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当AI遇见人文:数智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系列学术讲座第六讲在中心校区文学生活馆举行。文学院副研究员肖映萱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文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挂职)侯滢主持。

肖映萱从一部由AI创作的网络小说《天命使徒》出发,讲起当下网络文学界的创作模式。她认为,如今网络文学平台尽管态度上抵制和反对AI创作网络文学作品,但实际上允许使用AI辅助网络文学创作。她表示,当前AI在网络文学创作中的使用频率虽不断提升,但停留在辅助工具层面,在涉及情感、价值时,仍难以企及人工创作。短期内,AI尚未具备完全取代人工进行网络文学创作的能力。
接着,肖映萱结合与AI创作者的对话,提出AI也可以通过捕捉受众偏好协助网络文学创作者打造更贴合市场需求的内容IP,未来可以在“文学创作的生产机制”“文化研究”“文学史”“理论建构”等方面发挥作用。
最后,肖映萱提出,当前数字人文技术在网络文学研究中的应用仍面临起步晚、建立数据库困难等困境。希望学界与业界能够进行开放协作,有更多元的跨学科团队去解决问题。互动环节,肖映萱就印欧语系的弹幕使用以及AI如何去模仿作者文风的问题与观众展开讨论。
本次讲座通过线上形式,实现了与伊犁师范大学融媒体学院的师生共享,是山东大学服务新疆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