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年12月07日 14:15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7日,刘正成先生书法学术报告在中心校区举办。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先生作了题为“中国书法的历史与当代选择”的学术报告。 刘正成首先比较了古中国、古印度和古巴比伦三大古国文明以及其文字的演变历史,强调文字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国文字与书法有近万年”的观点,并认为文字是中国的最大遗产之一。 刘正成将中国书法历史分为十个阶段。其中,中国书法历史前段分为史前文明起源期、商周艺术发展期、秦汉时期艺术繁荣期。刘正成提出,书法是中华文明的起源,通过展示散氏盘、毛公鼎、石鼓文等历史文物照片,展现了中国书法历史的初期演变过程。对于秦汉时期的书法发展,刘正成详细介绍了隶变的过程,认为隶变是中华书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在汉代形成的书写顺序则使汉代成为又一个书法发展的标志阶段。在前期阶段的三个时期中,刘正成特别强调了简册在历史考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中华书法演变研究的重要意义。 对于中国书法历史发展的中期,刘正成分别以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王铎等为时代典型介绍了我国书法的魏晋南北朝的五个巅峰时期,分别是成熟期、隋唐五代的高峰期、两宋的文人化时期、元代复古时期以及明与清的美术化时期。刘正成认为中国书法在南北朝时期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源于书法自觉意识的形成。在这一时期,人们普遍意识到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创作主体的存在,王羲之的出现则大大推进了中国书法历史的进程,王氏书法结束了书体的早期发展时期,创造了书法笔画的书写方法。对于隋唐五代的高峰期,刘正成将其分为了颜真卿代表的楷书行书和张旭、怀素代表的草书两大高峰。他认为,颜真卿的楷书相比魏晋时期的王氏楷书更为庄重规范。而怀素的自叙帖则可称为其时代的草书典范;对于两宋时期,刘正成以苏东坡为例,形象地分析了“唐人重法,宋人重意”的观点,对宋代的文人化趋势作了周密的论证分析;就元代时期的复古趋势,刘正成先生总结出元代“尊重唐法的原则”,认为这种复古趋势和尊唐原则源于政治上的倾向。在谈到明清时代代表书法家王铎时,刘正成先生引用了古人“后王胜前王”的观点,比较分析了王铎相对王羲之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作用,肯定了王铎在书法技术上的巨大贡献。 刘正成认为,中国书法历史的最后两个阶段是清乾嘉至民国时期以及现代书法传承发展时期。并从当下书法破题的流行、自由开放的书法审美等多个方面对当代书法的快速发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报告最后,刘正成从书法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书法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艺术,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一种审美价值,而这种审美价值是多样的、全面的。”他启发现代人以这种观点看待王羲之等历史名人及其作品,思考当代书法家的定义和当代书法教育的模式,从而促进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同时,他对于蒋维崧教授“将书法应属于中文系”的观点表示赞同和支持,呼吁当代人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重新审视书法的当代意义。 在现场互动环节,刘正成与观众探讨了书法练习的具体方法和中国书法的世界意义等问题,并谈了自己对于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独到见解。他认为,甘肃省的文化资源具有非常大的开发资源,当地青年更应该肩负其历史责任,传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报告开始前,主办方播放了刘正成在甘肃采风的纪录片。本次报告由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以及山东大学校友书画研究院联合主办。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大学文学院郑训佐教授主持报告会。 刘正成,1946年生于四川成都,是享誉海内外的当代书坛学者型书法家,集书法研究、书法创作、书法编辑出版、书法活动组织于一身。现为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曾任《中国书法》杂志社长及主编、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获韩国美术家协会和韩国美术文化院颁发的“世界书法功劳牌”,中国书协的“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2005韩国全北国际书艺双年展”大奖。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徐莉程 图/李子路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子路 】
免责声明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