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齐鲁医院李杰教授团队在超声介导的肿瘤诊疗一体化领域取得系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7日 17:15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超声科李杰教授团队在纳米超声造影剂精准增强肿瘤诊疗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生物材料领域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中科院1区,IF=10.5)和Materials Today Bio(中科院1区,IF=8.7),李杰教授为上述论文通讯作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成果1:Multilayer cascade-response nanoplatforms as metabolic symbiotic disruptors to reprogram the 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

肿瘤微环境的代谢共生与免疫抑制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挑战。传统纳米药物因渗透性不足和代谢复杂性,难以有效抑制肿瘤进展。李杰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多层级联响应纳米平台(GHB NPs),兼具超声成像与治疗功能。该平台通过γ-谷氨酰转肽酶(GGT)响应释放透明质酸酶(HAase),降解肿瘤细胞外基质,促进纳米颗粒深层渗透,同时负载basigin-siRNA,抑制乳酸转运蛋白(MCT1/4)膜定位,阻断肿瘤细胞间“乳酸穿梭”。该研究还验证了结合超声刺激,GHB NPs可下调β-catenin/c-Myc通路,减少糖酵解关键蛋白表达,降低乳酸生成,并引发线粒体损伤,导致肿瘤细胞能量衰竭。动物实验显示,该策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重塑免疫微环境,激活树突状细胞与M1型巨噬细胞,提升抗肿瘤免疫应答。该诊疗一体化策略为实体瘤的代谢—免疫联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博士研究生刘蕊为第一作者,李杰教授为通讯作者。

成果2:Dual-responsive nanoscale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as an oxidative stress amplifier for enhanced DNA damage in BRCA-proficient ovarian cancer

PARP抑制剂常用于BRCA突变型肿瘤,而DNA修复能力正常的BRCA野生型肿瘤对其不敏感。该研究开发了一种pH/超声双响应纳米超声造影剂(OLA-NDs),用于靶向递送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不仅改善了肿瘤靶向药物递送和生物安全性,同时利用超声辐射和肿瘤微环境的pH变化触发药物释放,并通过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增强肿瘤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协同破坏DNA修复机制,同时实验证明联合治疗通过上调NOX4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进一步放大氧化应激,导致大量不可修复的DNA双链断裂并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该联合治疗策略的应用高效杀伤A2780细胞,为BRCA野生型卵巢癌的诊疗一体化提供了新策略。研究成果发表于Materials Today Bio,硕士研究生张嘉璐、博士研究生王潇旋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杰教授为通讯作者。

李杰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构建精准医疗下的靶向性纳米超声造影剂的肿瘤诊疗一体化系统,对纳米级超声造影剂的优化制备和精准诊疗的临床转化研究。近年来,课题组在肿瘤精准分子影像、肿瘤可视化治疗及疗效评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已在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Materials Today Bio、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发表,授权相关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内外超声医学大会上报告。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供稿单位:齐鲁医院    作者:齐鲁医院宣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李梦璐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