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系列之二十三
发布日期:2005年07月27日 17:19 点击次数:
[本站讯]7月24日至25日,是我们“青年党员暑期沂水行”实践团队沂水之行的第四天和第五天,在这两天时间里,根据事先的计划的行程,经过联系和周密的安排,我们在团队领队马涛同学的带领下,来到了素有山东“小延安”之称的革命圣地——夏蔚镇的王庄进行参观和学习。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夏蔚镇政府,受到了党委林书记的欢迎和热情接待。随后,根据我们这次实践的目的,林书记带领我们参观走访了几处有代表性的旧址遗址,并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和介绍。
参观的第一站是孟良崮战役的指挥所旧址。走过一段婉转曲折的山路,我们来到了一片空旷的平地。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走近一看才发现有一条两米多深的沟壑,沟的尽头是一个用石头堆起的大门。经林书记介绍,这里曾经就是孟良崮战役后方的指挥所,是陈毅元帅指挥战斗的地方,1947年5月13日,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我们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这里是大众日报的创刊地,八路军山东纵队创建地。
1938年,考虑到办公、安全、交通等各方面因素,中共中央北方局迁到此处, 并更名成“山东分局”。1938年,毛主席提出“派兵去山东”,在此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总队又成立之初的两万四千多人发展成为了一支强大的抗日武装力量。
我们随后参观了陈列室,里面展放了大众日报创刊的过程。1939年1月1日,《大众日报》迎着抗日战争的烽火在沂水县王庄创刊。她一诞生,就以战斗的姿态,出现在抗日阵地前沿和敌占区的民众之中,她的诞生,开创了山东新闻事业的新纪元。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大众日报第一任总编辑——匡亚明的骨灰安放处,匡亚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忠诚的社会主义战士,从1939年起先后就任大众日报总编辑,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根据他1996年临终前把骨灰安放在大众日报创刊地的遗嘱,群众把他的骨灰埋在了纪念碑后的一棵松树下,永垂于世。
第四站,我们来到了大众日报创刊地印刷所的旧址,这里正在维修之中,以保持最佳的初始状态。1939年1月到6月,大众日报所有报纸就在这里的三间小屋子里问世,这三间小屋是当地一位老百姓让出的新房,足以看出当地群众的觉悟之高,凝聚力之强。
第五站,我们来到了耸然威立的圣母山,正是这座圣山上的圣母堂,抗战时期是我军山东纵队的野战医院,在这里救助了无数为革命受伤的八路军指战员,站在圣母山顶,望着山下富饶美丽的田野,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英勇的山东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英雄山东!
在我们参观之际,我们社会实践团队有幸与山东电视台“英雄山东”节目录制组合作,共同参与拍摄了该节目,并且在我们社会实践期间,我们的实践活动得到了地方电视台的大量宣传和相关报道,使我们山东大学的优秀学子风貌充分展现给了沂蒙老区人民。
经过近两天的参观学习,我们青年党员在革命圣地受到了革命主义传统教育,培养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实践中受到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洗礼,激发了我们为老区人民服务,共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和激情。]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