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 > 正文

胡海岩:注重科学品位的著名力学家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06日 16:32 点击次数:


    [本站讯]或许是因为经历过南北不同优秀文化的熏陶,胡海岩的气质中同时兼具齐鲁儿女的质朴和江南名士的儒雅,眼神里流露出科学家的睿智、敏锐和学者的从容、淡定。
    博士生们对胡海岩的教诲念念不忘:“做一名科学工作者,要具备优雅的科学品位,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和审慎的批判精神”。胡海岩认为,科学品位反映着价值欣赏、学术追求,对于一个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他积个人成长经历和多年治学之经验而得。
    扎实的理论功底是科学品位的基础。胡海岩非常感激母校山东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重视基础理论、治学严谨的学风。80年代初,跟随程德林教授攻读硕士时,他的数学入学成绩是全校第一名,数学课本可以免修的。导师却叫他先不要急于学习力学,而是去修数学专业四年级的课程;一年之后程先生又引导他读冯•卡门著的《工程数学》,注意将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胡海岩深明导师的一片苦心,培养计划之外,又自修了张量分析、微分几何、非线性弹性理论、连续统物理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对待自己的学生,胡海岩同样从基础抓起。他的博士生说,“胡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是出名的,尤其是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英语水平、实验能力。每次的作业,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经胡老师逐字逐句细细修改,往往密密麻麻成了一片红”。
    浓厚的学术兴趣是科学品位的前提。程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越是好学生,越需要精心培养。只有帮他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才能既使他得到成长,又能够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胡海岩当年的硕士论文选题“用群论方法解决叶轮机振动问题”,后来吸引了众多学者,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选择有科学意义的问题吸引学生,通过理论的求索、追根寻源的探究解决问题,是胡海岩与导师一脉相承的治学方法。他为博士生王在华选择了时滞受控系统的动力学作为论文选题,这在当时的力学界鲜有人触及。立足前沿,使王在华从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中感觉到一股巨大的吸引力,激发起强烈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研究的深入,王在华提出一种简洁而又系统的全时滞稳定性判定方法,被学者们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称之为“先驱性工作”。王在华说,导师帮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根本目标,也是科学品位的集中体现。从一踏上学术道路,程先生就经常鼓励胡海岩要勇于创新,告诉他说,“优秀的硕士论文应该与博士论文媲美”。胡海岩把有限群表示理论引入动态子结构方法,不仅在理论分析上具有独创性,而且运用计算和实验证实了其理论结果。回忆起做论文的艰难过程,今天已攻克过各种难关、获得过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胡海岩仍不免感叹。限于20年多前的研究条件,大量繁杂的计算要靠人工完成,今天在计算机上一天的工作,当时要做几个星期。难度正在于它是前人从未做过的。而这种艰苦的付出,得到的是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是专家们的高度评价。硕士论文答辩时,国内许多著名学者表示,他的论文已经“不低于博士论文水平了”。
    独辟蹊径、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逐渐成为胡海岩的思维方式。80年代末,他提出从非光滑动力学角度研究结构碰撞振动问题。他在国际上率先研究具有摩擦的斜碰撞振动,指出瞬态碰撞成立的力学条件;深入研究了碰撞振动引起的失稳和局部分叉,提出周期碰撞振动的计算方法;在隔振系统中引入弹性/阻尼复合限位器,提出碰撞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方法,解决了改善高频传递率与恶化共振传递率之间的矛盾。其系列论文发表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上,被美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的著名学者广泛引用,被著名机械振动专家闻邦椿院士的著作连续5页摘录。其研究成果被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第一型武装直升机的导弹稳瞄系统隔振技术攻关,使导弹靶试命中率从33%提高到100%,保证了该机定型和上百架武装直升机交付使用。该成果获得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90年代中期起,胡海岩领导的研究小组针对振动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揭示了反馈时滞、弹性约束、迟滞阻尼等因素对振动控制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多种新的振动控制方法,并用于导弹惯导平台、车辆悬架等工程系统的振动控制设计。2002年,他完成了该研究主要成果的总结专著《Dynamics of Controlled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Delayed Feedback》,由国际著名的德国Springer集团出版。这是我国学者在Springer集团出版的第一部振动控制专著。国际著名学者Schaechter、Cartmell等多次在《Applied Mechanics Review》上对其研究进展作长篇评述,称:“作者就该主题介绍了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系统的分析方法”,“一个归功于Hu等的令人感兴趣的分支”。该成果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严谨治学和审慎批判是提高科学品位的重要举措。胡海岩谈到当年程先生如何指导自己时,总要提起抱着严谨、怀疑的态度去阅读文献。从学生时代起,他就追求严谨的学风,以审慎的批判态度阅读文献,多次发现和指出文献中存在的问题或错误,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他在同辈学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就担任了我国振动界权威学术期刊《振动工程学报》的副主编。最近,他又作为我国大陆振动界第一位学者,受聘为国际振动界经典学术期刊《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的编委。今天,胡海岩则非常注意从培养严谨治学和审慎批判精神来提高学生的科学品位。王在华说,胡老师经常指定若干篇论文,要求不仅要读懂它们,还要抱着审慎的批判态度象审稿人那样,阐述论文的科学意义,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指出论文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提出改进建议等等。这种训练使王在华有了飞跃性的提高,逐步具备了一个职业科研工作者的眼光和素质,他的博士论文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此后,王在华被多个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聘为审稿人,还被自动控制学科权威期刊Automatica评为2003年度全球25位杰出审稿人之一。
    具备优雅的科学品位,这是胡海岩对学生的教诲,也是他自己始终不渝的追求。
    胡海岩,1956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力学专业,并考取该校固体力学专业研究生,在程德林教授指导下研究机械振动,1984年12月获工学硕士。此后,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从张阿舟教授,研究结构动力学,1988年5月获工学博士。留校任教后,曾分别在德国Stuttgart大学和美国Duke大学任洪堡基金研究员和客座教授。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力学教授;兼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科学出版社《非线性动力学丛书》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及航空评审委员会主任。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作为我国一般力学学科的著名学者、该学科第一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胡海岩教授长期致力于非线性动力学、振动控制等领域的研究。他作为第一完成人,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期刊论文174篇,其论著被SCI收录62篇,EI收录87篇,被他人引用1380余次。在他培养的12名博士中,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文/苏州 图/白向忠 来自: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俊】

【作者:文/苏州 图/白向忠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俊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