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6至10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心香”调研团赴青州广福寺、洪楼教堂、长清义净寺、泉城广场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6日上午,队员对广福寺的僧侣与居士们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并在寺中居住和参加僧侣的日常宗教活动,收获颇丰。广福寺的历史可以上溯至隋朝,是在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大的寺庙,在其中修行的僧侣也颇为闻名,现正在筹建佛学学院。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宗教在民间的影响,队员们分别依照主题与寺内的僧侣和来当义工的居士们进行了访谈。队员们全天参加宗教活动以体验僧侣们的日常生活。其中包括做早、晚课、诵经、绕佛、共用斋饭等。僧侣与居士们的热情配合调研,队员得到了许多对此次调研极有意义的素材。7日上午,广福寺的住持大师与调研团的队员们进行了会面交流,在交谈中,队员们不仅对佛教、佛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调研的题目有了更多的掌握,而且收获到了许多生活与处世的智慧,真可谓获益匪浅。
8日下午,团队一行人来到了洪楼教堂,教堂的一位董修女接待了队员,并且耐心地回答了队员的各种问题。董修女告诉队员,教堂每周日都会由神父进行面向教徒和非教徒的授课,这是最基本的传教布道的途径。教堂还会在圣诞节、复活节等大型宗教节日举行一些宗教活动和公益活动,如弥撒、派送宣传册和复活蛋。教堂还会为一些新人义务举行婚礼,为贫困家庭送去生活必需品等等。教堂还有暑期夏令营、青年会和唱诗班,教授圣歌的演唱和乐器的演奏。另外队员还了解到,洪楼教堂是整个山东教区的主教堂,下属还有很多分区。它还会经常与国内其他教区乃至国外教会、罗马教廷进行交流。对于教堂经费来源,董修女介绍说,支撑教堂运行和组织各种活动的经费主要来自教徒和热心人士的捐献,而教堂则会组织一系列爱心小组,了解各个区域的困难家庭和困难民众,并对他们给予帮助。教徒努力地传播福音、发展新信众是教堂吸纳新教徒的主要途径。董修女还向我们介绍了教区的人事上的基本结构,一个教区一般由主教、神父、修女和基督徒呈层级状构成,神父和修女一般都来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并且神父和修女终身都是不婚的,这点天主教与新教有异。队员还了解了很多关于教会礼仪的细节,如受洗、礼拜等。
9日,一部分队员前往位于长清通明山中的义净寺。远望通明山酷似两尊卧佛,而寺院就坐落在佛腹之上。山门高耸,台阶绵延,树荫掩映,给人一种“深山藏古寺”的感觉。队员刚到就被邀请去听住持大师讲《大乘起信论》。很多僧尼和居士认真地边听边做笔记。《大乘起信论》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作,南朝梁真谛译(今学界有争议),是大乘佛教的入门之书。全书把大乘如来藏思想和唯识说结合为一,阐明“一心”、“二门”、“三大”的佛教理论和“四信”、“五行”的修持方法。住持法师将佛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吃过斋饭后,队员抓住居士们休息无事的机会,对其进行问卷访谈。他们积极配合,真诚地向队员讲自己对佛法的理解以及佛法对其个人的影响。“只愿‘独善其身’,小乘渡己”、“佛法慈悲,也应尽力渡人”,同时他们一致认为,信仰佛教使他们更加包容,心态更加平和、积极,更加热爱生活。
10日清晨,“心香”调研团的队员在稷下广场集合,准备进行调研阶段最后的活动,赴泉城广场进行问卷的发放调查与个人访谈。
在调研了两个佛教寺院和一个天主教教堂后,心香调研团将目光转回到了普通民众身上。此次活动的重点在于调查普通群众对宗教的看法。上午八时,成员们准时抵达泉城广场,对在广场上散步的群众们进行随机的问卷发放与访谈。些许炎热的天气使被调查到的群众并非积极配合,然而这些都不能减弱队员将实践活动进行下去的热情。调研活动中,我们发现,对于宗教问题感兴趣的群众只占很少一部分,大多数群众对宗教基本不了解,也并不想去关注这个问题。对宗教问题抱有热情态度的大多数还是经常去宗教场所参加活动的信众。
上午11时,发放出去的60份问卷已全部收回,队员对民间宗教信仰的大致情况也有了初步了解。在此之后,“心香”调研团队的实践活动将进入整理数据和撰写报告的收尾阶段来总结本次调研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