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山东大学·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座谈会暨副主任聘任仪式举行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7日 18:37 点击次数:

[本站讯]4月24日,山东大学·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座谈会暨副主任聘任仪式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郑敬斌、山东大学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刘军参加活动并致辞。山东大学本科生院院长、考古学院院长王芬,山东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肖贵田,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常务副院长郝书翠出席活动。活动由山东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协同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代国玺主持。

62E9B

代国玺作工作报告,系统回顾了中心的建设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中心的发展定位,并总结了中心过去年的工作进展,提出以“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外部资源、强化思政功能”为核心的工作发展思路。

围绕《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的战略部署,与会领导专家强调,须以“可考核、可示范、可推广”为原则,重点突破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红色文化创新阐释与学术品牌矩阵构建三大领域,通过创建文物数字孪生系统实现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运用智能语义分析技术活化甲午战争专题史料数据库,同步重构革命精神当代化表达范式。在平台运营维度,提出“中心—博物馆—课堂”三维联动机制,整合跨学科资源强化重大项目孵化能力,推进革命文物价值阐释理论体系攻关,形成文物研究、展览策划与教育实践的协同闭环。教育融合层面创新设计“大思政课”实施路径,开发红色情景教学课程与主题原创展览,培育兼具学术素养与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针对协同创新中的机制建设,应聚焦制度保障体系优化,提炼革命文物核心精神标识,构建贯通历史考证、价值阐释与当代转化的研究链条,通过动态评估模型与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破解机构壁垒,推动建立资源互通、成果共享、人才共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为革命文物研究从学术探索向文化赋能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51753

聘任仪式上,郑敬斌、代国玺为王芬、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家峰、郝书翠、山东大学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一楠颁发聘书,期待未来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与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方面发挥最大合力。

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心应充分整合山东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物馆等校内外资源,在革新研究范式、服务社会需求、提升国际传播力等方面形成示范,努力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国家革命文物研究重镇与红色文化传播高地。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董沐夕、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崔华杰及山东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相关研究人员参加活动。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    作者:郑泽民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莉莉 裴一凡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