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贵教授:与恩师季羡林的深厚友谊
2025-03-20
1996年季羡林在家中与蔡德贵谈学术一、蔡德贵初识季先生1965年秋,蔡德贵从胶东半岛的一个穷山沟考进北京大学,入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那时季羡林先生任东语系的系主任。秋天的迎新大会上,蔡德贵在外文楼阶梯教室里第一次见到了季羡林,那时候的季先生还年富力强,刚刚54岁。1979年,蔡德贵考上山大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他到北京出差,回母校巧遇季先生。他礼貌地上前问好,季先生看到他问道:“干嘛来了?是不...
1996年季羡林在家中与蔡德贵谈学术一、蔡德贵初识季先生1965年秋,蔡德贵从胶东半岛的一个穷山沟考进北京大学,入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那时季羡林先生任东语系的系主任。秋天的迎新大会上,蔡德贵在外文楼阶梯教室里第一次见到了季羡林,那时候的季先生还年富力强,刚刚54岁。1979年,蔡德贵考上山大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他到北京出差,回母校巧遇季先生。他礼貌地上前问好,季先生看到他问道:“干嘛来了?是不...
走进孟祥才先生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客厅中倚墙放置的书橱,里面摆满了《二十四史》《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文献通考》《两汉全书》《中国通史》《虞舜大典》《饮冰室合集》《鲁迅全集》《顾维钧回忆录》等大部头的著作,浓浓的书卷气息让古色古香的家里瞬间多了几分静气。84岁的孟祥才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一口地道的临沂方言,声音清晰洪亮。虽然退休多年,但对他来说,除了不再教书了,还是一如既往地读书治...
王汉鹏,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校企联聘学者,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岩土试验技术与系统装备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地下工程灾变机理与防控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包括部门推荐类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纵向课题10余项,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30多项;出版专著4部、教材3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I高水平论文80余篇,他引超过300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
在山东大学校园之中,有着这样一位杰出学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分析、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底蕴,用心教学、潜心育人,创新科研、建设学科,成为引领学子的师者典范。曹廷求,山东大学二级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银行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公司治理、银行治理、系统性金融风险、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内率先倡导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研究,累计发表SSCI、CSSCI论文110余篇,曾获首届孙冶方...
韩勃,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现任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济南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水利部水工程安全保障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主要从事海上风电和海洋岩土工程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杨朝明,1962年生,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两千五百多年前,辽阔的东方大地上,一位被后世敬仰为“至圣先师”的老者,以非凡的毅力与不懈的努力,在漫长岁月中,点亮一盏盏蕴含仁爱之光、礼敬之道与智慧之火的明灯,为这片土地上的民族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孔子故里默默耕耘四十载...
在中国海洋学界,有这样一位学者,他不仅在海洋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就,更以其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的悉心指导,成为众多学子心中的灯塔。他就是山东大学梁振林教授,一位在海洋的广阔舞台上,以智慧和热情书写着自己精彩人生篇章的教育家与科研者。梁振林,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授,海洋科学(学术型)、资源与环境(专业型)专业博士生导师。承担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150多篇,获国家发...
[本站讯]2024年1月11日,英国《自然》杂志(Nature)刊发中外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成果,首次揭示巨猿绝灭之谜。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王伟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早在2019年,王伟教授团队就与哥本哈根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在距今193万年的巨猿牙齿化石中首次成功提取到遗传信息,将古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引入到了早期人类和猿类的演化关系的研究中。研究成果在Nature期刊报道之后,引起学术界的巨大关注。国际权威学者认...
王志宁,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校区科研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兼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新型膜材料制备、膜分离、海水淡化及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课题、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基金委区域重点联合基金和省部级基金项目20余项,以及中广核、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等技术研发项目3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篇,授权发明专利19项,研究成果转化2项。2020年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山大,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致力于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结合国际前沿研究方向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系统研究基于污水绿色再生、生态储存、梯级回用的新理论、新技术,为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这就是张建教授带领的山大流域水环境研究团队。作为治污保水先行者,他们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是周向军为人、为学、为师的生动写照。30岁大学毕业,40岁晋升副教授,47岁晋升教授,周向军一直坚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40多年中,他谦逊乐享,引领学科建设,循循善诱,凸显育人本色,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和骄人业绩。周向军,山东大学二级教授...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政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材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学科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库首批专家,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山东省党委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2018年入选《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山东社会科学名家名作展》...
响晴的上午,赵伟教授的办公室里,错落有致的绿植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得屋里如春天般生机勃勃。“爱笑”,是师生对他评价最多的词。他说起话来一直面带温暖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他说,自己很喜欢养植物,看植物慢慢生长,会觉得特别有活力。就像他同样喜欢培养学生,看着他们慢慢成长成才,“这种感觉特别好”。作为免疫学领域的专家,他将科研工作中对于未知的探索比作开盲盒,风趣的话语中饱含踏实淡然、快乐科研的态度。赵伟...
王仁卿,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荣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大学生态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他长期致力于暖温带植被生态基础和恢复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基础专项等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重大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在中国暖温带植被分布、格局与动态、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荣誉奖...
“中国现代文明是在五千年农耕文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古代村落研究中研究的村落不仅是历史,更是与当下密切相连的一种存在。以村落为基础的农耕文明基因以及农耕文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与时俱在。对中国古代村落发展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村落始终是城乡一体社会结构中的基础,始终是与城市共存的基本聚落单位,始终是乡村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始终是农耕文明基因得以递延的媒介,始终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西方社会的...
“你知道吗,对光的赞美与探究,古已有之。《诗经》中就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的描述……”长期研究生物发光的李敏勇教授,对光的认识,有种超出科学研究的浪漫气息。而他从事生物发光研究的开端,也源于一个浪漫夜晚与一种美丽生物的浪漫邂逅……李敏勇,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药学院副院长、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10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获泰山学者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