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不常用栏目 > 校园生活 > 正文

历史学院古城大爱调研团调研古城风韵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13日 08:25 点击次数:

  [本站讯]历史学院“古城大爱”调研团先后调研了百花洲和后宰门古民居区、府学文庙儒学文化区和芙蓉街民间商业区,多角度深入了解济南市城建规划恢复古城风韵的现状。恢复古城风韵涵盖建筑格局、文化渊源、民间经济等多方面。
 

新旧建筑失衡,古民居失本色

  8月9日,调研团走访济南百花洲和后宰门,以古民居为切入点调研“古城”格局现状。
  经调研,一方面,此带古建筑较多,大面积拆修新建压力较大,这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不便;另一方面,队员也发现了电线老化、墙体掉落等安全隐患,古建筑修建工作志在必行。如何权衡新旧建筑的去留则成为恢复古城风貌的关键之一。值得赞扬的是,队员所经几处施工地的后勤工作都比较到位。例如,重建过程中,后宰门施工有扰民现象,有居民向队员反映施工距离居民区太近,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同事队员发现,工作人员于武岳庙施工地张贴告示,详述施工时间与阶段,并为居民交通提供绕行指示的提示。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对衡量新建筑和旧建筑的关系有明确说明:“对尚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在重建过程中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进行修复,拆除重建没有价值的建筑,保留具有济南特色的建筑符号,并部分采用现代设计手法,以对比求协调,使得建筑街区富有时代感。”从建筑的协调性来说,这一带做得比较协调。

保护府学文庙,发扬儒学文化

  10日,调研团前往济南府学文庙,观览其格局之壮美,享受其文化之内涵。
  经调研,文庙的建筑布局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其维修不仅成为“古城”之内的点睛之笔,更能够为整个济南市打造古城风韵的城建布局、突出历史名城的地位提供建筑布置方面的思考。此外,由于科学废除后文庙衰落。因此,将文庙发扬光大还应借助城建契机,挖掘儒学文化,融入时代文明,提高城市及市民内涵。
  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经历代修建,已有近千年历史,是济南市最大的单体古建筑。文庙不仅保存了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建筑风格,其还是济南历代文化和教育中心。因而,文庙成为济南儒学文化的载体代表。经历五年维修,文庙与2010年竣工,为济南恢复古城面貌画上重要的一笔。
 

整治古巷街道,融合商业元素

  11日,调研团以芙蓉街为代表调研古街道管理情况。
  据市人大常委会“规划”透露,整治芙蓉街是改造明府城的第一步。芙蓉街作为古老的民间商业街,以其历史故事和特色小吃吸引了大量人群,在济南旅游点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调研,芙蓉街的管理状况不尽人意,秩序混乱,安保工作不到位。受访一位居民气愤地说:“芙蓉街和我们居住的地方没有任何的安保措施,出入的外来人口实在太多,不仅会扰民,而且还会威胁到居民的人身安全。”此外,卫生环境缺陷更为严重,这不仅不利于塑造良好氛围,更让食品安全成为游客的负担。而芙蓉泉和关公庙则受到了较好的还原和保护,为芙蓉街增添了不少亮点。
  队员们认为,整顿类似芙蓉街这样的古街道,不仅要突出其历史故事和特色,保护其古建筑,还要融合现代商业特色,运用积极有序的招商程序提高芙蓉街商业街道品味,丰富店铺类型。

  调研团对济南市“恢复古城风韵,创新城市管理”现状进行了多方位调研,发现其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落实于创新。此外,调研团于每处调研地都配套进行发放调查问卷工作,以用客观数据反映真实情况。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刘佳慧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淋淋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