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人物(旧) > 医者 > 正文

于杰滨:我的愿望是“天下无疾”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12日 09:06 点击次数:

编者按: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派出4批近300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投入抗疫前线。在前线的几十个日夜里,医疗队员们“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真心传递真情,以使命救治生命,用关爱诠释大爱。防护服是他们英雄的战甲,“口罩脸”是他们天使的容颜;“方言卡”见证他们与患者的信任,“谢谢你”传递患者对他们的真情。他们经历了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从紧急启用到病例清零的难忘时刻,他们在武汉重症病房以日夜坚守诠释无悔担当,他们用医者仁心守卫疫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近期,山东大学新闻网专访了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第二医院院长王传新,并连线部分援湖北医疗队员,了解山大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的点滴故事,推出“致敬逆行者”系列人物专访,以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仁心大爱、奉献品德,号召全体师生医务员工向他们学习,凝聚起全校赢得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双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2月2日正值大年初九,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街道上几乎没有行人车辆,特殊时期的城市用寂静对抗着病毒。而在济南遥墙机场,引擎的轰鸣打破寂静,包括山大二院急诊重症医学专业主治医师于杰滨在内的山东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整装待发,负责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7西病区的51张床位,奔往疫情中心,赶向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如今,于杰滨与其他129位医疗队成员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奋战一个月了。物资、人手、治疗方案……层出不穷的问题让这场源于疫情的出征远比想象中辛苦,但在主动请缨支援的于杰滨心里,他只不过正在做着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担负着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支援武汉,义不容辞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山大二院响应国家,在除夕夜就开始向全院医护人员发出号召。而在看到消息后,于杰滨也按捺不住,立马向医院请战,希望自己成为医疗队的一员。

他的想法很简单:一方面,疫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自己作为医护人员理应承担起责任,国家需要时,就应该到需要的地方去;另一方面,自己的专业是急诊重症,这也是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最佳专业。无论从哪方面考虑,于杰滨都认为自己必须加入支援武汉的成员之中。更何况于杰滨始终记得2002年SARS爆发时还在上学的他内心对援助一线、抗击疫情的渴望,现在自己有能力去救治患者、援助同事,又怎么能退缩?

带着这样的心情等待选拔结果,2月1日的下午,他终于接到了医院的准确通知,成为了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直到这时他才将实情告知家人——他并不希望她们太过担心。家人虽然担心他的个人安全,但不管怎么样也尽力支持他,帮助他为出发做准备。名单在医院里公布后,于杰滨的手机提示音一直没停,上级和同事们纷纷打来电话、发来消息叮嘱,都是要他做好防护,一定平安。祝福语是相似的,但这种聚集起的情感像是护身符,让他更坚定、更勇敢。

2月2日,于杰滨与同事们踏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于杰滨在日记中写道:“登机前,广播里提醒我们因为支援湖北的物资装不下了,希望我们登机前每人可以带走几个苹果,并祝福我们凯旋归来。”他们每人都携带了四个箱子,里面装着卫计委、医院、科室为他们准备的医疗物资,防护服、隔离衣、手套、鞋套、酒精、84消毒液……他们都知道,这次出征里,只有做好严密的个人防护,才有可能救治更多患者。

左一为于杰滨

“情况比预想更严重”

抵达武汉后的第二天,于杰滨开始进一步学习相关的防护知识,并进行穿脱防护服的操作演练,全员通过考核后才结束培训,可以进入病房。

直接接触一线前,于杰滨对情况做过预估,提前做了最坏的预期。而他真正了解后,才发现情况比预想更严重、更复杂。当时不仅感染人数多、重症患者多,封城后还有许多亟需解决的基础问题,相关部门要对全国各地不断赶来支援的医务人员进行统筹安排,各方面都需要精细对接,否则就有可能因为小小的缺口引发危机。这些都对医疗队提出了巨大挑战,需要他们严密防护的前提下全力工作。

医院的病区分相对清洁区和污染区,而医护人员进污染区之前要进行二级防护,帽子、口罩、鞋套各两层,还要装备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面罩等,然后才能经过五道门、四个房间,而且每进一个门之前要进行手消毒和门把手消毒。通常来说,从开始到进入污染区需要半小时的时间,从污染区出来也需要同样的流程。这样繁琐严格的规定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防止污染。

右为于杰滨

医疗队主要分为白班夜班,夜班医生在交班时把处理的病号情况和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医生对病人进行整体评估,根据化验检查和影像学结果调整医嘱。随后,部分医生更换防护服进入污染区查房,通过电话沟通相对清洁区的医生再调整医嘱。对于需要行咽拭子核酸检测的患者,医生进行三级防护后开始采样、送检。以上工作完成往往已经到下午了,于杰滨和同事们又要接收新病人、办理出院、记录病程、查看病人的新的化验检查结果,再准备交接班。

左一为于杰滨

在高强度的工作里,体力受到很大挑战,而且穿着特殊的防护装备在病房里工作,动作稍微大一点或者活动得快一点就会感觉明显胸闷。这样的工作对于于杰滨和同事来说就是抵达武汉后的日常。

除了人手和物资,更大的挑战在于患者。于杰滨和同事所在的整个病区51张床全是病危病重患者。新冠导致的重症病人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呼吸困难、肺纤维化,需要呼吸机维持血氧。同时,在这里面,有高龄患者,有患心衰或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也有已经妊娠30周的孕妇,还有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每一个瞬息都更有可能发生意外。

于杰滨知道,他们需要对每一个病号的病情做到了如指掌,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尽可能缩小意外发生的可能。对于这些病人,他们从西药、中药、饮食等各个方面进行治疗和探索,不断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采取各种办法给予安慰和鼓舞。功夫不负有心人,绝大多数病人治疗效果比较好,目前也不断有治愈的患者出院。

于杰滨对那个妊娠30周的孕妇印象很深,她入院时病情非常重,胎儿胎心不稳定,患者告诉他们之前医生就通知她说有可能保不住胎儿。但经过医疗队的治疗,胎儿胎心稳定了,最后这个患者也治愈出院了。通过治疗挽回两条生命,这样的“奇迹”是点燃他们斗志的火苗。

在“情况比预想更严重”的一线,逐渐康复出院的患者让于杰滨坚信,疫情结束既不渺茫,也不遥远。

“我们不是在独自战斗”

于杰滨觉得来武汉以后,几乎每天都能感到感动,这种感动深扎于心,来源于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互助。当国家、同胞有难,各方各界无数的人用着自己的方式对疫情中心进行支援,延伸出来春的新芽。

来武汉后,第二医院组建的“援湖北医疗队员后勤保障小分队”每周固定给家里送油送菜;援助的一个多月里,医院里没有间断慰问,从生活需要到临床物资、心理健康都给予支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无名英雄们以及企业们倾其全力去捐助物资……这些保障让医疗队感动,更让医疗队安心。是他们让医疗队感觉不是在独自战斗,也让远离家乡出征的医疗队对家少了担忧。

还有许多感动来自患者。他还记得有一位特殊的患者,是个33岁左右的青年。这位患者的父亲是医院的外科主任,在此次抗疫过程中不幸感染去世,患者本人还有抑郁病史。他们在治疗中坚持疏导他的心情,鼓励他积极向上,也能够深切体会到患者在控制自己的情绪。治疗期间,有一次主任在查房时偶然咳嗽了一声,后来这位患者很急切地去关注这件事,担心主任被感染。一个患者能够在自己患有抑郁、痛失父亲并不幸被感染的情况下还想着关心他人,这让于杰滨很受触动。

疫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仍然有患者入院,医疗队的他们也没想过懈怠。他们知道,此时正在一线的自己,不应该辜负期待。

后记:3月已经到来,春天已然临近。在被问到疫情结束后有什么最想做的事情时,于杰滨以一句“我的愿望是‘天下无疾’”作为回答,正如他选择学医时所说的“目标是救死扶伤”时一样,简单,但真挚。

最后,他又补充了一句:“没有最想做的事情,正正常常上班应该是最想做的事情了。如果说非要说有,不知道援外算不算?”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高鑫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