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025年7月10日,国际著名期刊《GUT》(中科院1区TOP期刊,IF:25.8)在线发表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Therapeutic inhibition of HBsAg and HBV cccDNA through a novel phased combination treatment: glycine and interferon-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林曹瑞副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莹硕士、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冉宁研究员为该文章共同第一作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启水教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毛海婷教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林曹瑞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血清甘氨酸水平在HBV感染中的变化特点,证实其与肝损伤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CHB)肝损伤的潜在预测指标。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外源性甘氨酸能够显著促进肝细胞增殖,稀释并减少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水平,进而抑制HBV复制。机制方面,甘氨酸通过激活AKT-mTORC1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再生,并通过甘氨酸转运蛋白(GlyT1)补充一碳单位池。此外,甘氨酸还能通过激活甘氨酸受体(GlyR),抑制NF-κB信号通路,改善HBV感染相关肝炎症。
基于上述机制,团队进一步创新性地设计了甘氨酸(glycine)与干扰素-α(IFN-α)的分阶段联合治疗方案,在小鼠HBV感染模型中取得了显著的抗病毒效果。该方案显著降低了血清HBsAg、HBV DNA及肝内cccDNA表达水平,HBsAg抑制率高达60%,同时改善了肝功能指标和组织学炎症损伤,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应用前景。

甘氨酸联合IFN-α治疗显著抑制HBV复制及改善肝功能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甘氨酸与IFN-α分阶段联合治疗策略,为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提供了全新思路。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是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委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近年来共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等国家级课题42项;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GUT等杂志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20余篇,其中1区文章7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和参编著作30余部;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等多项奖励,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