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不常用栏目 > 校园生活 > 正文

沂熠生辉蒙阴分队开展沂蒙精神调研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09日 11:16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2日起,历史文化学院“沂熠生辉”实践团队在临沂各地市接收单位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分赴临沂市、沂南县、蒙阴县、费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沂蒙精神形成与发展调研活动。“沂熠生辉”专题调研团蒙阴小组就蒙阴地区沂蒙精神发展状况展开了全面调研。
    在建党90周年的大背景下,此次活动积极响应山东大学关于开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与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社会问题能力的倡议,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有重点地进行调研。调研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当地政府及档案馆、采访“沂蒙六姐妹”、参观孟良崮革命遗址等形式展开。
    7月2日,蒙阴小组的五名队员由济南出发前往蒙阴,在蒙阴县人口较为集中的购物中心、广场等地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当地居民了解沂蒙精神的主要途径,对红歌、革命电影、电视剧的喜爱程度,对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看法等。小组成员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其中有效问卷53份。
    7月3日,队员冒着小雨前往蒙阴镇敬老院,见到了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公丕曾老人和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徐志向老人。公丕曾自述其参加孟良崮战役时只有九岁,由于当时年龄太小,只记得战争十分激烈,以至于山中的水都被阵亡的将士和被打死的骡马的血染红。徐志向十八岁时参加淮海战役,在徐州东部与国民党精锐的黄维兵团进行了激战。据老人讲述,当时战况十分激烈,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使当地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解放军的处境也十分艰苦,村子里没有地方住,就只能睡在野地里。尽管艰难,但将士们英勇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老兵们的讲述让队员们重温了新中国成立前夕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深切体会到了老区人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在蒙阴县团委,县团委副书记任广友热情接待了调研队员,向队员们大致介绍了蒙阴县红色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沂蒙精神的发展现状。在蒙阴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带队员们参观了馆藏的关于沂蒙六姐妹以及孟良崮战役的相关档案,主要包括沂蒙六姐妹所获得的荣誉证书及粟裕将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所穿的衣物和作战用的工具包。随后,蒙阴小队成员前往位于蒙阴县野店镇野烟村的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在纪念馆中,队员们看到了当年在解放战争中沂蒙人民支援前线时推的木车,沂蒙妇女为战士们纳的鞋垫、缝的布鞋等珍贵实物,了解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人民支援前线的感人事迹。下午,队员拜访了沂蒙六姐妹之一的伊淑英老人。据伊淑英老人讲述,当年的蒙阴地区在经历过日军及国民党的先后扫荡后几乎成为一片焦土,共产党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斗争,没有足够的食物,没有先进的武器,甚至没有可穿的衣物。在这种情况下,老区人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援前线,做煎饼、纳鞋垫、运弹药、救伤员。最终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使沂蒙地区迎来了新的明天。
    最后,小队成员来到位于蒙阴县垛庄镇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全面了解了纪念馆的布局及所展现的内容。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共分五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门厅正面是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题词和孟良崮战役大型沙盘。在纪念馆后的烈士墓地,青松翠柏之间,安葬着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我军部分将士的忠骨,共2865名,其中无名烈士2600多位,平均年龄23.2岁。看到这些长眠于此的烈士,一股肃穆敬仰之情从队员们的心中油然而生。虽然先烈们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但是他们不朽的精神将长留人间。纪念馆工作人员为队员们作了相关介绍,并赠送给队员们关于孟良崮战役的文字和影像资料。
    一星期的实地调研是短暂的,但它带给队员们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实地调研,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沂蒙精神的鼓舞下,队员们会很好地完成社会实践的后期整理工作,使沂蒙精神薪火相传。]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赵雯雯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