子又是最大的威胁。在那样的条件下,父亲只是让他相信组织,没为他做任何调动,即便是轻而一举就可以的。“没办法,在那时,我靠着在厕所里学习,脸盆当书桌,外加一个马扎当凳,一年半后考上了学。我明白了要靠自己,可是,由于青春期的叛逆,我四五年没有和父亲联系来往,直到我提了干为止。”
即便如此,他说:“我最崇敬,最爱的人还是父亲。随着电视剧的热播,父亲也从情感上接纳了我,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分水点,感谢他为我所做的一切。”
石先生谈到,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一些激情,一些向上的东西。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都不能没有理想和激情。他以自己四十年的经历汇成一句话:“人生只要激情还在,梦想就会永远燃烧不止。”
石钟山,辽宁省沈阳市人。出生于军人家庭,16岁入伍,在空军及总后等单位服役16年,20岁开始发表小说。迄今已发表长篇小说9部,中篇小说50余部,短篇小说100多篇。以他的代表作《父亲进城》、《父亲和他的儿女们》、《玫瑰绽放的年代》、《母亲活着真好》改编而成的“激情三部曲”——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母亲》,红遍大江南北。
韩云峰:“帮助佤邦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当他刚走上讲台时,主持人就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到老大的感觉?”台下一片赞叹声。的确,11年来,他一直用照相机、DV摄像机记录着金三角鸦片经济的变迁,不同的经历让他拥有了一份与常人不同的大气与冷静。他就是著名国际禁毒志愿者,国际和平禁毒基金会会员,独立制片人——韩云峰。
从1994年开始关注国际毒品的源头金三角,参与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改良鸦片经济的过程,较深入地接触了佤邦联合军主席鲍有祥,被人视为“深入虎穴”,打开了传说中的独立王国山门,让世界之音、佤邦之行互为知晓,他说:“镜头是无法说谎的,我要用镜头实实在在的讲,用事实说话。让外面的人了解金三角,希望最后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毒源,用和平的替代经济来改造他。”他提出了发展地区教育,搞旅游经济,建原生态的鸦片博物馆来发展经济,并为此作了诸多努力。
韩云峰深深体会:“世界与佤邦太缺乏沟通。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人对金三角的看法,改变它的经济模式,消除毒品源头”。多年来,其信念支撑——“帮助佤邦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只有一个感觉——穷,到处都是茅草房,并非常人所想象的那样,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平常平淡的。”他做着艰难的努力,对缅甸东北部和与中国接壤的老挝鸦片种植地区人们给予了倾心的关注,他提到那些好心帮他的人,对这些山民充满同情与感动,“我觉得他们无知、无助、无辜,真的需要外界的了解和帮助。”
谈到工作的艰苦时,他特别提到所受蚂蟥、跳蚤的皮肉之苦,经历过的痢疾。甚至在老挝拍摄时被捕所历经的生死考验,去采访时,被人用枪指着头时的恐惧,然而没有丝毫的畏惧和后悔,他说:“我们应该坦坦荡荡做人,扎扎实实地追求想做的事。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要考虑能否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这就是韩云峰,一个诚恳、果敢、有魄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