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旧) > 学生 > 正文

何元航:积极进取 诗意栖居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6日 13:05 点击次数:

如果凝练一个词语来形容何元航,我想可以是“积极改变”四字。在两个小时的交流中,无论是对本科时练习口才历程的回顾,还是对留学经历的回忆,抑或是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我们都感受到他的人生态度:当发现生活不是你期待的样子,你将会不遗余力地改变它,为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去努力。

何元航,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韩语系硕士研究生,2018年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为了这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韩国语赛事,何元航和指导老师付出了许多心血,“比赛一共有四十五个选题,都要好好准备。”说罢,他从书包里拿出厚厚一摞纸,上面写着几十篇韩语演讲稿及思路,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和修改。赛前准备期间,何元航每天都会来到外院楼准备演讲比赛,改稿、背稿、排练。他说,他喜欢靠着这里的窗台,有时阳光照到身上,很舒服,也算是在辛苦备赛中的一丝惬意。

演讲不是独奏,而是一场交响

“在场的各位有谁身上是带了现金的,请举手。”与其他选手不同,何元航以一个问题作为演讲的开始。

问题一提出,就吸引了观众的兴趣,大家纷纷举手回应。之后的演讲中,何元航以他在韩国交流时的亲身经历为例,即兴将“无现金”这样一个大主题缩小为一个个具体事件。最终,何元航凭借深入浅出的讲述和深厚的韩语功底,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青睐。

其实上台前,他十分紧张。在距离上场还有三分钟时,他抽到了自己的选题。尽管之前已想好了各种情况,但打开选题纸条那一瞬间,何元航有些不知所措——“无现金社会”。虽说之前作了相应的准备,但大脑中的记忆并不完整。在这种情况下他硬着头皮上了场,灵机一动,用一个问题作为开场。这次交流互动,看似是临场发挥,其实凝聚着他长久以来对演讲的认知。他认为,演讲不是独奏,而是一场交响。相比于面对众多观众的大型演讲,何元航更喜欢与一小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讨论各种观点。“对我来说,演讲不是用来单方面展示自己的,而是用来相互分享知识、交流想法的。我们不光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从别人的回应里听到别人的声音,看到别人的态度。”在与别人的讨论中,大家只有带着问题意识去讨论、发声,才能学到东西。但这种发声并不是高歌猛进式的呐喊,而是涓涓细流式的问询。

正因如此,何元航对于演讲有着独特的看法,演讲不是辩论,没有必要去说服别人,“自己的声音难免显得单薄,与观众产生共鸣才是最重要的。”由于对演讲的独到理解,何元航在演讲方面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他多年的好友窦皓对此这样评价道:“我印象中他参加过很多次韩国语演讲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标准的发音和稳健的台风,非常有范儿。”

其实在威海校区就读本科前,演讲并不是何元航的强项。他坦言,是本科期间任学生会主席的经历让他成长了许多。学院里男生少,自己又身兼学生会主席,于是每逢活动,自己就会被安排发言,但是由于方言的缘故,自己的咬字并不清晰,有些音也发不准。在这样的压力下,为了把发音吐字练得更标准,何元航每天都会读一段文章,录下音来发给擅长演讲的学长,这样一天天过去,他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十足长进。“改变是缓慢发生的,或许当时并不能立刻看出来,但只要坚持,时间自然会兑现你的成长。”

跳出舒适圈,掌握主动权

大一、大二期间,何元航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上,在学习却没有投入太多热情。而大三在韩国交流期间,他真正地对韩语产生了热爱,在极大提升自己韩语水平的同时还对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有了深刻认识,“发现自己能用韩语与当地人交流时,心里会产生一种获得感,觉得自己学有所用,而且还可以独当一面。”

当被问及那段时间中里对韩国的最深印象时,何元航的回答是“人情美”。众所周知,礼仪文化在儒学文化圈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这种文化也已经深入韩国人的思想,成为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因此韩国人的言行举止中都透露出一种人情美。交流期间,何元航在韩餐馆打工,“后厨阿姨们喜欢聊天,还经常教给我许多韩国料理。韩国的大学教授也经常在课下关心同学们的生活,甚至也会问一些在外国人看来是私生活的问题。”其实这便是韩国文化中“人情美”的一种彰显,它与中国文化相近却又不同。

有些人出国后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国外生活,也有人觉得交流生活不理想,抱怨着吃不惯外国菜,不能适应国外环境,何元航却认为抱怨无用,选择出国本来就是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不能等着问题被解决,积极主动才能解决问题。“比方说我自己,没有合口食物可以自己动手去做,没有朋友可以走出家门主动去交”,生活的理想程度其实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自己争取改变才能掌握主动权,想要的东西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何元航这样说。

出国之后,何元航更加体会到学习外语的真正价值。他说,“掌握一门外语相当于多了一双看世界的眼睛”。我们会看到,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思考方式,有这么多有趣的习俗,有那么多种活法。

坚持的力量,前行的精彩

看着眼前阳光帅气的何元航,我们很难想象到,几年前的他曾是一个体重高达二百斤的男孩。为了减肥,他每天坚持跑步,控制饮食,直到现在,他仍坚持着每天跑六公里的习惯。

何元航有很强的意志力,他决心做一件事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好友窦皓还说:“何元航做事沉稳大气,只要有他在,大家心里就会非常有底,只要他想做什么事,那大家就可以放心,这件事一定能做成、做好”。从十八岁开始,何元航每年都会去献血,五年过去了,五本献血证见证了他对社会“微小的贡献”。有时候坚持,可能会让他比别人吃更多的苦,但他所收获到的或许更多。

何元航执著但不死板。生活中,他不是一个埋头苦读的人,恰恰相反,他善于给自己放假。在学习之余,他会留出时间看看闲书,到处走走,做做喜欢的事,劳逸结合,这样的生活好不惬意。何元航尤其喜欢旅行。他喜欢去一些没去过的地方,经历一些没经历过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恪守规则,但是在旅行时,稍许少了些约束,我们是自由的,我正是喜欢这种感觉。”

但对于看电视剧和玩游戏这两种娱乐方式,何元航不太喜欢。“因为不想都把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交付到别人设计的世界,在自己能够掌控的现实世界中,就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或许,这正是我们大学生应该思考之处。

何元航喜欢读些哲学方面的书,他觉得每当读过弗洛伊德、黑格尔这些思想家的论述,会发现许多困扰着现代人的问题,其实早在几百年前就被思想家们探讨过了。思想家们的视野之宽广,让何元航懂得从多方面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找到差异与共鸣。何元航认为用主动的态度进行独立思考,同时多借鉴大家的哲学思想,才能把学问做大。

谈及读研的原因,何元航笑了笑,他在本科毕业前作了多手准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攻读。虽然读研会有更大的学业压力,但他告诉我们两点原因,一是不清楚,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二是太清楚,何元航很清楚自身还有很多不足和进步空间,也很清楚自己不喜欢做什么,“不想让自己的格局变小,不想年轻时就囿于一种职业。”就是在给自己不断做排除法,不断设置负面清单之后,选择才渐渐明朗起来。何元航笑笑说道,“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多读书总归不是个坏事。”

“我不想把自己规划得过于细致,不想把自己束缚在规划之中。对我来说,与其奔着一个‘坑’一直跑,然后跳进去,不如跑着跑着突然掉进一个‘坑’里,没准想想就会觉得这个‘坑’好像还可以。”何元航笑着说:“这样的结局才更值得期待吧。”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郭小冰 李皖宁 李清华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刘梦冬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