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医学院“标准化病人”志愿者报告会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05年06月02日 11:38 点击次数:

[本站讯]日前,由医学院诊断学研究所主办的“标准化病人(SP)”志愿者报告会在西校区图西501教室如期举行。报告会由诊断学研究所所长、齐鲁医院内科主任肖伟教授主持,医学院副院长刘树伟作了讲话,诊断学研究所副所长卢雪峰作了学术报告。
    “标准化病人”是健康人扮演的“病人”,国外很多医学院校已将“标准化病人”引入到临床教学中,在我国仅仅是刚刚起步。将SP引入我校医学院临床教学,是加强临床实践技能的重要举措,是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和进步,但这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第一个难题就是面向社会招聘SP 志愿者。老百姓能接受吗?能有人前来报名吗?他们能理解吗?然而,与会者的热情打消了主办者的顾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
    终于圆了“学医”的梦
    在参加会议的志愿者中,有几位老者气度不凡、引人注目,他们在报名、填表时非常热情,并询问了许多有关培训的事宜。他们对主办者说:“我们非常愿意做SP。我们是50年代末的大学毕业生,年轻时很喜欢学医,向往着做白衣天使,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做SP 既能为医学教育改革出力,又能学习医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没想到今天圆了学医的梦。”
    拳拳母爱
    来参加报告会的一位母亲向主办者诉说了志愿做SP的原因。她的女儿在外地读医科大学,从女儿那里了解到学习医学主要在尸体或模型上进行。这使母亲十分担心,毕竟模型、尸体与正常人体有很大的区别呀!如果能有机会体验正常人体体格检查那该有多好!今天听了报告、了解了SP的工作性质后就说:“我报名做SP,让孩子们在我身上学习,就算是为我女儿的学习献一份力,我也希望远在外地的女儿也有同样的机会,也能遇到像我一样的热心于医学教育事业的人!” 多好的母亲!
    “走后门”约定
    来自某大学的一对夫妇对西方医学教育使用SP 早有耳闻,经常讨论中国为什么没有SP,我国的医学教育应如何改革。恰在此时看到了山东大学招收SP志愿者的广告,双双欣然与会,听了SP的介绍后就更坚定了做SP的决心。为了能被第一批录取,就对主办者直截了当地说:“我们请求走个后门可以吗?我们的情况符合你们的招收条件,如果收一个就录取我,如果收两个就是我们两口子!看着这么诚挚、热情的志愿者,我们只有感激、奋进和不懈努力!
    可敬的长者
    在前来参加报告会的志愿者中不乏老者。听了报告后欣然报名。他们说:“SP 是一件献身教育、造福后代的好事。我们在参加会之前就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让我们捐献器官、遗体、角膜都行,查查体、问问诊算得了什么!我们一直想联系捐献遗体、器官的事情,但没找到合适的联系方式,就请你们向有关部门转达我们的心愿吧!”望着朴实高尚的老人,我们不禁肃然起敬,有这样的前辈支持,我们的教育改革一定能成功!
    “不能把我们外地人拒之门外”
    与会者有许多持济南暂住户口的年轻人。他们听说非本市户口不能做SP后非常失望。因为培养训练一名SP是很不容易的,主办者要求SP的常驻地应相对长期固定。目前省内只有山东大学医学院使用SP教学。但小伙子们不甘心。为了能做SP ,他们向主办者提“意见”,不要把我们外地人拒之门外,我们保证5年内不离开本市,希望能给我们一个机会为社会多做点贡献!
     以上仅是报告会的一个缩影。还有因工作不能与会打电话联系报名的,还有要求替老伴、朋友报名的……。报告会的成功举办,吹响了临床技能教育改革的冲锋号,是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里程碑。今后的困难还会很多,但是,有这么多热爱医学教育事业的志愿者做后盾,我们坚信,SP 的成功运用必将把临床教学推到新的高度。]

【供稿单位:医学院    作者:钟宁 赵福昌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