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4月18日,经济学院2025年微观与产业组织理论研讨会于中心校区举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副教授宋阳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李四光,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岚、副研究员李俊乾参加研讨会并作主题报告。研讨会由张岚主持,经济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活动。
宋阳波作题为“Market for Attention and Cooperative Rivalry”的报告。研究表明,在注意力市场中,战略媒体通过提供时间敏感信息来持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多数具有前瞻性的媒体中,“合作竞争”仍然是一种均衡的强劲现象,每个媒体的均衡信息政策都依赖于各自状态间的相关性,代表了根本的不确定性。在游戏中间阶段,媒体通常会选择信息信号的低到达率,作为一种默契合作形式。与此同时,真正的竞争行为如存在则只在早期发生,对于消费者来说,接收信息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非单调性。
李四光在报告“Optimal Source Authentication and Endogenous Misinformation ”中指出,优质的数据质量、易于获得主要来源以及数据复制中添加的噪声更少有助于减少错误信息。认证减少了决策的重复偏见(通过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提供商的市场力量,但阻碍了信息传播,对总体错误信息产生了模糊的影响。此外,当市场对信息的需求较高、对主要来源的总体访问有限、二手信息中的噪音很小或数据提供商具有很大的议价能力时,非验证主导了完美验证。虽然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平均数据质量,但对福利会产生非单调甚至负面影响。
李俊乾在报告“Competing with data in credence goods market”中提出,在信用商品市场的两阶段竞争模型中,卖方在第一阶段收集买方数据,降低第二阶段提供高质量待遇的成本,产生数据外部性。均衡状态下,两个卖家在第一阶段诚实地对待所有买家,第二阶段则选择性地提供待遇。非共享数据虽提高效率和竞争,但降低福利。当数据需要投资时,卖方均不投资。数据互操作性导致两个不对称均衡,仅一个卖方投资,增加数据投资和可用性,但加剧了第二阶段的过度治疗。
张岚作题为“Influencers as Selector of Good Deals”的报告,她指出,在一个具有横向和纵向差异的消费者搜索模型中,网红的主要功能是为其追随者选择优质的交易机会。研究建立了网红存在的条件,并表明它的存在总体上有利于消费者,但同时对企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还深入分析了市场条件的多种变化如何对网红营销前景产生影响,并将企业质量选择行为内生化,进一步探究了网红的存在如何作用于企业提升质量投资的动机。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为经济学院师生搭建了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的平台,为微观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注入了新思路、新方法。下一步,经济学院将持续加强与兄弟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推动微观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深入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经济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