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不常用栏目 > 校园生活 > 正文

七月炎炎似火烧 借来闲热诵诗书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03日 10:25 点击次数:

  [本站讯]热浪持续翻滚至八月,夏日炎炎似火烧,何不借来闲热诵诗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七月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传承中华文化,心系山区教育”,9位队员来到枣庄市山亭区善堌小学,将暑假闲时和炎热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小学生们送上一个精彩而有意义的暑假。
  “七月诗”社会实践团队历时接近三个多月,现时的8月份,团队正在进行资料整理、撰写报告和视频制作等工作。进入现在的总结阶段,团队又什么新的总结和收获呢?
    活动之初困难不少,今日回头看活动顺利完成全赖充分的准备功夫。如在课程内容方面,专业知识不少但如何挑选颇有难度。经团队了解,山亭区第一产业优势凸显,经济较好,但交通相对闭塞,教育水平仍有待提升。因此团队结合山亭区善堌小学实际情况和基础教育特点,确立了“传承中华文化,情系山区教育”主题,选取了难度较低而富有趣味性的国画、打油诗等教学内容,加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教授唐诗老生常谈,但如何创新高效地讲授却又有一番学问。据悉,“七月诗”团队共开展过5次内部准备会议,前两次主要围绕任务分配、材料准备开展,其余以试讲和模拟课堂活动为主,训练讲课的时间和节奏,务求提供良好的课堂体验。考虑到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在任务分配方面,上午讲解唐诗,配合小规模师生互动,下午教授传统文化如书法、武术。教学包含唐诗、诗词典故、打油诗、毛笔和国画多样化内容。堂上,中唐诗人张打油的“咏雪”诗沿用市井俚俗格调,通篇全无“雪”字,平白之余令人忍俊不禁,教学方式与内容创新,学生很受落。事后谈及课堂效果,队员张未濛表示“小孩挺喜欢的,和现在的顺口溜结合起来,其中一名男生主动发言说他知道这首诗”。活动中孩子们用他们的想象画出了新老师的模样,并把画作送给队员,场面动容。
8月2日,回顾这段教学之旅,有意做老师的队长孙倩感慨良多:“教育重在兴趣,我们这次教学不是很长,影响他们观念,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不少队员有志从事教育行业,这次教学令他们亲自踏上讲台,积累了宝贵经验。
  总体上实践已达到预期效果,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激发起学生对诗词以及传统文化的兴趣。9天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掌握了4-5首唐诗的背诵,大致能够讲出来每唐诗的作者,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古诗的含义等等。但是无可避免地出现了难题,一是学生积极性的不稳定,缺乏持续性;二是小学生会选择性只对有趣易记的内容加以理解。故队员在教学中屡增兴趣点,树立课堂标杆,或者以游戏的方式间接考察,结果总体看来也令人欣慰。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佟亚云 谭佩琦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佛宝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